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軟紫菀

萎軟紫菀

萎軟紫菀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有時具匍枝。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舌狀花的舌片紫色,稀淺紅色;管狀花黃色;裂片被短毛。冠毛白色,外層披針形,膜片狀。瘦果長圓形,被疏貼毛,或雜有腺毛,稀無毛。花果期6-11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萎軟紫菀
  • 學名:Aster flaccidus Bg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山菀組 Sect. Alpigenia
  • :萎軟紫菀
  • 分布區域: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及中亞,蒙古,前蘇聯
  • :星舌系 Ser. Asteroides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變種,腺毛亞種,原變型,少毛變型,灰毛變型,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有時具匍枝。
莖直立,高5-30稀達40厘米,不分枝,被皺曲或開展的長毛,上部常雜有具柄腺毛,或僅有腺毛或腺毛,下部有密集的葉。
基部葉及蓮座狀葉匙形或長圓狀匙形,長2-7厘米,寬0.5-2厘米,下部漸狹成短或長柄,頂端圓形或尖,邊緣無齒或稀有少數淺齒,莖部葉3-5個,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長3-7厘米,寬0.3-2厘米,基部漸狹或急狹,常半抱莖,上部葉小,線形;全部葉質薄,兩面被密長毛或近無毛,或有腺;離基三出脈和側脈細。
頭狀花序在莖端單生,徑3.5-5稀達7厘米。總苞半球形,徑1.5-2稀達3厘米,被白色或深色長毛或有腺毛;總苞片2層,線狀披針形,近等長,長0.7-10稀達12毫米,寬1.5-2稀2.2毫米,草質,頂端尖或漸尖,內層邊緣狹膜質。
舌狀花40-60個,管部長2毫米,上部有短毛;舌片紫色,稀淺紅色,長13-25稀達30毫米,寬1.5-2.5毫米。
管狀花黃色,長5.5-6.5毫米,管部長1.5-2.5毫米;裂片長約1毫米,被短毛;花柱附片長0.5-1.2毫米。冠毛白色,外層披針形,膜片狀,長1.5毫米,內層有多數長6-7毫米的糙毛。
瘦果長圓形,長2.5-3.5毫米,有2邊肋,或一面另有一肋,被疏貼毛,或雜有腺毛,稀無毛。
花果期6-11月。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中國北部、西北部、西部、西南部、新疆西藏
也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中亞、蒙古及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主要價值

全草(太白菊):苦、微辛,涼。清熱解毒,止咳。用於肺癰,肺癆,風熱咳喘,頓咳,目疾。

相關變種

腺毛亞種

葉通常無毛或被疏毛,常有緣毛,莖上部有顯明的腺;總苞片被黑色具柄腺毛和少數長毛。總苞徑1.2-1.8稀達2厘米。瘦果被腺。葉常密集於莖基部。
產於中國西藏南部(定結、達木莎迦、申札、卡達河階地等)。生於高山沼澤濕地。海拔4000-5000米。也分布於克什米爾及印度北部。

原變型

葉兩面多少被長毛,莖上部及總苞基部被較密的白色長毛,無顯著的腺及腺毛;總苞徑1.5-2稀達3厘米。
分布於新疆北部(阿爾泰、清河等)及西部、青海東部(門源、祁連、積石山等)及南部、甘肅(祁連山、岷縣、臨潭、榆中、西固、夏河)、四川西部(康定、阿壩、茂理等)、雲南西北部(德欽)、西藏(定結、波密、江孜、拉薩等)、陝西南部(太白山)、山西(寧武、五台山)、河北北部(小五台山)。生於高山及亞高山草地、灌叢及石礫地。海拔1800-5100米。也分布於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印度西北部、尼泊爾、中亞、蒙古及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少毛變型

葉兩面無毛或僅下面沿脈有長疏毛,有或無緣毛;總苞徑2-2.5厘米,總苞片長達12毫米,外面或僅沿脈有長毛,無腺。
產於中國西藏東北部(類烏齊、昌都地區)。生於高山草地。
少毛變型可能與腺毛亞種 (subsp. glandulosus Onno) 相近,但總苞無腺的特徵,很少見到。

灰毛變型

莖上部及總苞被紫褐色或灰褐色毛。
產於西藏南部及東部(熱埡、貢噶嶺、定日)及雲南西北部(德欽)。生於高山草地及石礫地。海拔3200-4870米。也分布於不丹、錫金及印度東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