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於2007年6月,其最早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創建的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94年華東師範大學建立人文學院,2001年又設定法政學院,經2007年華東師範大學第14次校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學校調整人文學院和法政學院的各個系所組建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院按B類學院運作,下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政治學系、法律系、社會學系、社會科學部。同時撤銷了人文學院、法政學院建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hool Science,ECNU
  • 創辦時間:2007年6月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市
  • 類別:公立大學
  • 主要院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等
  • 所屬: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簡介,院各系簡介:,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政治學系,法律系,社會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簡介

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師範大學,創建於1951年,簡稱華東師大或華師大。1959 年學校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 16 所重點院校之一。1980 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1986 年學校被國務院批准成為設立研究生院的 33 所高等院校之一。校園環境幽美,被譽為遠東最美校園。
現在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同時也是國家“111計畫”和“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的重要成員,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並稱上海“四大名校”。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院各系簡介:

中國語言文學系

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立於1951年,是華東師範大學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20世紀50年代初高校調整後,許傑、徐震堮、施蟄存、徐中玉、錢穀融、程俊英、周子美、余振(李毓珍)、萬雲駿、史存直、林祥楣等一大批一流學者均執教於此,使中文系成為學界重鎮。此後, 從錢穀融 先生引發全國討論的“文學是人學”命題、 王元化 先生撰就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美學著作,到 80 年代中期文學研究方法論大討論, 90 年代人文精神論爭等,該學科都在學術界贏得了巨大聲譽。新時期以來,在文學理論與批評、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等領域出版了大量有影響的學術專著,湧現出一批後起之秀。
目前,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其中,詞學、中國古代小說以及各體文學理論的研究在國內處領先地位,近年來上海近代文學研究也開始成為特色之一。漢語言文字學是上海市重點學科,該學科在開發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檢索與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大型項目《古文字詁林》已完成,各卷正在陸續出版。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所設立的資料研究中心已蒐集整理了大量鮮見的第一手資料(含口述史學類的影像資料),建設已初見規模。
中文繫於2000年被批准為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下設 12 個博士點:中國古代文學( 1981 年批准)、中國文學批評史( 1984 年批准,後於 1998 年歸入 文藝學 博士點)、中國現當代文學( 1986 年批准)、漢語言文字學( 1998 年批准)、文藝學( 1998 年批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2001 年批准)、古典文獻學( 2001 年批准),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2001 年批准),以及 2004 年教育部學位辦批准的一級學科下自主設定的博士點:中國各體文學理論、文藝民俗學、對外漢語教學、藝術語言學、文學與傳媒。
中文系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文字研究與套用中心、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俄羅斯研究中心和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後三個與兄弟學科共建)。 中文系 現為國家文科基礎 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2001 年該基地被教育部評估為優等。
目前掛靠華東師大中文系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機構有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史專業委員會、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全國古代文論研究會、中國大學語文研究會。這些學術團體和機構的會長(主任)、秘書長均由該系教授擔任。主辦的學術期刊有:《文藝理論研究》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刊)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刊) 、《詞學》 (全國詞學學會會刊) 、《中國文字研究》、《中文自學指導》 (教育部自考委員會刊物) 、《中文自修》等。
長期以來,中文系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於社會各領域都卓有成績,畢業生中湧現了在文壇上令人矚目的“華東師大作家群”、“優秀出版社家群”和“優秀教育家群”。行政工作如孫顆(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蔣述卓(暨南大學黨委書記)等,作家如沙葉新、戴厚英、趙麗宏、王小鷹、格非、陳丹燕等,著名學者如吳熊和、陳伯海、南帆等,出版家如趙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總編輯)、陳保平(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社長)、雷群明(學林出版社總編輯)等,中學特級教師如過傳忠、陸繼椿、金志浩、劉金海、顧朝晶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成績斐然,為社會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也為中文系贏得了榮譽。

歷史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建立於1951年,是華東師大建校時首批設定的系科之一。當時匯聚了一批享譽學界的著名教授,如:呂思勉吳澤、李平心、戴家祥、林舉岱、陳旭麓、王養沖、郭聖銘、夏東元等。在老一輩學者奠立的基礎上,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華東師大歷史系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學術傳統和教學風格,並建立了從本科到博士後、包括繼續教育的歷史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其學術研究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在國內同類系科中均位於前列,有些研究方向進入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現為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含九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暨碩士點: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歷史社會學、國際冷戰史、海外中國學。還設有歷史學科教學論碩士點。歷史學本科專業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4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24人, 副教授18人。經過長期努力、不斷積累,形成了中西融合、古今貫通、既發揚傳統優勢、又具有當代意識和前瞻性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向,20世紀80—90年代,曾經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研究、金文研究、中國近代社會變遷、洋務運動史、法國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非洲史等領域取得有重要影響的學術成果。9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學科隊伍的發展和學術研究的深化及拓展,一些新的特色研究方向正在形成並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如:漢唐史、江南地區社會史、思想史和知識分子研究、城市發展與文化研究、國際冷戰史、歐美民族和文化史、近現代地區國別史、海外中國學、中國近現代史學史等,形成了新一代研究群體。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每年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年來與華東師範大學中文、哲學學科合作先後承擔了“九五”和“十五”211工程項目《世界近現代史和中國社會文化》、《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在歷年科研成果評選中獲得多項高等級獎勵,如:《非洲通史》獲國家社科基金優秀成果獎、《金文大字典》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特等獎、《中國歷史通論》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一等獎、《法國大革命史——1789-1794》獲上海市社科學術貢獻獎。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在國家文科基地第一輪建設中被教育部評為“優秀基地”。“歷史學基地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項目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是國內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單位之一。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目前研究生與本科生的招生比例已達到2:1,每年招收的研究生總量超過120人,其中博士生達到30人。在歷屆畢業研究生中,不少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各單位的學術帶頭人。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擁有一定規模並具收藏特色的歷史文物陳列室,現已被上海市教委命名為上海市高校特色博物館——古錢幣博物館,近期將在新校區建設博物館新館。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編輯出版專業學術刊物《歷史教學問題》,該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各學科還編輯出版多種學術集刊,如:《知識分子論叢》、《冷戰國際史研究》、《海外中國學評論》等。
華東師大歷史學系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聯繫,近年來舉辦了多次有重要影響的全國性和國際學術討論會,一些國內外著名學者應邀前來訪問講學,該系教師也經常前往國內外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進行學術訪問和合作研究。

哲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前身是原華東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哲學教研室,學術奠基人是當代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馮契教授。馮契教授畢業於西南聯大,師從金岳霖、馮友蘭等先生,致力於在實踐唯物主義基礎上匯通中西哲學,出版《馮契全集》10卷本。他是當代中國為數不多的建立了自己哲學體系的哲學家之一,也是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馮契會同劉佛年(華東師範大學第二任校長)、周抗(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徐懷啟(哈佛大學博士、著名基督教史家)、曾樂山(著名中國哲學史家)諸先生組建了哲學教研室。以後,著名倫理學家周原冰教授等先後加盟,逐漸形成一支涵蓋諸哲學分支學科的師資隊伍。1979年,哲學教研室制定了10年規劃,有計畫有重點地發展哲學學科。同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哲學專業,並在全國範圍內首批獲準設立中國哲學碩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碩士點。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了中國哲學博士點,成為全國第一批建立中國哲學博士點的單位之一。此後,又陸續設立了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等碩士點。1985年成立了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1986年正式成立哲學系。1997年,為了整合學科力量,華東師範大學自然辯證法及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併入哲學系,進一步充實了學科力量。
經過幾代人近半個世紀的努力,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已經成為我國在哲學教育與人才培養方面的重鎮之一,具有學科多、師資強、學術傳統深厚的特點。目前,哲學系與哲學研究所實行系所合一的建制,擁有7個教研室:中國哲學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室、外國哲學教研室、邏輯學教研室、宗教學教研室、倫理學教研室和科學哲學教研室。1998年,中國哲學學科被列入校“211”工程建設項目“世界現代化進程與中國社會文化”。2000年,以中國哲學學科為核心的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被教育部確定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中國哲學入選上海市重點學科。2002年,以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為主的哲學系部分學科被列入“十五”期間“211”工程建設項目“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2007年,取得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中國哲學再次入選上海市重點學科。
在學科建設方面,目前,哲學系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外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擁有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8個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邏輯學、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自然科學史(物理學史)和宗教學;1個本科專業:哲學專業。自1995年起,該系還接受來自韓國、日本、香港等海外留學生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哲學系在讀學生692人,其中博士生31人、碩士生165人、本科生111人,夜大學專科生385人。屬於教學研究複合型的哲學系。哲學系共有教職工43人,其中專職教師38人。哲學系現有1人被聘為“長江特聘教授”(楊國榮),1人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哲學組成員(高瑞泉),1人為教育部社科委員,1人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楊國榮),2人入選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學者計畫(楊國榮、陳嘉映),6人為華師大終身教授(潘德榮、楊國榮、陳嘉映、高瑞泉、童世駿、馮棉)。此外,還長期聘有美國、挪威等國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如希爾貝克、羅蒂等。在青年教師中,共有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人入選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2人入選上海市“曙光學者”計畫,1人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在專職教師中,有28人擁有博士學位,其中有9人分獲美國、德國、挪威和香港的博士學位。該系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2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0人。
哲學系資料室現有面積約120平方米,主要由圖書閱覽室和期刊閱覽室兩大部分組成。創建於1987年,起始資料源來自馮契先生名下的中國哲學史教研室自籌經費購置書籍、政教系劃撥相關哲學書籍(含期刊),以及學校圖書館下撥書籍三大塊。1999年隨著自然辯證法暨自然科學史教研室歸併哲學系,給哲學系資料室充實了一大批自然科學史方面的書籍和刊物。
資料室現有藏書近4萬冊,品種豐富、涵蓋面廣。除哲學學科必備的大型專業工具書,如《哲學大辭典》、《邏輯大辭典》、《倫理學大辭典》、《宗教大辭典》、《西方哲學英漢對照辭典》、《哲學史詞典》(德文版)、《哲學邏輯手冊》(英文版)等外,還配備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門類的大型成套資料,諸如《續修四庫全書》、《民國叢刊》、《民國叢書》、《二十四史》等,還陸續收集有《朱熹全書》、《船山全書》、《王國維遺書》、《胡適文存》及蔡元培、毛澤東、張岱年、熊十力、湯用彤、張之洞、季羨林、陳旭麓等文(全)集。同時,在“211”建設項目的支持下,添置了大量西文原版書籍,以供廣大師生教、研、學之用。
在期刊方面,資料室訂閱哲學專業類刊物13種,社會科學類14種,學術理論類14種,各大學報12種,綜合類6種,人物研究及文學類各4種,同時訂閱人大複印資料18種。目前,資料室藏有過刊3500冊,並以每年近160冊的速度遞增,其中《哲學研究》、《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哲學譯叢》,以及人大複印資料的哲學原理、中國哲學史、美學、邏輯學專題刊從創刊號收藏至今,保存完好。這些資料為很好的開展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素有重視科研的傳統。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不僅培養了一支年齡層次較為合理的學術隊伍,而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風格和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學術傳統深厚,隊伍陣容較強,近年來在社會發展理論方面在全國較有影響。中國哲學專業依託馮契教授的“智慧說”哲學體系,以中國近現代哲學和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為主導,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不少成果影響遠及海外。外國哲學研究集中在19世紀西方哲學和當代西方哲學,教師隊伍學歷高、年齡輕、外語能力強、國際聯繫廣,有較強的發展潛力。邏輯學的研究重點是數理邏輯和辯證邏輯,倫理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則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西方經濟倫理和當代中國道德建設,這兩門學科建設起步早、積累厚,在上海同類學科點中居於領先地位。科學技術哲學和自然科學史(物理學史)在全國和上海亦有較高學術聲譽。

政治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是根據學校的學科建設規劃,按照學校B類建制建立的新型教學系。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講師8人,學生600餘人。下設政治學與行政學、黨史與思想政治史、國際關係與共運史、思想政治教育與公共關係、政治學科教學法5個教研室,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2個本科專業,6個碩士點專業(政治學理論、國際政治、科社與共運、國際關係、中共黨史),1個博士點專業(政治學理論)。現任總支書記方媛、系主任齊衛平教授,總支副書記趙正橋,副主任郝宇青副教授。
政治學系非常注重學術交流。老師、研究生經常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並獲得相關獎勵。同時,政治學系還積極拓展國外學術訪問研究的領域。截至目前,同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學術交流。
政治學系科研氛圍濃厚。截至目前,全系教師已經承擔國家、省(市)級研究課題總計50多項,出版專著30餘項,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餘篇,獲科研獎勵30餘項。研究生也積極參加了多項重大課題研究,先後在C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並且有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轉載、摘錄,學生科研能力不斷增強。
政治學系學生工作規範有序、豐富多彩。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學生工作分層別類而又相互聯繫,齊頭並進。
學生工作始終注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並且積極推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截至目前,政治學系已經在校外建設有3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多項工作獲得了學校和上海市的獎勵。

法律系

華東師範大學從1997年開始設定法學本科專業,2001年設定法律系。目前,法律系共有專職教師16名。從教師的年齡結構上看,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格局,其中30歲到40歲之間的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50歲以上的教師占有非常小的比例;從職稱結構看,也形成了一定的梯隊,其中正教授1名(已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副教授5名,講師10名,所有教師都取得了中級以上職稱;從學歷結構看,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的教師有4名,其他教師大都具有碩士學位。
法律系已經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法學專業教學計畫表構建起了學科體系,教育部規定的法學專業16門主幹課基本上都已經作為必修課開設,另外,還開設了10餘門法學專業選修課。各位教師承擔教學任務積極,為了使授課任務分配合理,每門課程在全系的統一安排下都有兩個以上的任課教師,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又使教師能夠完成擬定的教學工作量。全系在完成基本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一些學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2003年組織全系教師編寫法務部統編教材《法學概論》、《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已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另外有些教師還在編寫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還有些教師著手網路課程教材的建設。各位教師在學生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指導、學年論文指導等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
法律系各位教師在積極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全繫到目前為止已經獲得了兩個國家項目、兩個省部級項目、三個教學建設基金項目和多個橫向項目,還參與了一個部級項目和多個橫向項目。這些課題有些已經結題,有些正在完成中。全系教師近年來出版學術著作4部,主編法務部統編材料4部,發表學術論文近40多篇,其中數篇論文發表於國家一級刊物上,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全系教師多次參加了國際性或全國性會議,上海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學術會議參加的人數則更多。還有一些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先後在市人大、市政府、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以及區政府參與立法與執法的諮詢活動。
法律繫於2003年申報成功“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碩士點。

社會學系

華東師範大學是我國最早恢復和重建社會學專業的全國性重點高校之一。早在1979年中國大陸社會學恢復和重建之初,在老一輩社會學家言心哲教授的直接關心和支持下,華東師範大學就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專門的社會學研究小組,不久後便在原政教系下增設了“社會學教研室”。1982年華東師範大學建立全國首批社會學碩士點,並開始招收大陸恢復和重建社會學專業以後的第一批社會學專業碩士生。1986年,為加強社會學研究生的培養,促進社會學各分支學科的交流與合作,學校在整合校內教育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科學社會學、人口社會學、社會統計學等相關學科力量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為我國知名社會學家吳鐸教授。2000年建立社會學研究所並開始招收社會學專業本科生,2001年建立社會學系,掛靠在原法政學院。2007年6月,經學校批准,社會學系正式成為獨立的二級實體單位。
目前,社會學系有教職工20人,其中專任教師有16人,校內兼職教師若干名。在16名專職教師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講師7 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10人具有海外留學或訪問學者的經歷。校內兼職教師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社會學系教師中,有5人在全國及上海市社會學學會擔任理事以上的學術職務。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和外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亦掛靠在社會學系。自1999年以來,社會學系先後從日本一橋大學、立教大學、大阪市立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嶺南大學以及國內知名大學引進了數名社會學博士,並進一步加強了與實際套用部門的聯繫,使得社會學教學與科研隊伍不斷得以充實和發展。近年來,社會學系專職教師發表研究成果750萬字,著作、教材49種,主持各類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科研成果有20人次獲獎,其中獲得全國性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9 項,其他獎勵9項。目前,掛靠在社會學系的主要校級學術研究機構有:社會學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所、現代城市社會研究中心、社會調查中心、青少年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心等。此外,該系部分教師也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的核心組成人員。近年來,社會學系每年派出教師到海外著名高校進行研修和訪問,並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著名高校保持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係。
社會學系自1982年招收研究生以來,已累積培養碩士研究生120多名,畢業生就業渠道寬廣,深受各用人單位歡迎。目前,社會學系設有“社會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和方向;在研究生教育上設有“社會學”專業和“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兩個碩士點,並與其他校內單位共建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社會學專業碩士點設有理論社會學、套用社會學和城市社會學三個研究方向,並納入到了華東師範大學與巴黎高等師範學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計畫,在讀碩士生已達80人,其中包括若干名外籍學生。社會工作與管理碩士點設有社區建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福利、青少年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與社會發展等四個研究方向,並與香港中文大學開展良好的合作培養方式。自2000年招收社會學本科學生以來,社會學系以改革教學制度、培養一流社會學人才為宗旨,引用國外新型的教學方法,已有數門核心課程實施了雙語教學,在致力於為學生打下紮實的專業理論基礎的同時,注重於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啟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實踐能力,已收到顯著的成效。目前,社會學系自辦有《社會學快訊》和《社會學探索》兩種不定期內部刊物,並為本科生設有“大學生華夏科研基金”,專門用於資助該系本科生的科研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