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

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巴奧艾、聖瑪利亞、馬尼拉以及班乃島的米亞高等地。其中以聖奧古斯丁教堂、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比略奴愛巴教堂最為著名。這些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體順延了巴洛克建築風格,使用了大量的裝飾。教堂結構以西班牙教堂為樣板,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做了改動。採用長方形平面,既無側廊又無交叉廊的結構。這種設計加上堅固的備用牆壁、天棚低矮的迴廊,成為菲律賓基督教堂的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
  • 地理位置:菲律賓呂宋島的巴奧艾等地
  • 始建:16世紀
  • 風格:巴洛克建築
主要教堂,保護狀況,

主要教堂

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
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1年。初建時用的材料是易燃材料竹子、泥巴及椰樹葉子,所以1574年和1583年曾發生過兩次火災。1599年重建,1661年竣工。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大殿長60米,寬15米,用珊瑚和磚修築的牆壁厚1.7米,牆垣、天花板和地面部是大理石材料,天花板的石塊上雕刻有各種各樣的花草,雕刻技藝高超,非常逼真。備用牆壁高出外壁5米,頂部築有小塔。教堂內裝飾有大量雕刻和繪畫和一些精細的木雕裝飾,且有防震設施。後來,這裡還修建了以珊瑚為材料的鐘塔。
聖奧古斯丁教堂:菲律賓全國各地散布著眾多的天主教堂,被稱為“東方的梵蒂岡”。在首都馬尼拉,當年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城中城的心臟位置,屹立著一座歷經地震、颱風和戰火而不倒的教堂,它就是擁有400年歷史、並於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聖奧 古斯丁。
自16世紀70年代西班牙開始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起,馬尼拉和其他地方就開始矗立起座座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是最早建成的教堂之一(見左圖,董力攝)。最初,聖奧古斯丁教堂是用竹子和泥巴建造的,1574年被入侵的海盜燒成灰燼。此後兩次重建又都毀於火災,殖民當局最後決定用石頭重建聖奧古斯丁。終於在1607年建造成了這座高大宏偉的全石料教堂,一併建成的還有第一修道院。此後,又修建了第二修道院,並在之後的歲月里不斷對聖奧古斯丁進行擴建。聖奧古斯丁逐漸成為馬尼拉乃至整個菲律賓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聖奧古 斯丁由教堂和修道院組成。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巴洛克風格的禮拜堂是整個聖奧古斯丁的精華。走進禮拜堂,仰頭看穹頂,《聖經》中的人物經由技藝高超的義大利畫師的手精心繪出,栩栩如生,立體感很強。高大的柱子從頂部到底座都雕刻著玫瑰形飾物,唱詩班閣樓的頂部裝飾著拿著喇叭的天使,高高的穹頂上垂下來的巨大枝形吊燈更增添了幾分莊重肅穆。聖奧古斯丁曾經收藏了大量的法衣、黃金聖杯、白銀十字架、象牙雕像、金線繡花的絲綢披風和油畫,當時就連歐洲也沒有幾座教堂和修道院在這方面能與之媲美。不過,這些珍貴藏品卻在歷次戰爭中流失了。聖奧古斯丁有4個庭院,其中的第四個院子是著名的布蘭科植物園,是西班牙人曼紐爾·布蘭科在此任職期間潛心 研究菲律賓藥用植物的地方。他於1837年出版了《菲律賓的花草》一書,這本凝吉他多年心血的著作,得到了科學界的一致讚譽,被視為聖奧古斯丁在文化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巔峰。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在400年的漫長歲月里,聖奧古斯丁見證了菲律賓跌宕起伏的歷史,也經歷了一次次的災難。1581年,在此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教區主教大會討論了菲律賓奴隸制的廢除;1585年,向日本派遣傳教士的決定在此作出;1953年,菲律賓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此召開。英西戰爭、美西戰爭、 日本占領菲律賓以及日美之間的戰爭,都將聖奧古斯丁置於槍林彈雨之中,聖奧古斯丁珍藏的大量聖器、油畫、雕塑、地圖、典籍、家具被洗劫一空!戰爭結束時,聖奧古斯丁已是一片破敗景象,第二修道院變為一片廢墟,其餘建築殘缺不全,270件油畫以及眾多的聖壇、家具、鐘錶、古董也沒了蹤影。二戰結束後,聖奧古斯丁得以重修。教堂和第一修道院恢復了當年的面貌,在第二修道院的廢墟上清理出了布蘭科植物園。1965年,為了紀念天主教在菲律賓傳播400年,聖奧古斯丁展出了全國各地建於16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百座教堂照片,由此萌發了創建一個博物館的想法。此後,聖奧古斯丁不斷收集在幾次戰爭中失去的各類珍貴藏品。現在,聖奧古斯丁不僅是教堂、修道院,還是收藏眾多菲律賓、西班牙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是展示菲律賓歷史文化瑰寶的重要場所。
聖·奧舌斯丁教室是菲律賓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裝飾華麗·抗震性極強:非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體風格順延了巴洛克建築風格,使用大量鍍金圖案,裝飾奢侈的牆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教堂建築以西班牙 教堂為樣板,但也考慮到當地多颱風、多地震的氣候和地質因素而設計為長方形,無側廊和交叉部,適量降低建築高度,形成了菲律賓樣式的基督教堂。同時還受到中國宗教建築的影響,教堂正面結構講究。一般的教堂與鐘塔分離,鐘塔又起防禦和避難作用。 巴奧阿伊是呂宋島北部的一個海邊小村,這裡建有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建於1599年,始為竹木結構建築,1606年開始改用石頭建築,也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
教堂的規模很大,大殿長為60米,寬15米,用加工過的珊瑚和磚砌成的牆壁厚度達1.7米。教堂內裝飾有大量雕刻和繪畫。教堂建成後的半個世紀,同樣用珊瑚修建了鐘塔。1762年,這裡曾是英軍司令部,1898年美軍攻占菲律賓後,教堂的會議室是美軍同西班牙軍簽訂停戰條約的地方。教堂內有博物館,珍藏著教會的歷史文物。有一條拱形走廊通往教堂內的大殿,走廊一邊是拱形的窗戶,另一邊牆上掛滿宗教性油畫。大殿莊嚴雄偉,教堂大門、神壇和合唱團所坐的木椅,雕刻精緻。教堂的壁金里安葬著很多有名望的教士遺骸。
努埃斯拉塞尼約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
呂宋島南伊羅戈省聖瑪利亞有著名的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教堂建於1810年,因傳說此地發現了聖母瑪利亞雕像,人們認為聖母有在這座山丘上建一座天主教堂的願望,有此徵兆,故而建。教堂正面兩側有圓塔。牆壁砌有花和葉的圖案。教堂的鐘塔為八角形平面的4層建築,近似中國的佛塔。米亞高位於班乃島南部港口城市伊洛伊洛以西約40千米處,比略奴愛巴教堂就坐落在此地,教堂竣工於1809年,兩側矗立著兩座鐘塔,鐘塔上方用棕櫚等熱帶植物作為裝飾品。這座教堂並非僅僅是教堂,還是一座矮而堅實的防守堡壘,在戰爭中這座教堂曾起到防禦要地的作用。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群是東方基督教文化與建築藝術相結合的建築傑作。 曾經被作為要塞使用過·它靜穆的氣氛十分適合教徒祈禱、靜思:建在聖瑪利亞的努埃斯拉·塞尼約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是1810年修建的。教堂入口處有宏偉的石台階,教堂正面兩側建有堅固的圓塔。裝飾磚砌牆壁的花和葉,為阿拉伯式圖案,明顯表征受伊斯蘭的影響。離教堂不遠的鐘塔,為八角形平面的4層建築,與其說是基督教建築,倒不如說近似中國佛塔,因為非律賓教堂建築受中國建築的影響是很大的。聖.奧芭斯丁教堂大圓頂的內部雕刻著繁雜的圖案,很多菲律賓人都喜歡在這裡舉行婚禮:菲律賓中部班乃島東南哈羅河口的怡朗省,有另外一處著名教堂— — 米亞阿戈奧教堂。米亞阿戈奧教堂並非單一的教堂,還是一座矮而堅實的防守堡壘,建於1787年,歷時10年,用以防衛來自穆斯林民族的入侵。米亞阿戈奧教堂用當地黃色沙岩建成,左右有兩座尖塔,正面牆上有精緻的雕刻,這些雕刻以人的形體語言演繹了宗教難懂的術語,讓任何看見它的人可以理解雕刻的含義。這些雕刻完全出自當地工匠之手,他們從未接受任何美術教育,完全憑藉自己的想像力和對於宗教的理解進行製作。正是這獨一無二的雕刻使米亞阿戈奧 教堂舉世聞名。米亞阿戈奧教堂用當地黃色沙岩建成,左右有兩座尖塔,正面牆上有精緻的雕刻。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保護狀況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巴奧阿伊、聖瑪利亞、馬尼拉,以及班乃島的米亞阿戈奧等地。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群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教堂位於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以及米亞高,其中最早的聖奧古斯丁教堂是由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紀晚期建造的,結構獨特,舉世無雙。這些融合了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由中國工匠和菲律賓工匠共同建造的。
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菲律賓巴洛克式教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