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國家

天主教國家

天主教國家是指大多數國民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為國內第一大宗教的國家。廣泛分布在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南部等地。

天主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的基督宗教,最初系自猶太教中分離出來,隨著耶路撒冷的被占領,教會的中心逐漸轉向帝國的首都羅馬,故稱“羅馬公教”。

基本介紹

分布,歐洲,北美,南美,亞洲,非洲,大洋洲,天主教,形成,羅馬帝國地區,日耳曼地區,東歐地區,美洲地區,菲律賓和東帝汶,非洲南部,消失國家,典型,列表,

分布

歐洲

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歷任羅馬教皇的駐地。梵蒂岡城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文化瑰寶,擁有許多世上重要的作品。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龐大的信仰人口,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著世界性的影響力。著名教堂有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等。
梵蒂岡梵蒂岡
法蘭西共和國
天主教徒占總人口85%以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著名教堂有巴黎聖母院、法國聖心大教堂,位於勃艮第地區庫雷河左岸的韋澤萊大教堂(Cathédrale Vézelay,La Basilique de Vézelay)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韋澤萊大教堂韋澤萊大教堂
義大利共和國
大約90%的義大利人是天主教徒,其中三分之一是活躍的成員。義大利有225個教區和總教區,數目之多在世界上僅次於巴西。義大利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本堂區(25,694)、女性神職人員(102,089)、男性神職人員(23,719)和神父(44,906)。
義大利教堂建築相當壯觀,而且對於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特別是威尼斯聖馬可教堂,和伯魯乃列斯基的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包括吉伯提所作洗禮堂銅門上的“天國之門”青銅浮雕。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米蘭大教堂比薩大教堂都是天主教堂中的瑰寶。
.比利時王國
天主教魯汶大學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除了教堂以外,擁有眾多的天主教大學。比如有比利時聖利芬天主教套用科學大學、蒙斯天主教大學、布魯塞爾天主教大學、比利時肯潘天主教大學學院、天主教魯汶大學。其中天主教魯汶大學是比利時最大的大學,歐洲頂尖高等學府,也是世界著名大學之一。1425年由教皇馬丁五世下令建立,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同時也是西歐“低地國家”最古老大學。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人口中30%為屬天主教會,29.9%為隸屬於德國福音教會(德語: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EKD)的新教信徒,而其他基督教信徒則屬於其他較小的教派,各該教派皆不超過總人口的0.5%。新教集中於德國北部及東部;而天主教多分布於德國西部及南部,而東正教信仰占1.6%。
此外還有安道爾、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聖馬利諾、列支敦斯登、波蘭、立陶宛、馬爾他、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等。

北美

墨西哥合眾國
墨西哥89%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其中包括印第安土著。位於墨西哥城的瓜達露佩聖母聖殿(西班牙語:B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 Guadalupe)是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新聖殿收藏有顯現瓜達露佩聖母像的聖若望·狄也哥的斗篷。它是天主教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每年有數百萬人來訪。聖殿有10,000座位,可容納40,000人參加彌撒。
瓜達盧佩聖母瓜達盧佩聖母
古巴
古巴最普遍的宗教是天主教,天主教是古巴最大的私人團體。1996年11月,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楚邀請教宗訪問古巴。
此外還有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多米尼加、蘇利南、哥斯大黎加等。

南美

巴西聯邦共和國
巴西利亞大教堂巴西利亞大教堂
巴西的巴西利亞大教堂,1970年5月31日完工。整體呈現雙曲線型,16根拋物線狀的支柱支撐起教堂的玻璃穹頂,遠處看去好似變形的洋蔥。教堂大廳位於地面以下,內部最大為直徑70米。這座現代化的教堂見證了巴西利亞這座最年輕的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城市的輝煌。
里約熱內盧耶穌山的山丘上有一巨型耶穌基督像。此基督像高三十八米,寬二十八米,重量超過兩百噸,為世界之最。
耶穌山耶穌山
阿根廷共和國、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烏拉圭、巴拉圭等國都是天主教國家。整個南美洲幾乎完全是天主教的世界。

亞洲

亞洲很多國家都有天主教徒,但菲律賓和東帝汶是亞洲僅有的兩個天主教國家。
世界遺產---菲律賓巴洛克教堂世界遺產---菲律賓巴洛克教堂
天主教徒占菲律賓人口的83%;從西班牙傳入五百年來一直對菲律賓的政治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1986年費迪南德·馬可仕和2001年約瑟夫·艾斯特拉達被迫下台,天主教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城鄉各處遍布大小教堂和售賣天主教用品的店鋪。菲律賓有四座巴洛克風格教堂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分別坐落在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和米亞高。菲律賓還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聖誕季,從12月16日開始。
東帝汶:約91.4%居民為羅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占全國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為佛教徒。

非洲

剛果民主共和國
居民中45%信仰天主教,24%為新教,17.5%信仰原始宗教,13%信仰金邦古教
烏干達共和國
烏干達教堂烏干達教堂
45%信奉天主教,40%信奉基督教新教,11%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奉東正教和原始拜物教
盧安達共和國
居民45%信奉天主教,44%信奉原始宗教,10%信奉基督教新教,1%信奉伊斯蘭教。民族語言為盧安達語。部分居民講斯瓦希里語
塞席爾共和國
塞席爾,全名塞席爾共和國(Republic of Seychelles),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席爾宣告獨立,成立塞席爾共和國,屬大英國協成員。塞席爾居民90%信奉天主教,8%信奉新教,其餘信奉伊斯蘭教、印度教或其它宗教。
馬拉威
79.9%天主教、12.8%伊斯蘭教、3%其他、4.3%沒有宗教信仰
蒲隆地、安哥拉、維德角、留尼旺也是非洲的天主教國家。

大洋洲

帛琉共和國
三分之二的居民信奉基督宗教,當中天主教徒占大多數,其餘的信奉其他新教派系。除了基督教外,當地一種地方宗教也十分流行。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大洋洲的天主教堂大洋洲的天主教堂
天主教徒占50%,基督新教徒占47%,其他教派和不信教者占3%。由於殖民國家在歷史上的影響,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西部(近菲律賓)天主教徒較多,東部新教徒較多。
註:大洋洲許多地區上被美國、英國、法國等國託管或管理,其中包括不少天主教地區。

天主教

從公元一世紀到五世紀初,羅馬皇帝一再企圖消滅教會,但到最後反倒是整個帝國皈依了教會,宣布羅馬公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始於公元5、6世紀時的日爾曼族入侵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東西教會也隨之徹底分裂開來。羅馬天主教在這時期開始向蠻族施行教化的工作,因而產生了一種新的文化。從15世紀開始,西方民族在思想上起了極大的變化,近代的民族國家不斷地形成,從各方面爭取獨立自由,教宗的權力在天主教會內雖然仍舊很大,但是在歐洲大陸向來聯繫十分緊密的宗教與政治卻逐漸分離,歐洲信仰的統一也因基督新教的產生而破壞;而另一方面,隨著新大陸的發現,傳教的工作獲得了新的園地,天主教向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展開了傳教的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的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的消長,在思想和生活上都起了極大的改變,造成了對天主教的衝擊,東方、西方及後起的第三世界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和教會都面臨危機和挑戰,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各種文獻,引導天主教走向現代化的改革之途。
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根據信理神學(拉丁文:theologia dogmatic,英文:adogmatic theology)的論證闡述,天主教會是耶穌基督親手建立的、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天主教首任教宗為宗徒之長聖伯多祿,根據聖經的記載,耶穌基督把天堂的鑰匙交給了伯多祿:
聖伯多祿聖伯多祿
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 我再給你說: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
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7-19)

形成

羅馬帝國地區

天主教於公元1世紀在以色列發源,由於受到猶太教的排擠,且當時的猶太地區屬於羅馬帝國,位於地中海沿岸,到達西歐、南歐十分方便。天主教傳教士開始離開以色列,前往土耳其、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地傳教,聖保祿就是其中的代表。由於當時的羅馬帝國信奉傳統的多神宗教,對天主教徒進行殘酷的殺戮。許多人殉道,不少基督徒被扔進羅馬角斗場,他們原地不動,拒絕被貴族取樂,慷慨殉教。
狄奧多西一世狄奧多西一世
公元313年(中國西晉時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天主教合法,天主教得以公開傳播。
公元380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進一步宣布基督教為國教。羅馬皇帝在耶路撒冷修建了許多基督教堂,從此,耶城很快變成一個基督教聖地。羅馬帝國成為第一個天主教國家。奠定了今天法國、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天主教國家的天主教宗教基礎。

日耳曼地區

719年聖波尼法爵覲見教宗聖額我略二世。他獲得羅馬宗座的授權,籌劃大規模的發展,向德意志內地推進,週遊條麟吉亞、巴威、里森、及弗里西等地,到處講道勸人,傳播天主教。在巴伐利亞、多林其亞、法蘭哥尼亞建立教會。此後,天主教在中歐廣泛傳播。

東歐地區

公元966年,波蘭接受拉丁禮,正式皈依天主教。天主教以此為根據地在東歐傳播,立陶宛等國成為天主教國家。

美洲地區

15-17世紀,隨著由葡萄牙、西班牙主導的地理大發現的看展,美洲被發現。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大批移民遷入。由於西葡兩國是天主教國家,天主教得以大肆向美洲傳播。

菲律賓和東帝汶

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占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西班牙在羅馬帝國時便奠定天主教國家基礎,菲律賓在西班牙統治時期歸化。
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島。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於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併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澳大利亞曾一度負責管理東帝汶,不久後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51年將東帝汶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非自治領土",由葡萄牙管理。葡萄牙也是天主教國家,所以東帝汶受其影響成為天主教國家。

非洲南部

隨著西歐國家殖民地的擴張,1482年葡萄牙進入剛果王國,西歐傳教士大批湧入在當廣泛傳教。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剛果河以東地區劃為比屬殖民地,以西地區劃為法屬殖民地。而法國和比利時同樣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
盧安達1890年被德國占領後,連同蒲隆地(烏隆迪)合併組成盧安達-烏隆迪殖民地,成為德屬東非的一部分;一戰後成為比利時委託統治地,1925年成為比屬剛果的一個省,二戰後改為比利時託管地。受比利時影響歸化天主教。

消失國家

由於天主教歷史悠久,從建立到2013年選出的第266任教皇教宗方濟各,已有2000多年歷史。期間,很多天主教國家併入其他天主教國家或異教徒國家。也有少數在宗教改革後脫離天主教國家。

典型

1.西西里王國
西西里王國是一個在1130年至1861年曾存在於現義大利的國家,創立者為西西里的羅傑二世。西西里王國領土不僅只包含西西里島,包括整個南義大利,1530年以前還包含馬爾他島和戈佐島。半島那塊土地在很多時候是與西西里島分開統治。西西里國王的頭銜經常是附屬於其它王朝,例如西班牙國王或神聖羅馬皇帝。西西里王國在1861年兩西西里的法蘭西斯二世統治時被併入新成立的義大利王朝。
2.撒丁王國
義大利過去的一個王國。在它的基礎上後來義大利統一。 1814年薩丁尼亞王國被恢復並且被擴大,被改為一個公國的原熱那亞共和國被併入薩丁尼亞王國,這個王國是法國與奧地利之間的一個緩衝區。19世紀裡也有人稱它為薩丁尼亞-皮埃蒙特王國。
撒丁王國撒丁王國
3.神聖羅馬帝國
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君主制帝國。帝國的版圖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義大利王國和勃艮第王國。在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裡,它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帝國自由城市和其他區域。神聖羅馬帝國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國,中世紀時演變成承認皇帝為最高權威的公國、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帝國自由城市的政治聯合體。1806年正式解體,主體部分經演變成為德國。

列表

國名
位置
滅亡時間
領土今日去向
西歐
1447
法國
西歐
1848
法國
西歐
476
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
南歐
711
西班牙等
南歐、西亞
1261
土耳其
西歐
987
法國
中歐、西歐
870
法國、德國、義大利
中歐
1356
德國、捷克、奧地利等
中東
1291
以色列
賽普勒斯王國
中東
1489
中東
1150
伊拉克
義大利
1509
義大利
義大利
1814
義大利
西班牙
1707
西班牙
西歐
1620
西班牙
義大利
1797
義大利
義大利
1866
義大利
中歐
1897
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
中歐
1918
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
義大利
1946
義大利
施蒂利亞公國
中歐
1918
斯諾文尼亞、奧地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