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莫扎特傳》是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湯姆·休斯克F·莫里·亞伯拉罕主演的一部傳記片。該片於1984年9月19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以倒敘的方式講述音樂家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的一生。電影1985年獲第5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基本介紹

  • 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
  • 編劇:彼得·謝佛
  • 主演:F·默里·亞伯拉漢,伊莉莎白·貝里奇,湯姆·休斯克,羅伊·多特里斯,傑佛瑞·瓊斯,西蒙·卡洛
  • 製片人:索爾·扎恩茲 麥可·豪斯曼 Bertil Ohlsson 
  • 出品公司:The Saul Zaentz Company 
  • 中文名:莫扎特傳
  • 外文名:Amadeus
  • 其它譯名:阿瑪迪斯、上帝的寵兒
  • 出品時間:1984年
  • 發行公司: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 製片地區:美國
  • 製片成本:$18,000,000 (estimated)
  • 拍攝地點:布拉格
  • 類型:劇情 人物傳記 
  • 片長:160分鐘、180分鐘(未剪輯版)
  • 上映時間:1984年9月19日
  • 票房:$51,973,029(北美)
  • 分級:USA:R
  • 對白語言:英語、義大利語、拉丁語、德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086879
  • 主要獎項: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
    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拍攝過程,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影片開始於奧地利宮廷樂師薩里埃利向神父懺悔,音樂家莫扎特的英年早逝與他不可饒恕的嫉妒和坑害有關。42年前的1782年,薩里埃利從偏僻小鎮到了維也納,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裡當了宮廷樂師。誰知被莫扎特的樂曲迷得神魂顛倒,一次在主教家裡終於見到仰慕已久的莫扎特,這位人稱4歲寫協奏曲,7歲寫交響樂,11歲寫大型歌劇的大音樂家原來是個放蕩不羈,玩世不恭又十分傲慢的青年人。
海報海報
約瑟夫二世熱愛音樂,聞知莫扎特來到維也納並接見了他,國王彈奏薩里埃利譜寫的曲子表示歡迎莫扎特,並徵求對這曲子的看法,莫扎特一面讚揚曲子,一面把曲子又彈了一遍,邊彈邊修改,使曲子變得更流暢和充滿熱情,驚嘆之餘使薩里埃利感到羞恥,為什麼莫扎特有如此才華,自己卻偏偏平庸。
由於國王的喜愛,莫扎特留在維也納寫歌劇。他寫的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都是不朽之作,由於薩里埃里的作梗,藉助國王的招牌,每劇上演不超過一星期,因此莫扎特的經濟收入很少,生活貧窮。
莫扎特的妻子康絲坦絲受不了貧窮的折磨,帶著莫扎特的手稿去見薩里埃利,求他為莫扎特謀一個皇家音樂教師的職位,薩里埃利翻見一迭厚厚的手稿,他驚呆了,手稿上沒有一處修改的痕跡,所有的音符都是一氣呵成的。他既陶醉又痛苦,他抱怨上帝為什麼把智慧和天賦都給了莫扎特,他憤怒地把刻有耶穌的十字架扔進了壁爐中。
薩里埃利一面假裝是最關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裝扮成神迷的黑衣人上門向莫扎特買樂曲,迫使他不停地交出作品換取報酬來維持生活,莫扎特的身體日趨虛弱。莫扎特創作的歌劇《魔笛》在劇院上演了,莫扎特擔任樂隊的指揮,終於有一天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暈倒在地。
莫扎特臥病在床,薩里埃利要他寫《安魂曲》,薩里埃利迫不及待地想像,在莫扎特的葬禮上由他演奏死者創作的安魂曲,他的名字將和音樂大師一起永世長存。
莫扎特傳
病床上的莫扎特極度虛弱無法執筆,薩里埃利建議由他執筆而莫扎特則口述。莫扎特的靈感像泉水噴涌,薩里埃利甚至來不及記錄。曲子完成了,莫扎特的生命之火也熄滅了。一代音樂大師永遠離開了他無法適應的社會。下葬的那天,大雨滂沱,好像蒼天也在為他哭泣。
薩利埃里得逞之後,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烜赫一時的薩利埃里漸漸被人遺忘,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里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湯姆·休斯克童自榮----
安東尼奧·薩列里F·莫里·亞伯拉罕翁振新----
約瑟夫二世傑弗瑞·瓊斯聶雅亮----
史肯尼德西蒙·卡洛----Emanuel Schikaneder
康斯坦澤·莫扎特Elizabeth Berridge丁建華莫扎特妻子
列奧波爾得·莫扎特Roy Dotrice尚華莫扎特父親
薩列里學生卡特琳娜·卡瓦列里克里斯汀·艾伯索爾魏思芸----
Constanza in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Helena Cihelnikova--------
歌劇主任羅森博格Charles Kay於鼎----
Parody Commendatore肯尼·貝克--------
PapagenaLisabeth Bartlett--------
Frau WeberBarbara Bryne--------
Young SalieriMartin Cavina----as Martin Cavani
Count Von StrackRoderick Cook--------
Karl MozartMilan Demjanenko--------
Francesco SalieriPeter DiGesu--------
Father VoglerRichard Frank--------
科博爾馬斯特博格Patrick Hines翁振新----
Archbishop ColloredoNicholas Kepros--------
Salieri's ServantPhilip Lenkowsky--------
PriestHerman Meckler--------
里斯維頓男爵Jonathan Moore嚴崇德----
Lorl辛西婭·尼克森--------
Hospital Attendant布賴恩·佩蒂福--------
Salieri's Valet文森特·斯卡維利--------
Count ArcoDouglas Seale--------
Young MozartMiroslav Sekera--------
ConductorJohn Strauss--------
Wig SalesmanKarl-Heinz Teuber--------
Figar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Miro Grisa--------
Countess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Helena Cihelnikova--------
Count Almaviva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Karel Gult--------
Susanna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Zuzana Kadlecova--------
Cherubin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Magda Celakovska--------
Barbarina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Slavena Drasilova--------
Marcellina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Eva Senkova--------
Basili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Leos Kratochvil--------
Don Curzi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Gino Zeman--------
Dr. Bartol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Janoslav Mikulin----as Jarolsav Mikulin
Antonio in 'The Marriage of Figaro'Ladislav Krecmer----as Ladislav Kretschmer
Don Giovanni in 'Don Giovanni'Karel Fiala--------
Commendatore in 'Don Giovanni'Jan Blazek--------
Leporello in 'Don Giovanni'Zdenek Jelen--------
Queen of the Night in 'The Magic Flute'Milada Cechalova--------
DancerJohn Carrafa--------
DancerTom Rawe----as Thomas Rawe
Czechoslovakian ActorHana Brejchová----as Hana Brejch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Miriam Chytilová----as Miriam Chytil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Karel Effa--------
Czechoslovakian ActorRadka Fiedlerová----as Radka Fiedler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Karel Hábl----as Karel Habl
Czechoslovakian ActorAtka Janouskova----as Atka Janousk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Jirí Krytinár----as Jiri Krtinar
Czechoslovakian ActorLenka Loubalová----as Lenka Loubal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Jitka Molavcová----as Jitka Molavcova
Czechoslovakian ActorTherese Herz----as Tereza Pokorna
Czechoslovakian Actor達娜·瓦羅娃----as Dana Vavrova
Michael SchlumbergKenneth McMillan----2002 Director's Cut
Gertrude SchlumbergCassie Stuart----as Cassie Stewart
Frau SchlumbergRita Zohar----2002 Director's Cut
Salieri's StudentMichele Esposito----uncredited
CardinalZdenek Mahler----uncredited
Pope ClementVladimír Svitácek----uncredited

職員表

製作人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剪輯配音導演藝術指導造型設計服裝設計
麥可·豪斯曼 Bertil Ohlsson 索爾·扎恩茲米洛斯·福爾曼麥可·豪斯曼 Jan Kubista Petr Makovicka Tommaso Mottola 讓·史密特 Tomás TinteraPeter ShafferMiroslav OndrícekMichael Chandler T.M. Christopher Nena Danevic嚴崇德Karel Cerný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Theodor Pistek Christian Thuri
(參考連結)

角色演員介紹

  • 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沃爾夫崗.阿巴迪斯.莫扎特
    莫扎特是一名天才音樂家。性格上他放蕩不羈、玩世不恭而又不拘小節,不擅處理人際關係。莫扎特26歲來到維也納,其音樂才華得到了國王約瑟夫二世的讚賞,由於被人在背後挑唆,莫扎特的經濟收入很少,生活貧窮。但他又不知疲憊、夜以繼日的創作,年僅35歲就英年早逝,永遠離開了他無法適應的社會。
  • 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安東尼奧·薩列里
    薩里埃利是約瑟夫二世王宮的宮廷樂師,為人自負,心胸狹隘,自詡為維也納音樂界第一人。開始很是仰慕莫扎特的才華,後來看到莫扎特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功,開始嫉妒莫扎特,並在宮廷里詆毀莫扎特,後來莫扎特因病去世後,薩里埃利開始悔恨他自己的所為,並向神懺悔。
  • 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約瑟夫二世
    奧地利大公約瑟夫二世是個開明的君主,他喜愛音樂,是歐洲很多藝術家的贊助人,約瑟夫二世欣賞莫扎特的音樂才華,在他執政期間曾幫助莫扎特獲得音樂職位。
  • 莫扎特傳(1984年米洛斯·福爾曼執導電影)
    史肯尼德
    史肯尼德是一名出色的劇作家,莫扎特的搭檔,他是《魔笛》和《夜後詠嘆調》劇本的作者,並和莫扎特合作過不少歌劇作品。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序號曲目名稱時長備註
01
《唐璜》
K .527
序曲/ 電影開場
02
《第25交響曲》
K.183
第一樂章 /薩利埃里自殺被發現
03
《弦樂小夜曲》
K.525
薩利埃里為神甫彈的第三首曲子
04
《F大調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鋼琴後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05
《第10小夜曲》
K.361
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樂譜
06
《G大調鋼琴變奏曲》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編的薩利埃里作品
07
《費加羅婚禮》
K.492
莫扎特為約瑟夫二世演奏
08
《後宮誘逃》
K.384
《後宮誘逃》演出中 女高音獨唱
09
《c小調彌撒》
K.427
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禮上
10
《長笛和豎琴協奏曲》
K.299
第二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1
《第29交響曲》
K.201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2
《為兩架鋼琴所寫的協奏曲》
K.365
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3
《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寫的協奏曲》
K.364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4
《c小調彌撒》
K.427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5
《第15鋼琴協奏曲》
K.450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6
《唐璜》
K.527
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進屋後看到了父親
17
《後宮誘逃》
K.384
禁衛軍合唱 / 莫扎特一家換上假面具
18
《德意志軍歌》
K.384
假面舞會上的背景音樂
19
《費加羅婚禮》
K.492
莫扎特邊寫作邊玩檯球
20
《第22鋼琴協奏曲》
K.482
第三樂章 / 莫扎特在為皇帝舉辦的露天音樂會上
21
《費加羅婚禮:Ah tutti contenti》
K.492
薩利埃里溜進了莫扎特的房間
22
《費加羅和蘇珊娜的二重唱》
K.492
莫扎特指導《費加羅婚禮》的排練
23
《費加羅婚禮:Ah tutti contenti》
K.492
歌劇院總監撕掉了樂譜
24
《費加羅婚禮:Ah tutti contenti》
K.492
約瑟夫二世打哈欠時
25
《唐璜》
K.527
第二幕終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親的死訊
26
第20鋼琴協奏曲
K.466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佩戴死亡面具的來到莫扎特住所
27
《唐璜》
K.527
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打開房門時
28
《安魂曲:Introitus》
K.626
康茨坦察詢問莫扎特/薩利埃里計畫害死莫扎特
29
《安魂曲:Dies Irae》
K.626
莫扎特深夜寫作時聽到了敲門聲
30
《魔笛:序曲》
K.620
莫扎特發瘋似的在屋中跳舞
31
《唐璜:開場的和弦》
K.527
莫扎特開門後見到了帶死亡面具的人
32
《安魂曲:Rex Tremendae》
K.626
莫扎特摸出房間
33
《魔笛:詠嘆調》
K.620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唱歌
34
《魔笛:序曲》
K.620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與一些喝醉的女人
35
《安魂曲:Rex Tremendae》
K.626
酒後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36
《魔笛:Ein Madchen》
K.620
莫扎特為《魔笛》的演出伴奏/莫扎特被薩利埃里抬上馬車
37
《德國舞曲》
K.509
康斯坦察在舞會上
38
《安魂曲:Confutatis》
K. 626
薩利埃里協助莫扎特寫作安魂曲
39
《安魂曲:Lacramosa 》
K .626
莫扎特離世、出殯
40
《第20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K.466
薩利埃里被推出房間,響起莫扎特的笑聲,影片結束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梅格·蒂麗原本確定出演康斯坦絲,電影即將開拍前,在拍攝地點布拉格,她和一些孩子們在街上玩足球,結果傷到了她的腿。於是她的角色必須換人。
  • 梅爾·吉勃遜曾為莫扎特的角色試鏡。
  • 電影中,唐·古萬尼表演舞台,正是歌劇第一次演出的地方。
  • 音樂事先錄製好,在拍攝的時候作為背景音樂播放。為了使表演更加令人信服,湯姆·赫爾西每天練習四個小時的鋼琴。
  • 歌劇初次公演時的布景和服裝,是特意按照原來的服裝和布景的草圖設計而成。
  • 整部電影採取的都是自然光線。
  • 莫扎特的笑聲被設定為令人討厭的,這一點來源於一些談到他的書信中。有人把他的笑聲描述為"有傳染性讓人頭暈的",還有人說"就像是金屬劃在玻璃上面"。
  • 在一段場景中,莫扎特把古拉克說成是"令人厭煩的",並且說"我不喜歡他",這裡指的是漢德爾。事實上,古拉克和漢德爾是莫扎特最喜歡的兩名作曲家。
  • 為了把這種特別程式化的表演轉化成可行性的劇本,麥洛·弗曼和彼得·夏弗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進行改編。他們增加了一些角色,如神父、女僕、大教主和岳母。
  • 在拍攝文森特·斯克亞維利走路的一段戲中,導演麥洛·弗曼警告他說:"電視正在把你毀掉。"
  • 電影裡只有四處布景需要修建:塞勒里的病房、莫扎特的住所、一段樓梯和歌舞雜耍劇場。所有其他拍攝場地都可以在當地找到。
  • 電影中參照的劇本,第一次演出是在1979年11月2日,倫敦國家劇院。
穿幫鏡頭
  • 歌劇場景中的演員們穿著帶拉鏈的服裝,那個時代是沒有拉鏈的。
  • 莫扎特在彈子球桌旁時,鏡頭切換,球改變了位置。
  • 薩列瑞在莫扎特靈床邊拿的蠟燭比他後來從門外回來時要短。
  • 費加羅的婚禮第四幕剛開始,給莫扎特特寫的時候,身後的皇帝已經打了一個哈欠。
  • 在接近尾聲處,薩列瑞和康斯坦說話,他的頭髮一會在前面,一會在後面。
  • 一個事實性錯誤,莫扎特是左撇子。
  • 約瑟夫二世那時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不是像薩列瑞說的那樣是奧地利的國王。

獲獎記錄

獎項時間類別結果接收方
第3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1986
最佳電影
提名
影片製作方
1986
最佳男演員
提名
默里·亞伯拉漢
1986
最佳編劇
提名
Peter Shaffer
1986
最佳攝影
獲獎
Miroslav Ondrícek
1986
最佳藝術指導
提名
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
1986
最佳服裝
提名
Theodor Pistek
1986
最佳剪輯
獲獎
Nena Danevic
1986
最佳剪輯
獲獎
麥可 錢德勒
1986
最佳音響
獲獎
John Nutten
1986
最佳音響
獲獎
Christopher Newman
1986
最佳音響
獲獎
Mark Berger
1986
最佳化裝/髮型
獲獎
Paul LeBlanc
1986
最佳化裝/髮型
獲獎
Dick Smith
第10屆法國愷撒獎
1985
最佳外語片
獲獎
米洛斯·福曼
第42屆美國金球獎
1985
最佳電影(劇情類)
獲獎
電影製作公司
1985
最佳男配角
提名
傑弗里·瓊斯
1985
最佳導演
獲獎
米洛斯·福曼
1985
最佳編劇
獲獎
Peter Shaffer
1985
最佳男演員(劇情類)
獲獎
默里·亞伯拉漢(獲獎)
湯姆·休斯克(提名)
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
1985
最佳電影
獲獎
電影製作公司
1985
最佳男演員
獲獎
默里·亞伯拉漢
1985
最佳男演員
提名
湯姆·休斯克
1985
最佳導演
獲獎
米洛斯·福曼
1985
最佳編劇
獲獎
Peter Shaffer
1985
最佳攝影
提名
Miroslav Ondrícek
1985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獲獎
Patrizia von Brandenstein
1985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獲獎
Karel Cerný
1985
最佳服裝設計
獲獎
Theodor Pistek
1985
最佳剪輯
提名
Nena Danevic
1985
最佳剪輯
提名
麥可 錢德勒
1985
最佳音效
獲獎
Mark Berger
1985
最佳音效
獲獎
Melody Thomas Scott
1985
最佳音效
獲獎
Todd Boekelheide
1985
最佳音效
獲獎
Christopher Newman
1985
最佳化裝
獲獎
Paul LeBlanc
1985
最佳化裝
獲獎
Dick Smith
1984
最佳電影
獲獎
電影製作公司
1984
最佳男演員
獲獎
默里·亞伯拉漢
1984
最佳導演
獲獎
米洛斯·福曼
1984
最佳編劇
獲獎
Peter Shaffer
第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1986
最佳外語片
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第29屆義大利大衛獎
1985
最佳外國男演員
獲獎
湯姆·休斯克
1985
最佳外國電影
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1985
最佳外國導演
獲獎
米洛斯·福爾曼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劇作家謝弗創作的舞台劇《莫扎特》在美國百老匯上演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在倫敦看了本劇後決定把它拍攝成電影。影片的外景地是導演的故鄉布拉格,該城市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至於表演,兩位男主角在拍戲期間發生了類似他們角色的勾心鬥角,但最終扮演薩列瑞的演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電影工作照電影工作照

拍攝過程

該片在拍攝過程麻煩不斷,先是深得導演信賴的女主角因為開機前一天在布拉格街頭踢球傷了韌帶,而不得不臨時回美國重新選角。而後又是遇到財政危機,最後是向派拉蒙公司求援,並搭上了導演的全部儲蓄,總算湊足了1800萬美元完成了電影的拍攝。

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發行公司
The Saul Zaentz Company
Orion Pictures Corporation
Sandrew Film & Teater
松竹影業
華納兄弟公司
美國廣播公司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Tobis Filmkunst
Warner Bros. GmbH
AMLF
(參考資料)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
1984年9月19日
巴西
1984年10月8日
荷蘭
1984年10月11日
瑞典
1984年10月12日
芬蘭
1984年10月19日
聯邦德國
1984年10月26日
法國
1984年10月31日
阿根廷
1984年11月8日
義大利
1984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亞
1985年2月14日
英國
1985年2月15日
日本
1985年2月16日
西班牙
1985年3月1日
香港
1985年6月13日
土耳其
1987年11月
韓國
1985年11月23日
匈牙利
1990年3月22日
德國
2002年2月11日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莫扎特傳》是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網易娛樂 評)
《莫扎特傳》是一部罕見的電影,它近乎完美的劇本,優美的音樂,高雅的影像,非凡的演出,炫目的導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證明了這一點。(《電影批評家》評)
影片《莫扎特傳》以倒敘的手法表現了音樂天才莫扎特的坎坷一生,同時也給觀眾展示了一幕“因妒生恨”的人間悲劇。影片在薩利埃利的回憶中娓娓道來,他給觀眾展示了一個形骸放蕩的莫扎特,一個不拘小節的莫扎特和一個才華橫溢的莫扎特。(新浪娛樂 評)
《莫扎特傳》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衝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因無知和缺乏鑑賞力而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里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里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扎特才氣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燒的薩列里最終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鐘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嫉妒,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陰暗心理,它毀滅掉了一段本應成為現實的人間佳話。(南海網 評)
該片一改把古典音樂家當成“完人”或“聖人”來描繪的傳統,顛覆了從莫扎特去世後由他太太開始的“貼金運動”,還原了他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樂之間的矛盾。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第57屆)的影片可視為兩名音樂家的傳記,除了莫扎特,還有他的同行薩列瑞。影片透過薩列瑞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 IMDB評)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影片,該片的獨創性是顯而易見的。一般說來,人物傳記是最難由形式上突破的電影題材,一個人的一生再怎么精彩,無非也脫不了由生到死的述說法則。唯《莫扎特傳》敘事結構與眾不同,匠心頗具。(網易娛樂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