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華東理工大學於1998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將環境評價中心、安全評價中心及工程設計研究院等三家校內機構整體納入技術轉移中心,並系統開展體系架構與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技術轉移的新模式與新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 性質:轉移中心
中心介紹,職責,

中心介紹

基於對技術轉移規律的深刻理解與探索實踐,華東理工大學於1998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將環境評價中心、安全評價中心及工程設計研究院等三家校內機構整體納入技術轉移中心,並系統開展體系架構與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技術轉移的新模式與新機制,在全國重點高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得到教育部、原國家經貿委領導的高度讚揚。
2001年被原國家經貿委、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國經貿技術[2001]909號),成為國家首批六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之一。2008年8月又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首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2008年12月榮獲“國家科技計畫(火炬計畫)實施20周年先進服務機構”。

職責

在總結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華東理工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針對技術轉移瓶頸問題,積極探索內聯外引、關注技術放大與集成的新路,對內著力建設中試公共實驗服務平台,強化工程設計、安評、環評工程師隊伍建設,完善技術市場、智慧財產權、專家諮詢、信息平台等綜合服務配套體系,瞄準行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特別是國家及行業重大科技計畫項目,整合校內各學科人力資源聯合攻關,注重過程研究和工程研究緊密結合,聚焦技術集成,大大提升了技術轉移的成熟度;對外面向市場需求,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的方針,於2005年牽頭髮起組建了行業技術轉移聯盟(與全國16家著名高校結盟),2007年受邀參加國家首批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試點,加盟了2個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一步密切了與能源化工領域特大型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設立技術轉移中心上海寶山、浙江湖州、廣東深圳等5個工作站(分中心),與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分院組成上海“國家技術轉移聯盟”。同時積極建設技術轉移與科技成果推廣平台,基本完成教育部科技成果推廣信息平台“石油化工頻道”和“上海能源化工技術轉移平台”的建設。
華東理工大學技術轉移體系構建、開拓創新與探索實踐,包括相應管理制度和激勵政策的相繼確立,大大促進了學校技術轉移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學校近兩年技術轉移契約總額增長率平均達到42%,遠遠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大型甲醇合成反應器”、“乙烯裝置控制最佳化技術”“聚酯成套國產化技術”等一批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推廣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成百億地帶動產業經濟規模,樹立起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一流品牌,其中聚酯成套國產化技術得到溫家寶總理的充分肯定。
我們的經營理念是:在充分整合校內外技術轉移要素的基礎上,依託學校能源、資源、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的綜合優勢,面向企業創新需求,匯聚資源、信息、服務與聯盟、共享機制,構建技術轉移創新服務平台,提供一門式、網路化技術轉移全程服務,努力成為促進能源、資源、化工等領域及區域間、國際間的知識流動與技術轉移的引領者和帶動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