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士

華士

華士,原名華墅、華市,又稱龍砂,素為江南名鎮。三國東吳孫權之母吳國太所建泰清寺古剎,宋代名將韓世忠梁紅玉夫婦抗金藏軍洞遺址至今尤在。宋元時,華士地區已成為江南棉花交易集散中心,有“日出萬匹,衣披天下”之美譽。華士鎮位於江陰市東部,東與張家港接壤,340省道橫貫該鎮,沿江高速公路穿越華士工業園,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華士鎮下轄27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是“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鎮。

華士鎮,歷史悠久,自古為江南名鎮。華士古稱花市,逐步演變為華市、華墅,相傳為吳王夫差種花之處,也傳因盛產棉花而得名。華士座擁白龍山、砂山,故又稱龍砂。經考距今約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已在境內繁衍生息,從事漁獵和農耕。有佐證的歷史至今已有3200多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士
  • 原名:華墅、華市
  • 又稱:龍砂
  • 類型江南名鎮
  • 位置江陰市東部
  • 地位:歷史悠久,自古為江南名鎮
華士鎮的歷史,經濟成就,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衛體建設,社會建設,城鎮面貌,衣食住行,文明進程,新農村建設,獲得榮譽,

華士鎮的歷史

華士,原名華墅、華市,又稱龍砂,素為江南名鎮。華士鎮位於江陰市東部,東與張家港接壤,340省道橫貫該鎮,沿江高速公路穿越華士工業園,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捷。華士鎮下轄27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是“天下第一村華西村的所在鎮。鎮域總面積74.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00公頃。2009年末有常住人口90187人,其中男性45243人、女性44944人;有少數民族201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176人,分別為土家族42人、布依族35人、苗族34人、侗族27人、回族18人、壯族9人、滿族7人、仡佬族7人、蒙古族6人、白族6人、彝族4人、瑤族2人、朝鮮族2人、水族1人、穿青族1人。有外來暫住人口98391人,其中男性53541人、女性44850人。
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251),相傳孫權之母吳國太在砂山南麓建太清觀,造就了如今的千年古剎泰清寺。三國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在砂山留下藏軍洞。宋、元時,華士地區已成為江南棉花集散中心,有“日出萬匹,衣披天下”之譽,明清時期土布交易經營盛極一時。清光緒二十七年,黃煦將布機從手投梭革新為手拉梭,後世評譽為紡織機的第二次革命。1910年,美利發布廠所產雙龍斜紋布在南洋勸業會上獲二等獎。1915年,美利發布廠和華豐布廠產斜紋布獲北京國貨展覽會一等獎。
宋、元、明時,華墅時稱清化鄉。明嘉靖間建華墅鎮,屬清化鄉。清康熙三年,清化鄉區劃改建華墅鎮。1934年,華士現境設華墅、陸橋2鎮和龍南、河南、泰清、瓠岱、啟長、周東等鄉。1951年,分屬華墅鎮和龍南、河南、泰清、蔡河、啟長、瓠岱、陸橋、郁橋、祝南、周東、砂山等鄉。此後,境內區劃所屬幾易。1956年3月,華墅鎮建為縣屬鎮。1957年,裁併為華墅、陸橋兩鄉。1965年10月改“華墅”為“華士”。 1985年和1991年,華士、陸橋先後撤鄉建鎮。2001年6月,華士、陸橋合併建成新華士鎮。
歷代有外地名人慕臨華士。唐代杜甫祖父杜審言在華士寫《重九日宴江陰》詩,有“龍沙即此地”句。北宋時大文學家蘇軾結廬白龍山東南麓,名為“東坡田舍”。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兵駐砂山,山脊留下石室15個,後稱“藏軍洞”。元代大畫家倪瓚避亂外出,明洪武七年(1374)隱居砂山南麓。砂山文昌閣曾為明地理學家徐霞客讀書處。明末清初,江陰典史閻應元奉母及妻結廬隱居砂山東南麓海會庵。民國初,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年輕時任澄華國小教員。抗戰期間,原籍華士的上海實業家陳詠仁,出重金購買清道光末年出土的西周稀世珍寶毛公鼎,抗戰勝利後陳氏兄弟將寶鼎捐獻給國民政府,現為台北由華士人黃寶瑜設計建造的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常在無錫到華士的輪船上和華士街頭拉二胡賣藝,在天星茶社獻藝。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的蔣新松,少年時代曾在華士新農工業社當學徒。
華士,鐘靈毓秀,人文薈萃。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進士50人,舉人62人,出了許多敢於直諫、為民請命、才幹出眾、勤政愛民的清官循吏。宋紹興年間,宋太宗趙光義第六世孫趙士鵬定居砂山北石橋。此後,趙氏科第聯綿,並建鼎魁坊。明弘治年間,大河裡貢斌、貢安甫父子同科中舉,一時傳誦四方。明清時期,山南華墅鎮有進士15人。明代吏部員外郎繆煜、廣東按察司副使徐度、福建按察司副使貢修齡,清代翰林院檢討鄧鐘麟、雲南騰越州知州吳楷翰林院編修徐文泂、吏部驗封司主事徐士佳等皆功勳卓著。明正德元年,御史貢安甫與同邑二人為主,犯顏直諫,上疏彈劾宦官劉瑾,被廷杖削職,史稱“殿前三虎”,“江陰一時三忠”“直聲動天下”。舊民主主義革命元老于右任為華墅文社亦園書廳題聯:“山明水秀人才輩出;毓秀鐘靈科第聯綿。”
宋代以來,華士名醫輩出。南宋至元,砂山北陸文圭隱居不仕,精研醫道,被尊為江陰中醫鼻祖。明萬曆三十年,葉慎南僑居華墅行醫,至民國相襲12世,世稱家傳葉氏醫學名家。明末,姜禮得祖傳之學,更精醫術,名噪大江南北,至民國相襲9世,世稱姜氏家傳醫家。清雍正、乾隆年間,葉德培、姜學山、姜健王鐘岳、貢一帆、孫御千、戚雲門、戚金泉等為代表的8名醫家,均因醫術精湛名振吳中,被譽為“龍砂八家”,歷盛200餘年,有《龍砂八家醫案》傳世。光緒年間,歷任河南上蔡等3縣知縣的張洵佳(字少泉)精通醫道,歸隱後曾應門生徐世昌薦舉,晉京慈禧太后治病。
華士歷代文化名人不勝枚舉。元代詩人繆鑒所寫詩俊逸清麗,同時代文人陸文圭評價:“江陰得苔石,始有詩人。”元明清三代有查考的著作超百部。元代陸文圭集編秦漢以來道德文章為《師宣堂文》,被東南諸省學子尊為“一代宗師”。明代經學家顧文熊經20年苦心,纂定《禮記集解》,成為後人讀《禮》之範本。清著名書畫家、金石大師沈鳳,被今人列入“中國歷代篆刻百家”之一。清大河裡貢震,為方誌家、易學專家和著作家,一生著作不下百卷。金石家孔千秋,享有“鐵石才子”、“白衣翰林”之譽。清石橋著作家趙曦明著江陰抗清81天史實的《江上孤忠錄》,傳誦天下。清王堃和其孫王家枚二人被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收入《江浙藏書家傳略》。清教育家、南菁書院皇清經解續編》總校復校章際治,中進士後出任翰林院編修兼京師大學堂教習。
民國時期和解放以後,華士更湧現大批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承淡安,數學家吳新謀,針灸學家趙爾康,眼科專家姜心曼,內科學家錢悳,橋樑專家孫寶墀、王建瑤,建築學家黃寶瑜、經濟學家姜君辰,油畫家呂斯百,鐵路工程專家孫寶融,水利專家王鶴亭,電信專家黃如祖,地圖學家李海晨等。有15位大學校(院)長或黨委書記,34位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海內外各界名人有300多人。
華士,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白龍山、砂山東西橫亘,綿延十里,古稱“十里龍砂”。境內河流交錯,水塘棋布,張家港河縱貫西南,穿山河、泰清河縱橫交匯。
華士名勝古蹟眾多,歷代名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明朝中期,邑人卞邦本作詩10首,描繪白龍山、砂山之間石虎門以北花園裡一帶的秀麗風光,史稱“花園十景”。同期,李茀、陶棋、卞邦本分別詩詠砂山西部南麓風景:“桑林春雨”、“沙阜晴雲”,“瀟塘漁唱”、“殷墅樵歌”、“蘭若晨鐘”、“蘆涇秋色”、“倪灣先隴”,“後廓通衢”等,稱“桑溪八景”。
清乾隆中期,曹復賦詩8首:“趙墓喬松”、“倪迂曲水”、“萬井浮煙”、“翠香清泉”、“鵝嶺掛月”、“虎門雨花”、“清明走馬”、“古涇花圃”,稱之“龍砂八景”。乾隆晚期,陸石麟、陶文煒等詩詠“十橋香雪”、“五嶺寒濤”、“承恩瀉月”、“凝秀回瀾”、“鷗亭聽雨”、“鴛閣吟風”、“護龍晚鐘”、“牧牛朝梵”,稱之“龍砂續八景”。
古鎮華士園墅林立。《江陰民國續志》載:宋至清華士共有10座名園,占有記載的江陰名園四分之一。建於明成化六年的五松園,後易名大夫園,今石碑尚存,彌足珍貴。華士的歷史名園還有:梅花別墅、行還圃、留園、世恩堂、壺天園、且休園、山滿樓、學圃、承恩樓等。
因華士園林建築眾多,加之各有千秋,故有“小小華士賽蘇州”的美譽。

經濟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華士鎮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致力於幸福華士,和諧華士建設,推進了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工業經濟 華士鎮是蘇南鄉鎮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工業經濟起步早,發展快,1985年就成為江蘇省首批億元鄉之一。2009年全鎮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703億元,工業開票銷售532億元,為江陰市、無錫市的工業第一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000餘家,以冶金、紡織、新型建材為主導產業,色紡紗、鋁塑板、桌球、氣門芯(嘴)系列產品成為全國單打冠軍。全鎮有10個省市企業集團,2隻中國馳名商標,1個村企集團年開票銷售收入超280億元,2個村企工業開票銷售超20億元,6家超10億元,7家超5億元,單個企業年開票銷售超1億元的超過100餘家。全鎮現有上市企業2家,後備上市企業4家,外商投資、合資企業87家。近幾年,華士鎮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不斷提升科學發展新水平。加快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企業和落後產能的淘汰,統籌經濟與環境、資源的平衡,重點發展3個超百億產業、2個超50億產業;加快冶金、紡織行業等傳統產業的最佳化提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新材料新興產業,調高、調輕、調優現有工業結構,爭取三年內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30%上升到50%。
現代服務業 華士鎮有125家服務業流通企業,年開票銷售超20億的1家,超3億的4家,超1億的5家。建有國家儲備棉倉庫、華東地區最大的棉花倉儲庫區,年吞吐量目前已達80萬噸;擁有長江儲運碼頭2座泊位,年化工產品倉儲和中轉30萬立方米;發展的海洋運輸業已擁有5艘散貨船,總載重量達45萬噸,年運輸能力超300萬噸;引進了無錫地區第一家鄉鎮肯得基連鎖店;在建的華鑫鋼材專業市場年內建成後,年銷售達60億元。還有旅遊業、金融保險業等都得到了較快發展。2009年服務業實現開票銷售收入62.8億元。
現代高效農業 華士鎮傳統農業加速向旅遊農業、休閒農業、生態農業等現代高效農業發展。目前,全鎮農業規模化經營比例達到70%以上,建有土地股份合作社6家,土地流轉面積2.25萬畝,受益農戶4.7萬人,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專業合作社4家。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8萬元,人均儲蓄餘額3.6萬元。

政治建設

全鎮重點學習貫徹十四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保增長、促發展、維穩定”主線,開展“科學發展學華西、團結拼搏勇爭先”主題活動;鎮黨委被無錫市委命名為第二批基層黨建工作示範點,曙新村黨委創建成為江陰市第二批黨建工作示範點;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15個,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100%,發展黨員138名,新增村級黨員(人才)服務中心2個,各村均建成超200平方米的標準化黨員活動室;選派2名企業主和1名機關幹部擔任村(社區)主要負責人,選拔2名大學生村幹部進入村支部(總支、黨委)班子;全年培訓黨務幹部300人次,培訓入黨積極分子200人;募集120萬元建立黨內關愛專項資金,發放15萬元,幫助400名困難黨員。鎮人大視察評議政府工作5次,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件;召開華士鎮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補選殷忠祥為華士鎮人大副主席,孫健為華士鎮副鎮長。政協工委組織市政協委員開展調研,及時反映社情民意,辦理建議24件。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規範政府投資建設工程監督管理的意見》,規範工程招投標,節約資金1200萬元;制定《華士鎮2009-2011年紀檢監察信訪舉報工作目標管理規劃實施意見》,全年查處各類違紀案件10件,處理違紀黨員10人;聘任15名黨風、行風監督員。

經濟建設

全農業投入1.3億元,農業規模化經營比例為69%,新增高效農業面積66.7公頃,新建農村“三大合作”組織3個。全鎮工業開票銷售531.92億元,全年開工108個工業項目,總投入18.59億元,竣工項目99個,竣工率92%;加大對冶金、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不斷壯大風電新材料、太陽能新材料、石油套管等新興產業,並逐步向產業集群延伸發展。全面推進節能減排,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削減170噸,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 4.5%,關停“五小”企業6個;投入500萬元,鋪設污水管網12.5公里,累計80公里;完成2個污水處理廠新建和擴建,完成2個企業的中水回用工程。第三產業開票銷售72.11億元,總投入11.2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實現增加值40.5億元,比上年增長18%;全年新辦服務業企業40個,建成華西國家級棉花倉儲中心、蘇南農資專業市場、華中商貿城,引進無錫地區第一家鄉鎮肯德基連鎖店,投資1.5億元啟動建設華鑫鋼材交易市場;華西村成功舉辦第二屆國際旅遊節,年接待遊客近200萬人次。

文衛體建設

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個,申請專利529隻,其中發明專利72隻;申報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14個、高新技術產品14個、科技進步獎11項;通過江蘇省新產品、科技成果鑑定產品12個;成立17個廠辦研究所和1個院士工作站。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對陸橋中學教學樓進行改造,新建陸橋實驗國小食堂,完成華士實驗國小曙光分部操場塑膠化改造;華士高級中學被確立為全國35所“中美高中生交流基地”之一,並成為江陰市唯一一所“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示範教室項目學校”,華士實驗中學榮獲無錫市唯一一所“全國科技教育示範單位”,陸橋實驗國小獲得“江蘇省綠色學校”稱號,華士成教中心校通過無錫市合格成教驗收。繼續開展“幸福進萬家、文化歡樂行”活動,送戲5場、送影312場、送書7000冊;成功舉辦“五看、五展、五賽”慶祝建國60周年系列文體活動;申報批准江陰市級以上非遺項目12個,民間舞蹈《漁籃蝦鼓》入選第二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資2500萬元,面積8450平方米的鎮文化中心即將建成。完善衛生實施,新添垃圾收集房133個,垃圾桶436個,建造公廁12個;在學校、敬老院食堂推行蔬菜農藥殘留量檢測;華益村創建為江蘇省衛生村。參加無錫市第十屆運動會和江陰市第五屆運動會,獲得江陰市第五屆運動會鄉鎮組第六名;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和江蘇省優秀民眾體育健身活動站(點)。

社會建設

全年共提供就業崗位3159個,新註冊個體工商戶643戶,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培訓人數1469人。新增城保擴面參保3500人,發放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金2856萬元,發放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891萬元。實行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向2078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205萬元。募集625萬元企業慈善冠名基金、343萬元慈善捐款和物資,救助各類困難對象20875人次,發放補助金680萬元。成立助學獎勵基金,發放助學金15萬元,募集200萬元成立困難群體創業援助基金,出資38萬元援助8個創業項目。陸新村創建成無錫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華西村、向陽村申報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疏浚整治河道5條,總長6.33公里,清淤11.53萬方,32條家河實施生態化治理,建成生態濕地8個。9個村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鎮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0%。對34個自然村的進行綜合整治,受益農民9815人。完成綠化96.7公頃,石宕復綠6.5萬平方米,8個村成為無錫市綠色家園示範村,12個村成為省級綠化合格村。華士公交客運站建成投運,成立華士消防中隊和交巡警中隊,各村(社區)成立青少年法制學校。完善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立應急物資儲備資料庫。

城鎮面貌

華士鎮把建成江陰的新型衛星鎮、澄東片區的中心城、鎮村一體化的生態區作為城建定位,把建設商貿鎮、旅遊鎮、生態鎮確立為城建目標,以加快“三集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規劃覆蓋、框架拉開、山水添彩、街區新態的原則,提速推進城市化建設步伐,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目前,華士鎮已形成一個中心,二個組團的城鎮建設新格局,鎮區框架拉開至12平方公里,集聚10萬人的規模。近幾年,全鎮每年投入超億元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升城鎮集聚力。交通上形成了6縱6橫市一級公路標準的道路網路,並同溝通江陰長江大橋、滬寧高速的沿江高速公路華西道口相融合,建成了便捷的對外交通;建成了全區域覆蓋的固定電話網、移動通信網、數位電視網;長江自來水實現了村村通,並加速向戶戶通推進;高起點發展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建有澄東地區設施最先進的市第四人民醫院和遍布全鎮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擁有國家級示範高中一所和開設俄、日、韓、英等語言教學、實行15年一貫制的省示範實驗學校一所;形成了以自由街、和平街人民路、勤豐街、新生街等主幹街道組成的田字型中心商貿區,建成了新華苑、凝秀華庭、康馨苑華苑小區華士村別墅區等10多個精品住宅小區以及凝秀園、市民廣場等一批休閒娛樂場所;新落成的15層華士大廈、2幢12層小高層,在建的12層三星級賓館等已成為華士新的標誌性建築。2006年華士鎮的城鎮建設推進,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重點重大工程,城鎮建設總投入將超過2.8億元。啟動的華士歷史上最大的城建工程——一河兩岸改造工程,不僅將有效改善華士河水質,而且將使沿河兩岸成為市民新的濱水景觀休閒帶,也使華士的現代都市氣息更加濃郁。

衣食住行

人民生活顯著提高。“住宅換到第五代,轎車要買不帶蓋,開著飛機去海外,幸福生活樂開懷”。被譽為“天下第一村”的華西村,戶戶有轎車,多的每人一輛;家家有別墅,面積大的有600平方米;存款最少的有100萬,最多的有1000萬。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參觀後,也連聲說,華西,幸福!幸福!真幸福!省委書記李源潮今年視察過的華士村,100%的村民住進了別墅和公寓房,市值150萬的別墅,村民只花18萬。村里還實行了村民退休保養制、口糧和液化氣供給制、子女入學免費制,村民退休後年總收入達6560元。向陽村依託工業發展積累的經濟實力,用5年時間建成565幢新型別墅、6000平方米公寓房,使98%的村民住進了花園式的村民新區。同時,村里新建了155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1.5萬平方米的小商品市場,占地3萬平方米的農民公園,占地1.8萬平方米的農民度假村;新建了老年活動中心,開設了書場、健身房等活動項目,免費為村民服務;在全市村級第一個建設了農村醫院;投入4000多萬元建成了省級生態村,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56.4%,被榮譽為“鄉村裡的都市”。

文明進程

如今,華士鎮正圍繞構建和諧社會,著力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民眾。全鎮啟動了現代農民教育培訓工程,通過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全鎮建立了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3萬餘名被征地農民享受了基本生活保障,全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5%,並實行了農保轉城保,5萬名農民參加了農村住院醫療保險,解決了民眾的後顧之憂。建立了扶貧解困基金和結對幫扶機制,努力幫助弱勢群體解決生產和生活困難。以創建文明鎮、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家庭,衛生村、生態村為重點,廣泛開展了文明創建活動。以農村改水、改廁、河道清理、村莊整治為重點,大力度推進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新農村建設

今年,全鎮新增經濟林、生態林就達9500畝,並新建了一個800畝的生態園,全鎮綠化覆蓋率已超過30%。從村情、民情出發,加快了農民新村建設。今年,新建3個農民集中居住區,規劃建設的還有12個,年內將使5000農民成為新市民,全鎮農民集中居住率達到55%。2005年,全鎮職工人均工資達1.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5元,人均儲蓄1.9萬元。

獲得榮譽

近年來,華士鎮先後榮獲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重點中心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百強鎮、全國千強鎮、國家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全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典型鎮、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個最受關注的鄉鎮、中國十大特色名鎮、江蘇省文明鎮、重點中心鎮、經濟與環境協調鎮等無錫市級以上榮譽100多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