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子崗

《華子崗》是由唐朝詩人裴迪所著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華子崗》
  • 創作年代:唐
  • 文學體裁:唐詩
  • 作者:裴迪
全 文,作者簡介,淺談,賞析,題目,

全 文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華子崗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作者簡介

裴迪是盛唐田園山水詩派的主要詩人之一,早年與王維崔興宗等隱居終南山,互相唱和。後王維得輞川別墅,裴迪成為座上常客,“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賓主詠輞川二十景,各成絕句二十首,這就是著名的《輞川集》。《華子岡》就是其中的一篇。
王維曾這樣描述他們對華子岡的感受∶“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池也。”(選自《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裴迪此詩描寫的正是這秋晚的華子岡景色。

淺談

這首詩,詩人以‘還家’為線索,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落日、松風、草露、雲光、山翠這些分散的景物,有機的連綴成一幅有聲有色、動靜相宜的藝術畫面,著墨不多,而極富神韻。
‘還家’與‘落日’回響,不僅點出了詩人以遊覽多時,而且也畫出了作者遊興未盡,漫步下崗的悠然自得的形象。雲光,指落日的餘暉。‘侵’有逐漸侵染之意.‘山翠’之蒼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強了動感,使人想見那山色是如何的蒼翠可愛,柔和多姿。
這‘侵'和‘拂’都可說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詩活了,雲光山色也都獲得了生命。他們追逐著詩人的足跡,輕拂著詩人的衣衫,表現了對詩人眷戀不捨的深情。

賞析

落日西下,松風漸起,詩人遊興未盡,漫步在回家的山間小道上。全詩以“還家”為線索,通過詩人對所見所聞的獨特感受,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亦動亦靜的藝術畫面。首句一“落”一“起”兩個相對應的動詞,把夕陽西下、晚風初起的黃昏景色鮮明地勾畫出來,人們可以看到夕陽悄悄躲入山後,微風輕輕掠過松林。第二句緊扣上句,正當秋高氣爽之日,落日照射,松風吹拂,路邊小草上的露珠早已揮發殆盡了,所以說“草露晞”。後兩句寫雲光、山翠。雲光指傍晚的夕陽餘暉,山翠即山氣、山色,山色青縹,謂之翠微。這裡詩人也用了兩個動詞━━“侵”和“拂”,侵有侵染之意,形象地描寫出詩人在夕陽下悠然自得、漫步下崗的生動情景。“山翠拂人衣”一句,暗裡轉換了主賓關係,賦予薄暮明滅的山色以主動性,增強了景物的動感。拂有吹拂之意,雲光山色,追逐著詩人的腳步,吹拂著詩人的衣衫,從反面又襯托出詩人對華子崗景色的喜愛和流連。
詩中的“侵”字寫夕陽的餘暉逐漸消褪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表現了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正折射出作者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寥寥二十字,寓詩人獨特的感受於尋常的山間景色之中,筆墨疏淡而意蘊超遠。前人論王、裴輞川唱和,說“神與境會,境從語顯,其命意造語,皆從沈思苦練後,卻如不經意出之,而意味、神采、風韻色色都絕”(王士禛《唐人萬首絕句選評》),誠然。

題目

【問題】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解析】“侵”字寫夕陽餘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解題指導】鑑賞詩歌譴詞的妙處,可以從以下角度來答題:
①這個字或者詞是什麼意思;
②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
③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④表達出了什麼樣的意境;
⑤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⑥音韻美。(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