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菊

萃菊

萃菊又稱八月菊、藍菊、江西臘 ,是菊目、菊科的草本植物。可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萃菊
  • 拉丁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 別稱:八月菊、藍菊、江西臘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菊目(Asterales)
  • 亞目:菊亞綱(Asteridae)
  • :菊科(Asteraceae)
  • :菊屬 Chrysanthemum
  • :萃菊種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培育,特點,成分檢測,相關文獻,

形態特徵

萃菊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其植株高約50CM,葉片呈墨綠色,花朵呈金黃色,花瓣呈舌筒狀,花形較大,

分布範圍

它主要種植於我國華南地區,特別是福建省中部。它與桐鄉的杭菊、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鄧菊,都是中國馳名的茶用菊。

主要價值

菊花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萃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藥、茶、觀賞、食用兼備的民間花卉,頭花序皆可入藥,味甘苦,微寒,散風,清熱解毒。
萃菊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元代《本草衍義補遺》說:“菊花能補陰”,李時珍《本草綱目》道:菊能利五脈,調四肢,治頭風熱補;還記載一段神話:“神仙傳言,康風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見萃菊的功效。萃菊還可代茶飲用,其色香味不亞於龍井茶。經常飲用,能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細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強身的作用。

培育

在福建省安溪縣蓬萊清水岩具有“蓬萊仙境”之稱的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下,通過當地村民和清水岩寺院道僧多年的栽種馴化,野菊花成為當地的一種藥、茶、觀賞、食用兼備的民間花卉。近年來,福建農業大學的專家與企業共同合作,引用安溪縣蓬萊清水岩地區原產野菊為母本,通過組培、大棚煉苗、天然馴化等技術培育成為當今的花大、色深、味甜、耐泡的萃菊,無論是觀賞價值、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都遠遠超過了原產野菊花。
萃菊萃菊

特點

(1)萃菊花花型巨大,萃菊花鮮品直徑平均4-5厘米,最大朵的可達6厘米,遠超過野菊花和杭白菊的花型。
(2)萃菊花花期從10月延續到翌年1月,花期維持4個多月,而杭白菊和野菊花花期只能維持2-3個月。
(3)萃菊花是福建農林大學和福建省中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培育的藥、茶、觀賞、食用兼備的民間花卉,適合在福建山區丘陵栽培,是具有福建特色的良種之一。

成分檢測

通過化驗、數據檢測、品嘗口感和食用結果,認為
1、萃菊花鮮品直徑平均4-5厘米,最大朵的可達6厘米;而杭白菊鮮品直徑平均2-3厘米,野菊花鮮品直徑平均只有1.5厘米。因此萃菊花外觀遠比野菊花和杭白菊大朵艷麗。
2、萃菊花與野菊花、杭白菊功用相似,均具有清肝明目、清熱解毒、清心止渴、解暑利尿的功能,均為藥食同源食品,可作茶葉及中藥之用。
3、萃菊花作為飲用茶,清甜爽口,無論在色澤、氣味和口感方面都優勝於野菊花和杭白菊,沒有野菊花的苦澀,又比杭白菊甘甜。萃菊花十分耐泡,無需加糖,沖泡10次以上仍然飽含菊花的清甜香氣,茶水始終黃色依舊,沁人肺腑。而杭白菊沖泡3次以上就已經淡而無味。
4、萃菊花與野菊花、杭白菊所含成分相似,通過福建省檢測中心檢測和分析的結果表明,萃菊花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硒、鈣、鎂、鋅與野菊花相當,含量勝過藥用的杭白菊,而鎂、鐵含量顯著超過杭白菊,總糖含量也分別超過藥用的杭白菊和野生的野菊花。下表為福建省檢測中心檢測和分析的結果:
表1 萃菊花與野菊花、杭白菊的微量成分和總糖含量對比
樣品原號
鈣mg/kg
鎂mg/kg
鋅mg/kg
鐵mg/kg

mg/kg
總糖
%
萃菊
6498
3218
32
361
76
6.8
杭白菊
2434
1482
30
86
61
4.7
野菊
4028
1822
22
79
43
4.2
5、萃菊花花期從10月延續到翌年1月,不但經濟效益顯著,而且能夠美化環境,社會效益也十分顯著。
6、萃菊花是在福建的安溪和福州培育成功的,適合在福建山區丘陵栽培,是適合福建山區農民發家致富的栽種植物之一。中國各地有許多具有地方地方特色的良種,如安徽有黃山貢菊,浙江有杭白菊,而萃菊花的價值也是具有福建特色的良種之一,其色澤品質和藥用可與之媲美。
萃菊

相關文獻

檢索結果:
依據上述文獻檢索範圍和檢索式,檢索到國內公開發表的文獻304篇,去掉重複文獻並篩選得到相關文獻26篇,其中密切相關文獻3篇。
密切相關文獻的標題和出處如下:
1【篇名】杭白菊及其它5種菊花的外部形態比較
【作者】徐娟華,奚鏡清,田中俊弘等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藥學院,杭州,310006;日本岐阜藥科大學
【出處】中藥材,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2000,23(9)
2【篇名】不同來源藥用菊花花部形態研究
【作者】李冬玲,方炎明,徐增萊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江蘇省藥用植物研究開發中心,南京,210014;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
【出處】林業科技開發,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24(6)
3【篇名】不同來源藥用菊花生物學特性比較
【作者】李冬玲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14
【出處】江蘇農業科學,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