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黑腐病

幼苗、成株均可染病,其特點是維管束壞死變黑。幼苗出土染病子葉呈水漬狀,後很快枯死。後很快枯死,成株染病多始於葉緣產生“V”字病斑。後向葉內擴展,致病部變黃,有的病菌沿葉脈擴展,致葉片上產生多角形褐斑,根部染病維管束變黑腐爛。

基本介紹

  • 別稱:菜心黑腐病
  • 常見發病部位:子葉
  • 常見病因:野油菜黃單胞桿菌黑腐致病型
  • 常見症狀:病子葉呈水漬狀,後很快枯死
症狀,病原,傳播條件,防治方法,

症狀

幼苗、成株均可染病,其特點是維管束壞死變黑。幼苗出土染病子葉呈水漬狀,後很快枯死。後很快枯死,成株染病多始於葉緣產生“V”字病斑。後向葉內擴展,致病部變黃,有的病菌沿葉脈擴展,致葉片上產生多角形褐斑,根部染病維管束變黑腐爛。
危害的後期——海南大學危害的後期——海南大學
危害前期——海南大學危害前期——海南大學

病原

Xamhomanas.campestris pv.campestris(Pammel)稱野油菜黃單胞桿菌黑腐致病型,屬細菌界薄壁菌門。菌體桿狀,大小0.7~3.0×0.4~0.5(μm),極生單鞭毛,無芽孢,有莢膜。菌體單生或鏈生,革蘭氏染色陰性。在牛肉汁瓊脂培養基上菌落近圓形,初呈淡黃色,後變蠟黃色,邊緣完整,略凸起,薄或平滑,具光澤,老齡菌落邊緣呈放線狀。病菌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溫度51℃經10分鐘,耐酸鹼度範圍pH6.1~6.8,pH6.4最適。

傳播條件

該菌在種子上或病殘體內遺留在土壤中或在採種株上越冬。如播種帶病種子,幼苗出土時依附在子葉上的病菌從子葉邊緣的水孔或傷口侵入,引起發病。成株葉片染病,病原細菌在薄壁細胞內繁殖,再迅速進入維管束,引起葉片發病,再從葉片維管束蔓延至莖部維管束進行系統侵染。採種株染病,細菌由果柄處維管束侵入,沿維管束進人種子皮層,或經莢皮的維管束進人種臍,致種內帶菌。此外,也可隨病殘體碎片混入或附著在種子上。病菌在種子上可存活28個月,成為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在生長期主要通過病株、肥料、風雨或農具等傳播蔓延。
一般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或高溫多雨天氣及高濕條件,葉面結露、葉緣吐水,利於病菌侵入而發病。此外,肥水管理不當,植株徒長或早衰,寄主處於感病階段,害蟲猖獗或暴風雨頻繁發病重。
危害狀——海南大學危害狀——海南大學

防治方法

(1)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3年輪作。(2)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採種。(3)種子消毒。用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4%拌種可預防苗期黑腐病的發生。此外,也可用農抗751殺菌劑100倍液15mL浸拌200g種子,吸附後陰乾;或每kg種子用漂白粉10~20g(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將種子拌勻,後放入容器內封存16小時。(4)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不宜播種過早,合理澆水,適期蹲苗;注意減少傷口;收穫後及時清潔田園。(5)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或新植黴素100~200mg/kg,或氯黴素50~100mg/kg,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200倍液或12%松脂酸銅乳油600倍液。但對銅劑敏感的品種須慎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