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瓦龍紫菀

察瓦龍紫菀

察瓦龍紫菀(Aster tsarungensis (Griers.) Ling),菊科,紫菀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察瓦龍紫菀
  • 學名:Aster tsarungensis (Griers.) Li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紫菀屬 Aster
  • :山菀組 Sect. Alpigenia
  • :察瓦龍紫菀
  • 分布區域:中國西藏、四川、雲南
  • :星舌系 Ser. Asteroides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細長,頸部細長。
莖直立,高15-25或達45厘米,單生或與蓮座狀葉叢叢生,基部被枯葉殘片,有細溝,上部或有時全部紫褐色,被開展的紫褐色密腺毛並雜有白色疏毛,下部有較密的葉,匙形,長5-9稀10厘米,寬0.3-7厘米,下部葉漸狹成具翅的長柄,全緣或有小尖頭狀疏齒,頂端圓形或鈍;下部及中部葉長圓狀匙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0.5-2.5厘米,基部急狹,半抱莖,頂端鈍或漸尖;上部葉漸小,線狀披針形;全部葉質薄,兩面被粗毛和腺毛或上面無毛而下面脈上有長毛,有長緣毛,中脈和離基三出脈在下面稍凸起。
頭狀花序徑4-6厘米,在莖端單生。
總苞寬半球形,徑2-3厘米,總苞片2-3層,近等長,線狀披針形,長9-15毫米,寬1.5-3.5毫米,草質,頂端漸尖,外面,全部或沿中脈有長毛,上部帶紫色,內層較狹,邊緣狹膜質。
舌狀花約2層,60-85個;舌片藍紫色,長15-20毫米,寬1.8-2毫米,管部長1-2毫米,有微毛。
管狀花長7.5-9毫米,黃色或帶紫色,裂片長1.2-1.4毫米;花柱附片長0.5-1毫米。
冠毛2層,外層短,白色,膜片狀;內層污白色,長約8毫米,有等長的微糙毛。
花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察瓦龍紫菀生長於海拔2650-4800米的高山、亞高山草甸及山谷坡地。

分布範圍

察瓦龍紫菀產於中國西藏東南部(江孜、康馬、加匕拉山)、四川西部及南部(察瓦龍、九龍、稻城、阿壩等)、雲南西北部(德欽,中甸、貢山等)。

本種提示

萎軟紫菀 (A. flaccidus Bge.) 接近,常被視為該種的一個亞種,但頭狀花序及總苞較大,莖較粗壯,被密腺毛及長粗毛或上面近無毛,管狀花橙黃色或頂端帶紫褐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