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源村

萌源村

萌源村,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浦源鎮,距浦源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海拔895米,全村1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11戶,3680人,現有水田面積1965畝,農地4000餘畝,林地近萬畝,是浦源鎮第二大行政村。

2019年12月31日,入選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萌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寧德市
  • 地理位置:位於周寧縣城西北五公里
  • 人口數量:3680人
  • 海拔:895 m
地形地貌,歷史沿革,農業資源,

地形地貌

萌源村位於周寧縣城西北五公里,萌源村原屬寧德縣青田鄉東洋里十六都,後隸屬周墩特種區,周墩分縣,1945年8月成立周寧縣,設萌源保,解放後隸屬第一區萌源鄉,端源區萌源鄉,1958年改為端源人民公社萌源大隊,浦源人民公社萌源大隊,1984年起改為浦源鄉(鎮)萌源村民委員會。
萌源村
萌源村
萌源村
萌源村

歷史沿革

據地方志綜述:萌源初為薛氏、錢氏生息之所,(以現存的“錢家井”、“薛家井”為證),後蕭氏遷入漸成該村之主流。萌源肖氏始祖原居河南光洲固始縣用儒鄉進賢里竹洲村。唐大中年間,其祖肖華避亂入閩。初時,居福州烏山,至其子丙二遷寧德白鶴嶺尾,又於中和四年復徒周寧南坂。其時,周寧東洋諸地多為雜草叢生,沼池遍野,禽飛獸走,滿目荒涼。肖氏先輩相陰陽、觀流泉,見萌源山清水秀、土沃田腴,可稻可梁。遂於公元九O四年其孫丁四兄弟定居萌源,後漸成望族。

農業資源

萌源村是農業大村,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馬鈴薯為主,糧食總產量達800多噸。茶葉是主要的經濟作物,現有茶園面積3000多畝,年產毛茶1600多擔,主要品種有烏龍茶本地菜茶、福雲六號、福雲七號、福鼎大白茶等。同時發展多種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太子參、生薑、佛手瓜及反季節蔬菜等,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大批勞動力外出廣東、雲南以及本省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經商,務工,辦企業,搞經銷,有的成了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
萌源村基礎設施完善。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的村委辦公樓,新建的衛生院大樓,浦源第二中心國小、村老人活動中心、文化站等,自來水。有線電視、村道水泥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完善,為今後發展經濟打下了基礎。
萌源是個風景秀麗的鄉村。村似飛鳳落洋,村中鳳池鯉魚與人同樂;後門山一彎三折,如蟻龍出洞,山上的數十株千年柳杉,縣內少有,山上建有潘心誠副省長親筆題名的“壽星閣”,在此可一覽全村景象,村委正規劃建設森林公園供遊覽休息。建於明朝宣德年間(1429年)的興福寺聞名全縣,成為佛教信徒及旅遊觀光者的聖地,還有距今300年名聞遐爾的回龍寺、法華寺、新民寺等,迎接八方來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