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詠足

《菩薩蠻·詠足》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態,下片描敘侍妓或歌妓的小腳的痛苦與慰藉。全詞通過對侍妓、歌妓的描寫,披露纏足給古代婦女帶來痛苦,對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菩薩蠻·詠足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詞牌名:菩薩蠻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字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菩薩蠻·詠足
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注釋譯文

字詞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
⑵詠足:詠婦女的小腳。
⑶塗:道路,通途。
⑷蓮承步:《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後世稱婦女之小腳為“三寸金蓮”。
⑸羅襪:絲羅制的襪。
⑹凌波:起伏飄浮於波濤之上。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體迅飛亮,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⑺風:旋風。
⑻行處蹤:行經場所的蹤跡。
⑼偷:暗暗地。
⑽宮樣:宮廷樣式的衣裳,這裡借指小鞋。
⑾雙趺(fū):腳。
⑿纖妙:纖細美妙。
⒀應:該。

白話譯文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腳步,久久斂束著絲羅襪如在水波上走。只見她那舞步如旋風,都不留下步履蹤跡。
暗暗地穿著宮廷樣式的鞋適合走路穩健,而並立兩腳行路就困難。你說纖細美妙到何種程度,該是很難。要說“纖妙”,必須把婦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腳。

創作背景

中國古代婦女纏足始於南唐而盛行於宋代,人們認為婦女的腳纏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漸成風氣。宋英宗熙寧六年(1073年)春,蘇軾在太常博士直史館杭州通守任上,作該詞披露北宋社會這一陋習。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上片描繪侍妓或歌妓的小腳步態。“審美理想滲透於審美感受之中,主宰著一定民族、一定時代、一定階級的審美趣味、風尚和趨向。”蘇軾寫作該詞所帶的審美傾向也不例外。“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特寫侍妓或歌妓輕飄的步姿。蓮上“承步”,“羅襪凌波”,如洛水女神飄在水面上。中國古代愛戀民歌就是承襲這種小腳美的審美觀來吟詠“蓮承步”,“羅襪凌波”的。“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特寫輕飄的舞姿。正因為腳小舞起來就顯得輕盈多了。飛舞起來如“迴風”一般,且不留下腳印。對於這種迅疾輕盈的舞姿,蘇軾是帶著讚美的態度來評判的。
下片描敘侍妓或歌妓的小腳的痛苦與慰藉。“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描寫侍妓或歌妓纏足所帶來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換穿宮廷貴夫人鞋,合適是合適,但不能並立站起來,走路更困難。宋代這種殘忍的纏足審美觀,使很多婦女痛苦一生,蘇軾毫不迴避地披露了這種痛苦與困難。“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纖妙是指人們以習慣的審美觀為準繩,腳是纏得越小越“纖妙”。“說應難”,意思是用語言難以表達。“須從掌上看”,反映了蘇軾雖然反對婦女纏足,但是存在著時代的局限性與審美上的局限性。
該詞是蘇軾站在欣賞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場上,通過寫侍妓、歌妓,披露纏足給婦女帶來痛苦,對北宋社會這一陋習表示不滿。該詞有些庸俗,近乎遊戲文字,不完全是 “惡謔、惡趣”之詞。

名家評論

清代詩人葉申薌(xiāng)《本事詞》卷上《蘇軾贈妓詞》:坡公喜於吟詠,詞集中亦多歌席酬贈之作。(略)詠美人足之《菩薩蠻》,尤覺清麗,詞云:“塗香莫惜蓮承步……”似此體物繪情,曲盡其妙,又豈皆銅琶鐵板之雄豪欽?
湖南省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姜書閣《論蘇軾詞的源和流》:蘇軾也還寫過少數更為無聊的乃至猥褻的小詞,語言風格固亦可其採用世俗口語,運用純熟,但內容塵下,如《菩薩蠻·詠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蘇軾七集》、《蘇軾詞》、《蘇軾易傳》、《蘇軾樂府》等傳世。
菩薩蠻·詠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