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村民委員會

該行政村隸屬昌寧縣大田壩鄉,地處大田壩鄉東 邊,距大田壩鄉政府所在地6.50公里,到大田壩鄉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昌寧縣城63.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嚴村民委員會
  • 隸屬:昌寧縣大田壩鄉
  • 地處:大田壩鄉東邊
  • 國土面積:43.16平方公里
介紹,自然資源,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組織建設,人文歷史,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介紹

東鄰天堂山系,南鄰清河村,西鄰大田壩村,北鄰文滄村 。 轄阿降寨、小石橋、木耳寨、荒田、矮嶺崗、山尾巴、水井山、丙板、下灣崗、中灣崗、上灣崗、花斑竹、大平地、大窩子地、上坡處、筲箕窪、馬史箐、瞿家寨、對門寨、上廠、白沙坡、蒼門前、穆家寨、丫口子、火頭寨等2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16戶,有鄉村人口3678人,其中農業人口3640人,勞動力23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58人。
華嚴村農田景觀華嚴村農田景觀
全村國土面積43.16平方公里,海拔1,760.00米,年平均氣溫17.5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烤菸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78.20 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47,668.0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0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8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糧食、烤菸、泡核桃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78.20畝(其中:田1,704.70 畝,地 2,473.50 畝),人均耕地1.14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66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49.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5畝,主要種植 泡核桃 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2,887.90畝。有土地、森林等資源。
養羊業養羊業
主要產業為糧食、烤菸、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95.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1.0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泡核桃、蠶桑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泡核桃、蠶桑產業。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通電視和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5戶通自來水,有837戶飲用井水,。有91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7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7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79戶(分別占總數的85.04%和85.04%)。 該村到大田壩鄉政府的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6.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6.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5輛,機車25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23.00畝,有效灌溉率為60.3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2,52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69畝。
水窖水窖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2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1戶;建有小水窖27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7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9個自然村都不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72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教育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6戶,共鄉村人口3678人,其中男性1957人,女性1721人。其中農業人口3640人,勞動力 232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 彝族1人, 傈僳族2 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09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2.9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7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31 %;享受低保208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大田壩鄉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2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大田壩鄉衛生院 6.5 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04戶,占農戶總數的33.19%。
該村建有國小4所,校舍建築面積 12,294.00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人,距離大田壩鄉中學6.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4人,其中小學生247人,中學生97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組織建設

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8人,其中男黨員109人,女黨員9人。 該村黨支部2009 年被評為昌寧縣先進基層黨組織; 年被評為大田壩鄉先進集體等等。村委會由李孝任支書、劉國林任主任、楊平任副主任組成,下設25個村民小組。
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 115 人。該村到2009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9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788.0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一事一議籌資15000.00元(勞均 24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人文歷史

華嚴村地處天堂山系腹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此地開發較早,相傳明清時期由當地“濮人”後裔花氏土司統治,民國起至民國二十二年,該村歸屬永昌府第八區的東三鄉的松華鄉,設華嚴甲,民國二十二年隨著昌寧縣的成立,華嚴和大田壩其它村一起正式歸屬於昌寧縣。1979-1983年曾一度分為華嚴和鍋廠兩個大隊。華嚴的鍋廠因歷史上鄒、楊倆姓在此聯合辦廠,煉鐵鑄鍋而名揚四方。鍋廠生產的鐵鍋以韌性好,不生鏽而聞名於世,其生產規模較大(數座煉鐵爐、炒鐵爐和多處鑄鍋工廠),產品種類繁多,遠銷雲南各地及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
華嚴之名來源於“華嚴庵”傳說是明代的朱允文所建,書有“華嚴佛國”四字的大匾尚存,原寺址現以成華嚴完小該村轄區內還建有“觀音閣”、“財神廟”、“大老爺廟”、“初六廟”、“龍燈廟”等各種廟宇,均在破四舊運動中被毀。
華嚴是大田壩鄉教育的發祥地,鍋廠瞿家寨瞿氏家族於清嘉慶年間創辦了第一所私學。所聘先生為雲南濱川人,名叫李趨梧,字應五。
李趨梧(?—1829),字應五,雲南賓川人。
李趨梧在清嘉慶九年(1804年)西遊至大田壩,到華嚴村鍋廠、瞿家寨等地以幫他人做短工為生,他做事穩重誠實,待人和善,並沒有表露出自己是有文化的人,在某一年過春節前書寫對聯時,他一時興起,出口成章,筆到書成。當地士紳發現後,欲創辦私塾,聘他為塾師,他便爽快地應承下來,從此成為私塾先生。他愛生如子,儘自己的所能教授學生,深受當地鄉親和學生的愛戴。他離家年久,本欲回歸故里,終因割捨不下師生情誼而不忍離去。他一心一意撲在教書上,直至光緒九年(1829年)去世。他在大田壩瞿家寨從教25年,為當地培養了不少人才,為當地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李趨梧死後,鄉親及弟子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遺體就安葬在瞿家寨的阿坡地。他的學生及鄉親為紀念師恩而集資修建了墓碑。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大田壩鄉在省、市、縣委、政府的領導下,為切實抓好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縮短城鄉差距,改善農村人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文明程度,按照昌寧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的總體要求,對全鄉的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鄉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正式拉開帷幕。為確保我鄉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取得實施,經鄉黨委、政府研究,專門成立了大田壩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對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進一步加強領導,並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典型帶動,示範引路,整體推進"的原則,結合我鄉的實際,確定了我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灣崗村民委員會下轄的上寨村民小組,並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大田壩鄉一是在穩定糧食產業的前提下結合當地的耕地、土壤、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烤菸、泡核桃、茶葉等經濟作物,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二是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使當地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三是人員集中的地方新建科技培訓活動中心,切實解決對農民的科技培訓產地難的問題,以科技培訓中心為陣地,切實提高民眾整體素質;四是著力實施安居工程,徹底改善當地的村寨面貌;五是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的創建活動,開展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強誠信意識,倡導團結互助、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農村文明程度。同時,健全和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讓民眾參與並決定涉及組內的大事,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加強法制教育,強化村民法制意識。
經過努力,大田壩鄉2008年完成新農村建設試點1個,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也為今後的新農村建設積累了很多經驗。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設施落後,村內道路建設差,沒有支柱產業,基礎設施滯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烤菸產業的發展,積極向上級申請資金解決基礎設施問題,穩步發展泡核桃產業,加強仔豬培養,重點搞好蠶桑產業的發展及經濟林果產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