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斯華茲

威廉·華茲華斯,1787年他進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學習,大學畢業後去法國,住在布盧瓦。他對法國革命懷有熱情,認為這場革命表現了人性的完美,將拯救帝制之下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在布盧瓦他結識了許多溫和派的吉倫特黨人。1792年華茲華斯回到倫敦,仍對革命充滿熱情。但他的舅父對他的政治活動表示不滿,不願再予接濟。正在走投無路時,一位一直同情並欽佩他的老同學去世,留給他900英鎊。於是在1795年10月,他與多蘿西一起遷居鄉間,實現接近自然並探討人生意義的宿願。多蘿西聰慧體貼,給他創造了寫作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華茲華斯
  • 外文名:William Wordsworth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昆布蘭郡科克茅斯 
  • 出生日期:1770年4月7日 
  • 逝世日期:1850年4月23日 
  • 職業:詩人 
  •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 主要成就:英國桂冠詩人 
  • 代表作品:《詠水仙
創作生涯,創作主張,主要作品,

創作生涯

1798年9月至1799年春,華茲華斯同多蘿西去德國小住
威廉·華茲華斯
威廉·華茲華斯,創作了《采乾果》、《露斯》和短詩《露西》組詩,同時開始寫作長詩《序曲》。1802年10月,華茲華斯和相識多年的瑪麗·郝金生結婚。
這段時間,華茲華斯寫了許多以自然與人生關係為主題的詩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歡樂和智慧的源。1803年華茲華斯游蘇格蘭,寫了《孤獨的收割人》和記游詩。1807年他出版兩卷本詩集,這部詩集的出版,結束從1797至1807年他創作生命最旺盛的10年。
華茲華斯與柯勒律治(SamuelTaylorColeridge)、騷塞(Robert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Poets)。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係,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
“湖畔派”三詩人中成就最高者為華茲華斯。他於1789年和柯勒律治合作發表了《抒情歌謠集》,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從擁護法國革命變成反對,於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後者神遊異域和古代,以夢境為歸宿。兩人的詩歌合集,題名《抒情歌謠集》,於1798年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兩年後再版,華茲華斯加了一個長序,在這篇序中,華茲華斯詳細闡述了他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
他認為“所有的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poetryisthespontaneousoverflowofpowerfulfeelings),主張詩人“選用人們真正用的語言”來寫“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對以18世紀格雷為代表的“詩歌詞藻”。他進而論述詩和詩人的崇高地位,認為“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護者,是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
此後,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託著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維。完成於1805年、發表於1850年的長詩《序曲》則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華茲華斯詩才最旺盛的時期是1797至1807年的10年。其後佳作不多,到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時已經沒有什麼作品了。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

創作主張

華茲華斯是“湖畔詩人”的領袖,在思想上有過大起大落——初期對法國大革命的熱烈嚮往變成了後來遁跡于山水的自然崇拜,在詩藝上則實現了劃時代的革新,以至有人稱他為第一個現代詩人。
他是詩歌方面的大理論家,雖然主要論著只是《抒情歌謠集》第二版(一八00)的序言,但那篇小文卻含有能夠摧毀十八世紀古典主義的炸藥。
他說詩必須含有強烈的情感,這就排除了一切應景、遊戲之作;詩必須用平常而生動的真實語言寫成,這就排除了“詩歌詞藻”與陳言套語;詩的作用在於使讀者獲得敏銳的判別好壞高下的能力,這樣就能把他們從“狂熱的小說、病態而愚蠢的德國式悲劇和無聊的誇張的韻文故事的洪流”里解脫出來;
他認為詩非等閒之物,而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同人心一樣不朽”,而詩人則是“人性的最堅強的保衛者,是支持者和維護者,他所到之處都播下人的情誼和愛”。這樣崇高的詩歌理論過去何曾有過?但光有理論不足以服人,需要新的詩歌來體現它!

主要作品

(1)抒情詩:《抒情歌謠集》、《丁登寺旁》
(2)長詩:《序曲》
(3)自傳體敘事詩:《革命與獨立》
(4)《不朽頌》
(5)《遠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