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宮二首

《華清宮二首》是唐代詩人吳融創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第一首詩通過華清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奢侈生活所加於人民的苦難,這首詩意境新穎,諷意含蓄,結構錯落、詩情跌宕。第二首多處用了典故,寫玄宗妄想長生而和過去所有妄想長生的帝王一樣埋葬於陵墓中,諷刺了作為求長生者的玄宗,這首詩敘述平實自然,而諷刺尖銳鋒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華清宮二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吳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華清宮二首
其一
四郊飛雪暗雲端,唯此宮中落旋乾
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其二
長生秘殿倚青蒼,擬敵金庭不死鄉
無奈逝川東去急,秦陵松柏滿殘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華清宮:唐宮殿名,在今陝西臨潼縣驪山上。
⑵四郊:指華清宮四周。暗雲端:雲層黑暗。
⑶旋:不久,立刻。
⑷碧檐(yán):指用琉璃瓦建築的房檐。
⑸長生秘殿:即長生殿,華清宮中的一個殿。唐玄宗楊玉環在此居住。青蒼:青天,一解作“驪山”。
金庭:傳說會稽桐柏山有金庭,為神仙居住的地方。不死鄉:指可長生不死之地。
⑺逝川:流去的河水。秦陵:即秦始皇陵

白話譯文

其一
郊原上大雪紛飛,烏雲密布,唯獨在華清宮裡,雪花落下後很快就幹了。青翠的樹木與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沒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其二
長生殿建得高聳入雲,想要匹敵於金庭可這長生不老的地方。無奈那河水東流甚急,殘陽照耀著秦始皇陵園中的松柏。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作者任職朝中之時。作者遊覽華清宮時,大唐王朝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政局動盪不安,當他想起這一切的源頭是唐玄宗晚年荒淫無度,造成了安史之亂時,不禁憤懣滿懷,創作了六首《華清宮》。這六首《華清宮》,分為兩組,此組共兩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華清宮是與唐玄宗、楊貴妃的名字密切相聯。如杜牧的《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它選取楊貴妃看到貢品荔枝來到驪山之下時心情歡悅的角度,揭露了統治階級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惡。吳融兩首《華清宮》在主題思想和杜詩很是相似,而第一首表現手法上與杜詩有某些類似之處,都是以小顯大,這首詩通過華清宮中的細枝末節來揭露荒淫無道的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奢侈生活所加於人民的苦難,但所創造的意境,卻獨具一格。
首句“四郊飛雪暗雲端”,側重寫華清宮外的大雪。一個“飛”字具有動態的美感,繪出了離宮禁城四郊朔風呼嘯,雪花飛舞的景色;一個“暗”字,從色彩的角度寫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勢,由視覺感受勾出觸覺感受,令人極易從詩歌畫面中領略到宮外刺骨的寒意,給人一種凜冽感。
次句“惟此宮中落旋乾”,筆鋒由宮外轉入宮內,一個“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範圍,一個“旋”字,從時間的角度傳神地寫出了雪落宮苑迅速融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寫出了宮中之暖,與首句成為對照。
第三句“綠樹碧簾相掩映”,具體而形象地刻畫了宮中的融融春意。華清宮地下溫泉噴涌,地上宮殿金碧輝煌,禁牆高築,能夠遮風禦寒,因此宮中溫度較高,樹木常年青綠。這裡的“綠樹”代表了宮中大自然造物者與宮外的不同,“碧簾”則反映出宮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結句“無人知道外邊寒”,寫出了華清宮主人耽情聲色,不以國事為重,不以民苦為憂的昏庸形象,詩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連自然界物候的變遷、冬天的到來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夠知道“寒冷”呢?一國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夠對國事明察秋毫、對人民的苦樂謹記心上呢?這樣的昏庸之輩,為安祿山野心的萌生、壯大自覺與不自覺地提供土壤。
這首詩意境新穎,諷意含蓄,以宮內宮外冷暖的迥異形成鮮明對比,造成結構的錯落、詩情的跌宕。誇張的成功運用也成為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之一。
第二首首句寫長生殿既深奧又高聳入青雲,同於白居易長恨歌》的“驪宮高處入青雲”,同於權德輿朝元閣》的“繚垣復道上層霄”,並且暗含一個問題:玄宗為什麼把長生殿修築成那樣呢?第二句作了回答,因為想和“金庭不死鄉”匹敵。就是想住在華清宮中和住在金庭一樣,永遠不死。這裡的金庭和不死鄉,一個是神仙所在,一個是免於死去之地,兩個連用,表明玄宗求長生不死的愚蠢雄心是大得離譜的,暗含諷刺之意。
“無奈逝川東去急,秦陵松柏滿殘陽”,“無奈”,是承上的轉折詞。這個詞所表的轉折大都和上一句相反。“逝川”,此詞源於《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用於此處,點明人世間萬物如流水逝去,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第四句用了“秦陵”,秦始皇是追求長生不死的,可是他早已葬入陵墓,而且他那陵墓的松柏照滿著將落的太陽的光,意即這是明擺著的,人人可見的。求長生的秦始皇,和如此建長生殿的玄宗沒有兩樣,時間過得很快便已經證實了。
玄宗妄想長生,而實際卻也和過去所有妄想長生的帝王一樣,埋葬於陵墓中了。所以這首詩是對求長生者、更主要的是對玄宗的諷刺,相比於第一首,這首詩所述平實自然,而諷刺卻尖銳鋒利,直截了當。

名家評價

宋·謝枋得《註解選唐詩》:知華清宮之暖,不知外邊之寒,士怨、民怨、軍怨皆不暇問矣,如之何不亡!此詩意在言外,非詩人不知其巧。
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嘗愛謝疊山《蠶婦吟》:“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不信柳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合而觀之,深宮之暖,不知外邊之寒;玉人之樂,不知蠶婦之苦,詞不迫切而意獨至,深得風人之體。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吳子《華清宮》三詩俱譏明皇恣欲宴遊,俾全盛世業召禍一朝而莫悟。如此篇言獨樂而不恤其民,以致怨恨之意見於言外也。······此篇非但意好,亦法度森嚴,第三句與第二句相應、樹、檐掩映,所以“落便乾”也。第四句與第一句相應,四郊飛雪,所以“外邊寒”也。
清·黃周星《唐詩快》:本晏子對齊景語來,而更加雋婉之致。

作者簡介

吳融,唐末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柯橋區)人。唐昭宗龍紀元年(889)登進士第。韋昭度討蜀,表掌書記,累遷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荊南,依節度使成汭。後召為左補闕,遷中書舍人。天復元年(901),昭宗復位,融起草詔書十數篇,才思敏捷,文筆精當,為昭宗所賞識,擢戶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師,昭宗逃往鳳翔,融未及相從,客寓閿鄉。不久,召為翰林承旨,卒於官。工詩能文。其詩多流連光景之作, 只有少數詩篇對唐末戰亂有所反映。辛文房評其詩“靡麗有餘,而雅重不足”(《唐才子傳》卷九)。有《唐英集》。《全唐詩》編錄其詩四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