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茲圓舞曲

華爾茲圓舞曲

華爾茲圓舞曲是一種音樂體裁,英文是Waltz,所以有時也音譯為“華爾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爾茲圓舞曲
  • 外文名:Waltz
  • 實質音樂體裁
  • 起源於:農村
歷史沿革,代表作品,

歷史沿革

舞曲一般起源於農村。圓舞曲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城市中特別是在維也納發展起來的。所以,有些圓舞曲也叫維也納圓舞曲。溯源追根,圓舞曲的前身是奧地利民間的“蘭得勒舞曲”,這也是一種農村舞曲。老約翰施特勞斯是公認的圓舞曲之父,圓舞曲在“蘭得勒舞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三拍子舞蹈,跳舞時一對對男女舞伴,按照舞曲的節奏旋轉打圈,動作輕快、優美,情緒熱烈、歡快。這些特點決定了圓舞曲的體裁特徵:速度較快,3/4拍或3/8、6/8拍,節奏常是“X — X |或 X.X X |或 X | X — X | X”,從第一拍或第三拍開始。這些特點,配合上環繞支點音旋轉的音調,便生動地產生旋轉打圈的動作感。圓舞曲的體裁特徵,更鮮明地體現在它的伴奏音型中。典型的圓舞曲伴奏音型是強弱分明的三個均勻的四分音符(在3/8拍則是八分音符),每小節一個和弦,第一拍是強拍,奏和弦的低音。第二、三拍是弱拍,在較高音區奏其它和弦音。

代表作品

約翰·施特勞斯 (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約翰?施特勞斯的兒子,奧地利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出生在十九世紀奧地利維也納有名的音樂世家。與其父親約翰?施特勞斯同名。這裡的“老”字和“小”字是後人加的。為了區別他們,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這么兩個字。 施特勞斯家族為圓舞曲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
其創作以《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藝術家的生活》、《春之聲》等一 百二十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被後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他的圓舞曲獨具特色,旋律酣暢,柔美動聽,節奏自由,生機盎然,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他還將源於德國南部性格溫和的連德勒舞,改造成為結構簡單、節奏靈活、旋律優美、感情奔放的音樂體裁,在奧地利、全歐以及全世界熱愛音樂的人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