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北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北科技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1984年發軫煤乾分院光華,傳承“文”“法”薪火精髓,名稱從建校初期的聯合辦公室,到基礎部再到人文社科系、文法系(社科部),30年的探索與發展,為華科增添了人文色彩。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現有中文、法學、新聞、漢語國際教育四個專業系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實踐教學中心等教學機構和安全法學研究所、安全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和安全生產輿情研究所等三個科研機構,另有院黨政辦公室、教學管理科、學生管理科等管理機構。開設有漢語言文學、法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和秘書學6個本科專業,並承擔著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語文、預科留學生漢語文化課程以及全校人文素質類選修課教學。專業數量占全校14%,涉及學科門類占全校25%,通識選修課占全校40%。全院現有教職工7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5人,博士和博士後16人,碩士49人,處級幹部4人,科級幹部9人。 我院專業數量堪稱學校之最,肩負使命可謂不可或缺。現有法學、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網路與新媒體、秘書學6個本科專業以及安全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學、安全生產輿情研究所3個研究所;擔負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語文、留學生漢語文化課程以及全校人文素質類40%的選修課教學。承擔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人文素質教育、人文專業人才培養、學校(總局)黨校專家智囊庫“四大支撐”的使命。
全體教師躬耕杏壇育人不輟,竭盡人文社科之力,突顯安全科技特色,思政教研室依託安全文化研究涉足安全領域,以強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法學專業以安全法學為特色,突出“職業能力”、“執業能力”(二“力”人才)培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以漢語國際推廣為使命,突出“雙語、雙文化、雙向、雙技能”(四“雙”)特色,培養套用型、國際化人才;新聞學專業緊跟傳播前沿,注重能力培養和社會實踐,培養服務安全生產科技新聞傳播事業的可用之才;漢語言文學專業充分發揮學科基礎教育的優勢,秘書學專業以其會議服務和速錄等特長,為地方和行業經濟培養人才。
近年來,我院教師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礦難:安全結構失衡之殤》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評價,並獲河北省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中外安全生產法律制度比較研究》獲第十三屆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安全生產法律制度實施與完善》獲國家安監總局科技成果優秀三等獎。有12項課題獲校級科教研成果獎。發表學術論文182篇,編寫著作及教材91部,建成校精品(優秀)課程22門(7+15)。
師資培養以引進厚待為基礎,以“魅力課堂”為平台,以多媒體授課為手段,以校院兩級督導為推力,以“老中”帶“青”為助力,培養教師教學技能,提高教書育人水平;教學管理以信息化為加速器,以實現“五個一創優”為目的(即一套制度服務於規範工作秩序、一系列程式套用於信息化建設、一個目標保證教學事故零人次、一個平台依託“魅力課堂”提高教學質量、一個品牌立足“人文論壇”開展思想政治與人文素質教育),實現了教學管理規範化。
在這所以工為主的高校,我院所屬學科專業並非“主打”,但是通過主動打拚凝特色,劣勢也可變優勢:一是通過產學研合作,服務地方經濟和行業建設,建有中國安全生產報社、三河法院、印尼八華學校等三十餘個國內外實習(就業)基地,與三河法院、北京日報、河北日報、河北人民廣播電台互派人員,交叉工作,合作共建,實踐育人。二是國外實習與就業成效顯著,累計派出實習學生、漢語志願者(就業)二百多人次;派出教師10餘人次赴美國、歐洲、印尼、智利、埃及、湯加等地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或開展學術交流。師生在國外工作期間,曾參加過李克強、胡錦濤、溫家寶、劉延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活動。三是成功舉辦了13屆“人文論壇”,先後邀請了曹景行、宋曉軍、丁寧寧、金鐵木、魯健、David Zuckeman等近40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社會知名人士到校講座。
我院為學校奉獻的不僅是“銳氣”,還有更多的“朝氣”。學生管理隊伍年輕有為,學生社會實踐成效顯著。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團委榮獲2012全國煤炭行業“青年文明號”稱號,輔導員參加河北省第二屆輔導員技能大賽成績突出,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全國“挑戰杯”創業大賽、河北省人文知識競賽、共青團河北省委“調研河北”、教育部創業創新國家級項目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曾獲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三等獎,河北省特等獎、一等獎以及社會實踐河北省一等獎。承辦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唯一的 “京外”高校分會場,司法考試一次通過率高達41%,在校生教師資格證取得者全校最多,大學英語四六級通過率在全校名列前茅;自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以來,已向社會輸送了數千多名畢業生,學生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較高的思想素質,深得用人單位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