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格利安尼儲蓄生命周期理論

莫迪格利安尼儲蓄生命周期理論是一種從居民個人有計畫的生命周期行為來討論儲蓄決定的理論。美藉義大利經濟學家F·莫迪格利安尼在1975年發表的一篇綜述《二十年後的儲蓄生命周期假說》,是他自1954年首次提出該學說以後對他理論的最好說明。莫迪格利安尼認為,消費者消費任何一個商品,只是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個人只能從現在與未來的消費中,以及由前輩傳給的資產中獲得效用。因此消費者一生的總效用是他目前和未來總消費的函式。從實際觀察的個人消費行為看,消費者總想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費上作最佳的分配,使他在一生的消費中所獲得的總效用達到最大,從而得到一生的最大滿足。

按照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要使消費者在一生中獲得的總效用極大化,消費者將選擇一個與過去平均消費水平接近穩定的消費率,在他的一生中,按這種穩定比例均勻地消費其總收入。由於個人在任何一個時期的消費率只是他此後一生的整個消費計畫中的一個小部分,而同時期中的收入,也只是有助於形成這個計畫的一個因素,所以在任何一個短期內,消費與收入並不一定會有密切而單純的關係。正是由於這一點,當現行收入超出或低於按穩定消費率計算的消費時,個人將進行儲蓄或負儲蓄。消費者為了在退休時也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需要在工作期間進行大量儲藏。消費者的儲蓄動機主要是為了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以獲得一生的最大滿足。因此,消費者的儲蓄量是他在考慮了人生的全部過程後,統籌規劃的結果。
在莫迪格利安尼看來,個人年齡與消費、儲蓄有密切關係。年齡不僅能直接影響消費和儲蓄,而且還通過影響個人的收入和財富間接影響消費和儲蓄。個人儲蓄額的多少取決於個人的現期收入、預期收入、原始財產和個人年齡的大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個人消費的安排是從一生各個階段的收入、儲蓄、財富等因素來統籌考慮的。他把個人的一生分為兩個階段,掙錢時期和退休時期。消費者為了退休時也能保持同退休前一樣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在掙錢時期進行儲蓄,不斷增加財產,在退休時進行負儲蓄,不斷消耗財產,這個導致了儲蓄累積的財產在人的一生中呈單駝峰式分布。該儲蓄生命周期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①一個人的儲蓄率與人均收入完全無關,而與個人生命周期行為有關。因此相同年齡的消費者,即使收入懸殊,卻具有完全相同的儲蓄率。②儲蓄的生命周期只有兩個階段: 掙錢階段和退休時期。個人從出生到掙錢的這段童年時期的負儲蓄被忽略了。在既定收入下,決定個人儲蓄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退休時間的長度。③收入變動對家庭消費和儲蓄影響的大小程度要受家庭年齡的制約。在生命周期中,家庭的收入、消費、儲蓄和財產是家庭年齡的函式。在掙錢時期,收入和財富隨家庭年齡的增大而增加,在退休時期,收入和財富則與家庭年齡呈遞減趨勢,消費也隨家庭年齡的增大則降低。收入變動對年輕家庭的影響較年長家庭的影響更為大些。同時,長期收入變動還會引起家庭資產不平衡,對家庭現期消費和儲蓄產生影響。家庭年齡越大,調節資產不平衡的生存時間就越短,故受此種影響也就越大。
除了上述個人生命周期儲蓄的特點外,莫迪格利安尼還進一步考察了社會大眾的生命周期總儲蓄的特徵。他認為如果把人生分為工作和退休兩個時期。那么就全社會來看,在某一時間內,既存在大量就業人口,又存在一定的退休人口。一般說來,就業人口的收入要大於退休人口,就業人口進行正儲蓄,退休人口進行負儲蓄,就業人口數與退休人口數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總儲蓄。此外,就業人口的收入增長速度,就業人數和退休人數還受勞動生產率和人口增長率的影響。勞動生產率和人口增長率制約著經濟成長,而經濟成長率越高,則穩定經濟中的儲蓄率越高。當導致經濟成長的源泉是生產率的提高時,意味著正在就業者的收入將超過已經退休者的收入,自然新一代青年人為將來而進行的儲蓄相應地會超過已退休的老一代人當前的負儲蓄,整個社會淨儲蓄總額將為正值。但如果當經濟成長的源泉不是生產力的提高而是人口增長時,新生人口的增加,使現在正在進行儲蓄的人占人口總數的較大比例,已退休的正在進行負儲蓄的人口占人口總數的較小比例,社會總儲蓄也必定為正。
通過以上分析,莫迪格利安尼的儲蓄生命周期理論中的總儲蓄理論,有如下結論: ①一個國家的儲蓄,完全不取決於此國的人均收入,而取決於國民經濟的增長率、人口的年齡和年齡的結構。國民經濟的儲蓄額並不是簡單的居民將來消費收入的加總,而是居民個人有計畫的生命周期行為的結果。②不同國家的儲蓄率,在同一的個人生命周期行為下是一致的。③在具有完全相同的個人生命周期行為的國家間,長期經濟成長率越高,總儲蓄將越高。增長率為零時,儲蓄也為零。④在既定經濟成長條件下,影響儲蓄率的主要參數是退休時期的跨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