萬學遠

萬學遠

萬學遠,男,漢族,1941年1月出生於湖北黃岡縣。大學學歷。1964年9月參加工作。196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燃氣輪機系大學,同年9月參加工作。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師210教研組、團委副書記、上海市赴吉林知青慰問團延邊分團安圖組組長,赴江西知青慰問團贛州地區分團團長,上海交通大學政治部辦公室秘書、上海交通大學210教研組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學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黃岡縣
  • 出生日期:1941年1月
  • 職業:公務員、共產黨人
人物經歷,人物思想,養老,太湖水,

人物經歷

萬學遠,人事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黨組書記。共青團上海市委常委、學校部部長、秘書長、副書記,上海市青年聯合會主席;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1992年9月任浙江省副省長、1993年1月至1997年4月任省長、1993年12月至1997年4月任第九屆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1997年4月任人事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黨組書記(正部長級)。1999年8月任第四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副主席。
萬學遠為景寧縣慶題詞萬學遠為景寧縣慶題詞
2006年9月29日,國家外專局召開幹部大會,會議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國家外專局主要領導職務調整的決定:季允石同志接替萬學遠同志任人事部副部長、國家外專局局長、黨組書記職務。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人物思想

養老

政協中共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人事部原副部長萬學遠用3個通俗的順口溜談老年人的養老健康。
“咱們小組老同志比較多,我來開會前,聽到了幾個順口溜,跟大家分享一下。”萬學遠樂呵呵地說,“活到六十歲,官大官小一個樣,因為都退休了;到了七十歲,錢多錢少一個樣,因為已經花不了多少錢了;到了八十歲,房大房小一個樣,因為這時候基本都走不動了。
”他的順口溜引起會場一片笑聲。
萬學遠說,“我就建議老年人要做到5個要,一個要笑,一個要怒,一個要侃,一個要動,還有要俏。”萬委員解釋說,“怒不是說要老生氣,而是不能生悶氣。”

太湖水

“我來說說太湖水。”在十屆政協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專題討論會上,萬學遠常委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就吸引了與會人員的注意。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這首歌今天在無錫市民聽來卻別有一番滋味。5月29日,太湖藍藻大規模暴發造成近百萬無錫市民生活用水困難,再次敲響了太湖生態環境惡化的警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1993年到1997年,萬學遠時任浙江省省長,因此他對太湖治污有著深刻的體會。“這次污染事件既是天災,更是人禍,危險的種子十幾年前早已埋下。”他向在座的委員介紹了太湖治污的坎坷之路,太湖的水污染起於上世紀80年代,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負面產品,太湖治理的口號喊了十幾年,污染情況卻越來越嚴重。太湖首次大面積爆發藍藻是在2001年,此後藍藻污染年年暴發,但這次污染程度劇烈。
“事實上,太湖污染造成嚴重影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就親身經歷過幾件事。”萬學遠列舉了太湖污染的幾個事例:一是1991年,太湖首次爆發大規模水污染,當時上海以黃浦江作為取水水源,由於太湖的污染導致黃浦江水出現異味,致使上海市經歷了281天喝異味自來水的噩夢,最後上海市花大價錢調整了自來水水源改為從長江取水;二是1993年,由於江蘇吳江盛澤鎮大力發展印染業,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順流而下湧入蘇嘉運河,污水臭不可聞,致使嘉興北部王江涇鎮的漁民遭受了巨大損失......
“太湖藍藻暴發只是我國水污染形勢嚴峻的一個縮影。”萬學遠常委話鋒一轉。他指出,“水污染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深層次的原因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
“生存不能以失去理智為代價,經濟發展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存,在我國目前資本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卻難喝上乾淨的水,這樣的發展顯然與科學發展還有相當距離!”說到這,萬學遠常委的語氣顯得非常沉重。
“造成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很重要的一個是排放門檻太低,達標的水也是劣5類水,還需要大量淨水去稀釋,現在太湖哪裡還有淨水?”萬學遠常委指出,必須制定更加嚴格的排污標準。
萬學遠常委還提出,重發展輕保護的觀念、流域涉及數省難以協調管理、地方保護等也是造成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他給出的建議里,他強調要儘快推行綠色GDP制度。“在地方工作過的同志都知道,經濟發展指標是根硬鞭子,不改變現有的考核體系,片面追求經濟成長,忽視環境保護的問題就不可能根本解決。”
全國政協常委汪紀戎對萬學遠常委的建議表示認同。她告訴記者:“如果仍然執行現行的污染排放控制標準,即使實現了所有污染源的達標排放,也難以實現排放總量削減10%的目標和人們期待的環境質量。因此必須抬高各類污染物排放的門檻,把節能減排和轄區環境質量好轉納入政績考核的硬指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