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莫扎特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是雙簧管美妙的樂音,一向被譽為最浪漫的聲音,其魅力足以魅惑人心,甚而改變人心。有人說“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而音樂更是可以開起溝通之門的鑰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扎特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 外文名:ConcertoC major for oboe and orchestra, KV314
  • 樂器:雙簧管
  • 作曲:莫扎特(W.A. Mozart)
  • 作品號:kv.314
簡介,創作時間,詳細介紹,

簡介

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作品號K.314) 莫扎特是人生和生活都要盡情享樂的類型。以肉食為中心的高雅飲食習慣,包括啤酒和紅酒,水果果汁冰淇淋,飯後咖啡,還有捲菸雪茄。總是身著法式宮廷服飾,並喜愛佩戴花邊和懷表的鎖鏈。不光是對美麗優雅的東西情有獨鐘,連洞察人本質的能力也十分出色。這些東西都被反映在莫扎特的音樂中。莫扎特一生僅譜寫過一部雙簧管協奏曲,但直到二十世紀才被學者發現其手稿,讓所有雙簧管演奏家驚喜萬分,這就是本專輯的C大調協奏曲。此曲是為薩爾斯堡的雙簧管演奏家費連迪所寫,創作於1777年21歲之際。從那時起就因反覆演奏而博得了人氣,第3樂章是一首步態輕盈的迴旋曲,它的主題之後也被運用到歌劇《後宮誘逃》中——布郎德的那首《何等幸福何等歡樂》。這首著名的詠嘆調中,布郎德盼望他所熱戀的佩德里洛來救她出宮。另外莫扎特的第二長笛協奏曲(作品號同為K.314)就是照搬自己的雙簧管協奏曲。而其目的正如許多音樂書籍上所記載——為了謀生。
莫扎特的雙簧管C大調協奏曲K314已成為世界雙簧管比賽的最高階段的固定必吹曲目之一。

創作時間

此曲是何時譜寫的呢?據資料,莫扎特在1777年12月10日給父親的信上提到,接受了一個荷蘭的業餘長笛演奏家德·江二百佛洛林的條件,要為長笛譜寫三首協奏曲與二、三首四重奏曲。後來在1778年2月14日的信里說,為長笛譜了二首協奏曲與三首四重奏曲,收到了96魯登的報酬。並且提到這個數目不到原訂200佛洛林的半數。不過在1778年10月3日給父親的信上又說:只替德·江譜丁一首長笛協奏曲而已。這種前後有出入的話是如何產生的呢?
直到1920年,龐納(1887—1971)在薩爾斯堡的莫扎特學院從莫扎特的兒子的遺物中發現了“雙簧管協奏曲”而獲得了解答。終於明白了“D大調”長笛協奏曲原來是從“雙簧管C大調協奏曲”改編過來的。德·江之所以沒有付200佛洛林,原來是約定要譜三首協奏曲的,結果只譜了一首新曲之故。這首長笛協奏曲是據原來為了貝摩出身的雙簧管演奏家朱瑟培·費倫蒂斯(1755一1805左右)作曲的《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而改編的。莫扎特為了應付急性子的僱主德·江就把c大調改編成D大調長笛協奏曲,並把主奏聲部路子修訂而已。
這首長笛協奏曲完成的時期,大致如下:據1777年10月15日莫扎特給父親的信,莫扎特帶著這首協奏曲於9月23日出發到曼海姆一巴黎旅行。在1778年2月14日自曼海姆寄出的信里,提到了當他的雙簧管演奏家排德烈·藍姆(1744一1808左右)第五次演奏此首雙簧管協奏曲而大獲成功。 此該雙簧管C大調協奏曲的作曲年代,是在費倫蒂斯任薩爾斯堡宮廷雙簧管演奏家的1777年4月1日至莫扎特赴曼哈姆一巴黎旅行啟程的9月23日之間,即此長笛協奏曲改編是半年前作曲的,龐納認為是在夏天作的曲於薩爾斯堡。龐納發現的“雙簧管協奏曲”是分譜,大概是十八世紀在維也納寫的手稿。他據此分譜於1949年在倫敦出版了總譜。翌年又發表有關這首作品的論文,龐氏認為:“長笛協奏曲”只不過把“雙簧管協奏曲”移高一音改編而成,認為此長笛協奏曲改編的理由是在此長笛協奏曲里的小提琴聲部,最低音只至a音(編者按:小提琴的最低音為8音)。並且長笛獨奏的聲部最高音僅至e3音,這個e3音與“雙簧管協奏曲”里的dI音相符,為這音是當時公認為雙簧管高音域的最高界限。此外“G大調長笛協奏曲”里屢用上了82音,而此首長笛協奏曲則僅用到e3音而已。 此“長笛協奏曲”比原曲“雙簧管協奏曲”只是高一個音而已。樂隊聲部,連主要獨奏聲部也大致上一 ,只是為長笛的演奏法,另添了音形化的雙奏而已。此外第二樂章長笛吹奏出的音都給上了裝飾音,可見是莫扎特純然為德·江筆的。
“雙簧管協奏曲”初演不明。甚至費倫蒂斯有沒有濱旁過這首協奏曲也不明。1778年2月14日,莫扎特在曼海姆所寫的信里提到,“藍姆先生第五次演奏了我替費倫蒂斯所寫的‘雙簧管協奏曲’。在當地大獲好評”。此外“長笛協奏曲”的初演也不明。

詳細介紹

第一樂章:活潑的快板(Allegro aperto),這個快板樂章開朗活潑,第一樂章在當時聽起來一定特別別致,輪廓分明的小音型、爛漫的節奏、洋溢著古典主義風格的義大利席歌劇輕鬆活潑的氣息。輕快的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呈示,緊接著由第一小提琴呈示第二主題,然後用雙簧管的上行音形與小提琴的結束音形來告一段落。於是主奏雙簧管急著應答弦樂器的引子的機會到來。第一主題由小提琴來呈示,雙簧管把高c3音吹奏拉長到四小節,接著獨奏雙簧管吹奏十六分音符快速音群。再度用弦樂器來呈示引子音群,告一段落之後,第二主題由主奏雙簧管以屆調呈示。發展部僅以主奏雙簧管吹奏那部分與快速音群部分構成,相當短小。再現部則完全照原型重現,不過第一主題由小提琴再現,主奏雙籠管依然擔當高的c音。第二主題以主調由雙簧管再現,在花奏之後,結束此樂 。這個樂章的短小發展部,是採用樂隊總奏與主奏交替的方式、管弦樂法相當單純,尤其輕視管樂器,如同阿·夫烈·歐勒爾所說這與無可奈何地待在薩爾斯堡時的那個時代小提琴協奏曲有密切關係。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行板(Adagio non troppo),F大調,3/4拍子,奏鳴曲形式,是抒情優美的徐緩樂章。弦樂器以莊重的齊奏開始,不久由雙簧管奏出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則以屆調,由雙簧管與第一小提琴追逐之下呈示。經過了十小節短小的中段之後,又輪到了再現,這個樂章忽略了用雙簧管呈示第一主題那部分。而迎接第二主題,然後經過花奏部分,最後以跟開頭相同的壯重音形來結束全樂章。
第三樂章:迴旋曲快板(Rondo. Allegretto),c大調。2/4拍子。從樂曲的性質來看,雖然是迴旋曲,可是從主題的呈示法來看,卻是一種變相的奏鳴曲形式。是一首氣氛輕快的樂曲。第一主題由主奏雙簧管呈示,然後樂隊全體重複,接著在雙簧管與圓號引導之下,由雙簧管呈示新的音形,緊跟著由小提琴呈示與第一主題的性質和調性都一樣的第二主題。這部分尾聲告一段落之後,由主奏雙簧管為主調,自第一主題引出的變形進入中段。經雙簧管華麗的快速音群,最後到達延長記號上。於是開始再現部,第一主題與呈示部的情形一樣先由雙簧管開始,接著樂隊重複之後,便是第二主題,不過這一段改由主奏雙簧管與弦樂器以對話的形式來重複主題,插入一段由雙簧管擔當的華麗而技巧化的快速音群,華彩之後,第一主題再度出現一次。接著動員全體樂隊來演奏終結部,樂曲就此活潑地結束。
該曲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是雙簧管的著名樂曲,經典作品,也可以說是最好聽最優美而最難演奏的樂曲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