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蒙特,W·

萊蒙特,W·

波蘭作家。生於羅茲附近大科別萊村一個教堂琴師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年輕時曾學過裁縫,當過小販、鐵路職員,在工廠里乾過各種雜活,還做過流浪藝人和修道士。這些生活經歷使他對沙皇占領下的波蘭社會有廣泛的了解。

正文,配圖,

正文

波蘭作家。生於羅茲附近大科別萊村一個教堂琴師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年輕時曾學過裁縫,當過小販、鐵路職員,在工廠里乾過各種雜活,還做過流浪藝人和修道士。這些生活經歷使他對沙皇占領下的波蘭社會有廣泛的了解。
萊蒙特於19世紀80年代末開始創作。他早期的短篇小說如《母狗》(1892)、《湯美克·巴朗》(1893)、《正義》(1899)等,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揭露了工頭、地主、村長、神甫等人的殘暴和狡詐,刻畫了敢於反抗的被壓迫者的形象。
90年代末,萊蒙特發表了長篇小說《喜劇女演員》(1895)及其續篇《煩惱》(1896),反映了有才華的藝術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走投無路的悲慘處境。長篇小說《福地》(1897~1898)以羅茲的工業發展狀況為題材,描寫資本家為了獲得超額利潤而不顧工人的死活。
1904至1909年,萊蒙特發表了長篇小說《農民》(分《秋》、《冬》、《春》、《夏》4部)。小說以富農波利那一家的遭遇以及他們和各階層農民的複雜關係的描寫,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後沙俄占領下的波蘭農村的狀況。波利那一家同地主有矛盾,在農民反抗地主的壓迫時,也捲入了革命鬥爭;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後來又和地主重歸於好。小說描寫了波利那同沙俄、地主的矛盾和妥協,以及他的頑固的封建等級觀念,他對長工的壓迫和剝削,他的家庭在繼承財產上的糾紛,表明富農的腐朽和沒落。在藝術上,作者善於抓住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把人物放在衝突中顯露他們的性格。小說對四季景色的變換和農民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的描寫也十分生動。1924年,萊蒙特“由於他那偉大的民族史詩式的作品《農民》”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但是,萊蒙特在揭露地主資產階級貪婪腐朽的同時,卻又幻想有所謂“好”的資產者來改革社會,建設國家。在《農民》中,他還把波利那當作農民和地主鬥爭的領頭人來描寫,過高估計農村資產階級在革命中的作用。
俄國1905年革命失敗後,萊蒙特陷入悲觀,這期間他寫的小說如《幻想家》(1909)、《在普魯士的學校里》(1909)、《吸血鬼》(1911)、《暴動》(1922)以及長篇歷史三部曲《1794年》(1914~1919)等,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遠為遜色,表明作家晚年的思想傾向保守。
萊蒙特,W.萊蒙特,W.

配圖

萊蒙特,W.
萊蒙特,W.萊蒙特,W.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