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奇人

莫奇人

莫奇人興起於公元前200年,繁榮於公元1世紀至8世紀的秘魯北部沿海地區。他們曾沿著秘魯海岸建成了一個綿延350公里長的國度。莫奇人是契穆人在文化上的先驅,契穆人使用土坯建築這一特點就是從莫奇人那裡繼承來的,因此莫奇人曾被稱做原始契穆人。但他們似乎並不是一個民族,契穆人的帝國興起之前二百年,莫奇人就已經消亡。

莫奇是一個等級鮮明的社會,由不同階層的統治者武士手工藝人和農民組成,由國王統治。在他們的墓室里,人們發現過金光燦燦的王冠王杖金花生、精緻的項鍊和精美的陶器

但是這個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古老民族,在大約公元8世紀以後便漸趨衰落,最終湮沒於荒野之中。又過了二百來年,在大致同一個地方,契穆人開始崛起。

不論是莫奇人還是契穆人,他們都沒有留下文字,又都在世界主流文化接觸他們之前就已經銷聲匿跡。

早在印加帝國建立之前,在秘魯的北部海岸莫奇河谷,就有了一座巨大而繁華的城市,這也是西班牙人到來前南美洲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就是契穆王國的首都——昌昌古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莫奇人
  • 生活區域:秘魯北部沿海地區
  • 存續時間:興起於公元前200年,
  • 歷史定位:莫奇人是契穆人在文化上的先驅
昌昌考古區,昌昌考古區,消失的民族,陶器寫就歷史,古墓,精美圖案,信仰,

昌昌考古區

昌昌考古區

所屬國:秘魯
英文名:Chan Chan Archaeological Zone

消失的民族

昌昌古城是南美古代契穆王國都城遺址,位於秘魯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拉利伯塔德省特魯希略城西北4公里的沙漠地區,14世紀之前最為繁榮。古城完全由土磚建造而成,為世界最大的土城遺址,也是南美建築中的傑作。
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由於大自然的侵蝕,盜寶者的破壞,加之暴雨和洪水的威脅,使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城岌岌可危。在1986年11月28日的世界遺產大會第10次會議上,被納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15世紀初期,自詡為太陽子孫印加部落,以秘魯的庫斯科為中心,相繼征服鄰近的部族,建立了強大的印加帝國,這也是古代南美洲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文明社會。在印加帝國最為鼎盛的時期,帝國統治的疆域包括現在的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以及智利阿根廷的部分地區。
據說,當印加人的勢力越來越強大時,為了拓展帝國的版圖,在和周圍的部族連年征戰中,征服了當時已由強變弱、四分五裂的昌昌王國。從此,這一地區也被置於印加帝國統治之下。
幾十年後,始建於11世紀昌昌古城被徹底遺棄。
昌昌,契穆語為“太陽、太陽”。對考古學家而言,今天的昌昌古城早已變得既面目全非又神秘莫測。早在哥倫布1493年到達美洲時,昌昌就早已被廢棄。歐洲人來到這裡時,看到的只是一座被人遺棄的空城。歐洲人並沒有見過昌昌的居民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只是從印加人那裡得到了一些有關這座古城的傳說。
昌昌古城全城占地約36平方公里,中心地帶6.5平方公里,包括10個長方形的城堡。每個城堡平均長約400米,寬約200米,四周有高9~12米的圍牆,最高的可達15米,牆基厚3米。目前,古城只挖掘出很少一部分。專家們相信,還有大部分的城牆和古物被掩埋在沙石下面,需要長時間的發掘才能使它們重見天日。
從目前挖掘出的一小部分來看,這座古城非常壯觀。其城市布局被嚴格地分為幾個等級,反映出一種嚴謹的社會觀念,當時的契穆人似乎已經有了比較細緻的社會等級制度。
城裡一些主要的建築群,都是用各種不同的土磚所造,看上去簡單樸實。但在另一些重要的建築物上,有飾有金箔嵌在泥土牆面上的裝飾圖案。可惜的是那些最珍貴的東西已流失多年。城內設有非常複雜而有效的水道系統,用來供應城內的食用水,其中有一條水道長達80多公里。從供水設施來判斷,當時在這座城裡的居民大約有5~10萬人之多。
近年來,考古學家對其中的一個城堡做了詳細研究。城堡北面有一狹小入口,堡內以高牆分為北中南三部分。北入口處為一略呈方形的大院,兩側是廚房和一些小院落,南側有許多土坯房屋,有的牆上有淺浮雕的鳥、魚、漩渦紋、格子紋等圖案。中部近入口處也是一個小院,周圍有一些小院落和可能是貯藏室的小房間,另有一個巨大的陵墓。這些城堡大概是統治者及其親隨的生活區,一般居民則住在城堡之外。
考古人員發現,這些城堡不是同一時期建造的,但其年代前後相接。
近年有研究者認為,因為這10座城堡正好和歷代契穆君主的數目吻合,因此有人認為可能是這些君主各有一個城堡作為王宮,在他死後又成為他的陵墓。類似的習俗後來也流行於印加文化的庫斯科。
在10個城堡的西側和南側發現了4個手工業區。手工製作業似乎主要有木器加工業紡織業和金銀製作業。在古城中,也出土有銅器金銀器陶器織布機紡織品等。
據考證,契穆人操容卡語(現已消失),沒有文字。昌昌古城後來雖被歲月和沙石所湮沒,但因為這個地區雨水罕見,所以古城的遺址保存非常完整。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土城,昌昌古城中,不論城牆或是房屋,一律不見石頭,全部用土坯壘成。土坯有大有小,依不同建築物而定,砌得“天衣無縫”。土坯常以品字形逐層砌造,以防地震的破壞。讓人驚訝的是,1970年秘魯大地震,後人修復的城牆倒了,殘存的古城牆卻安然無恙。後來人們發現,原來,當年的契穆人在建造這座土城時,其土坯是用黏土貝殼、砂粒磨成細粉,混合摻水成型,以火焙燒製成,成品呈紫紅色,堅牢度不亞於現代混凝土。再加上當地氣候乾燥,幾乎終年無雨,才使得這些土坯建築經受住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淋。
昌昌古城和它的建造者契穆人引起了世界考古學家們的強烈興趣,又使他們感到困惑。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在昌昌古城以東不遠沿海地區一些新的考古發現,更使世人感到了極大的震驚。
1987年,人們在莫奇河谷接近沿海的地方,發現了一系列壯觀的金字塔。這一發現,使人們重新了解了這一地區的古代民族及其文化。
這些金字塔之所以很晚才被發現,是因為它們全部都是用泥磚砌成的,而且時代非常古老,由於受到嚴重侵蝕,從外表看來,幾乎很難辨認出它們是人工建築。其中最大的一座名為太陽金字塔,是因為它是在太陽峽谷中被發現的。
太陽金字塔高度為40多米,原本比這還要高,但因遭到風化的侵蝕和盜寶者的破壞,已經變矮了很多。它的基座面積達54400平方米,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巨大的土山。在塔的23米高處為一平台,平台高18米。過計算,有人認為,當年為建築這座金字塔,估計用去了1.4億多塊磚坯。這座金字塔是西班牙人來到之前美洲最大的土坯建築,也有人認為它在剛剛被建成的時候,很可能就是美洲最大的人造建築物。
太陽金字塔附近,還有一座略小的金字塔,人們把它叫做月亮金字塔。兩座金字塔大約建於同時代,有些建築學家認為兩個金字塔是一個整體,其建造很可能與葬祭有關。
最令人驚訝的是,考古學家發現,這兩座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公元200年公元600年間。也就是說,它們比契穆王國的年代更早。那么,這兩座金字塔是什麼人建造的呢?
經過長時期的考察和研究,考古學家們終於發現,他們的建造者是一個名為“莫奇”的南美古代民族。據研究,莫奇人興起於公元前200年,繁榮於公元1世紀至8世紀的秘魯北部沿海地區。他們曾沿著秘魯海岸建成了一個綿延350公里長的國度。莫奇人是契穆人在文化上的先驅,契穆人使用土坯建築這一特點就是從莫奇人那裡繼承來的,因此莫奇人曾被稱做原始契穆人。但他們似乎並不是一個民族,契穆人的帝國興起之前二百年,莫奇人就已經消亡。

陶器寫就歷史

在考古研究的基礎上,現在人們已經知道,莫奇是一個等級鮮明的社會,由不同階層的統治者武士手工藝人和農民組成,由國王統治。在他們的墓室里,人們發現過金光燦燦的王冠王杖金花生、精緻的項鍊和精美的陶器
莫奇人雖然沒有成型的文字,但卻以特殊的方式留下了他們的信息。這就是他們的陶器。他們是製造陶器的高手,也可以說陶器是莫奇文化的精髓,莫奇人用陶器創造了他們的歷史,他們遺留下來的陶器也讓我們認識了這個神秘的民族。莫奇人的陶器製作之精美,讓後世的考古學家們嘆為觀止。他們陶刻的技巧在古代秘魯舉世無雙。從莫奇陵墓中出土的那些琳琅滿目千奇百怪的陶器,每一件都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活動以及植物、動物、建築等等。
陶器上有的繪有精美的宗教政治儀典的場面。其他器皿則被製成人和動物的形狀,上面的彩繪反映了莫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種精美的實用陶器“陶製肖像”,人頭狀的罈子,曾被深埋在墓穴之中,人像的臉部特徵刻畫得十分細緻清晰,它們可能就是莫奇人的真實寫照,而且多半是他們領袖的頭像,其擁有者曾經是莫奇社會的實權人物。他們另一種出名的陶器就是所謂“色情”陶器,有各種細緻入微、奇奇怪怪的性交行為,但也有人認為,這些陶器是為了某種宗教目的而非生殖或色情目的。
除陶器外,莫契人也善於製作金銀飾品,用來裝飾歷代國王的生活器具和墓葬。
1988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秘魯北部拉姆巴耶克地區的錫潘高台底下發現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莫奇時代的墓室,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錫潘古墓。據研究,古墓約修建於公元300年,正值莫奇文化發展時期。考古工作者從墓室中發掘出6具屍體,墓主約30歲,身高1.68米,屬武士和祭司階層。除此之外,還有多名殉葬者。在墓主上下和左右,有兩個約20歲的女子,還有兩個約40歲的男子,其中一人是武士,另一人是主人的侍者。在主人的斜上方,還葬有一個約20歲的男子,大概是衛士。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衛士沒有雙足,兩個女子和兩個男子中也各有一人缺一足。據推測,為了防止他們在殉葬時逃跑,所以在陪葬前將他們的腳砍掉。在古墓中,還發掘出大量的陶器和金銀銅器等陪葬品,其中有工藝精湛的貴金屬工藝品,如“金頭人”,其眼睛由珠寶和青石雕成;還有金杯,其裝飾圖案反映了古秘魯的發達農業。此外,還有貌似美洲虎的貓科動物雕刻品,和比實物大兩倍的金花生。在出土的1000多件陶器中,有壺、碗、罈子、酒杯等。許多陶器上飾有精美的圖案和人物形象,如:身披鎧甲武士、裸體戰俘,以及各種動植物和昆蟲。
莫奇人建造了重要的建築物,作為行使權力的中心,如雄偉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但他們最突出的藝術貢獻是冶金和制陶。而且,他們生活的地方原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區,莫奇人將水引入乾旱的土地,建立了良好的農業灌溉系統。
但是這個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古老民族,在大約公元8世紀以後便漸趨衰落,最終湮沒於荒野之中。又過了二百來年,在大致同一個地方,契穆人開始崛起。
從莫奇文化到契穆文化,這裡面充滿了令人困惑之處。首先,契穆人是不是莫奇人的後裔?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剛剛發現莫奇文化時,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原始契穆人。這兩種文化確實太相似了。從不用大多數民族所用的石頭和磚塊而用獨特的土坯建築,到陶器和金銀器的製造技術,都仿佛一脈相承。但這種看法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莫奇文化消亡二百年之後,契穆文化才出現,這裡有二百年的歷史斷層。所以現在大多考古學家都放棄了這個看法,改持存疑態度。
是什麼原因造成莫奇文化的終止呢?這是國外不少學者所努力探究的一個問題。
最簡單的一種看法是由於自然災害。有人說,自公元6世紀以來,這裡遭受了長期的乾旱。後來又有過地震、洪水和沙塵暴,使這裡原本肥沃的土地變得無法生存。但如是這樣,為什麼後來的契穆人卻能在這裡生活並建立強大的帝國?也有人認為是來自安第斯山區的部落集團,可能是瓦里人,從東部入侵,最終毀滅了這個秘魯沿海的古文化中心。但瓦里人卻沒有在沿海地區留下痕跡,因此這種說法也有些勉強。還有一種說法是在秘魯沿海存在另一個強大的文化核心,它從南向北推進,從而湮沒了莫奇文化。那么這個強大的民族是不是就是契穆人呢?如果是,他們的出現為什麼要再過二百年?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麼人?
不論是莫奇人還是契穆人,他們都沒有留下文字,又都在世界主流文化接觸他們之前就已經銷聲匿跡。

古墓

過去100年間,在秘魯各地發現了不少莫奇人的遺物,但直到1946年,美國考古學家斯特朗和埃文斯發掘威魯河流域的遺址後,莫奇人的陶器及文化背景才逐漸為世人所知。
斯特朗和埃文斯發掘到一座埋了五具屍骸的合葬墓,死者中有兩個女人、一個男孩、一個成年男人和一個可能是戰士兼祭司的老人。從兩具女屍肢體扭曲的情況來看,她們可能是老人的妻妾,被活埋陪葬,男孩大概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那個成年男人的雙膝和腳都被繩子捆綁著,則無疑是殉葬者。此外,在墓中還挖掘出了一些隨葬品,有珠子、布片、28個陶罐、一個鑲金的紅銅口罩等等。凡此種種,證明莫奇人極為注重來生,顯然想把死者連同他的所有財物送進陰間。

精美圖案

使我們對莫奇印第安人有深切了解的,還是那些在威魯河流域遺址以及在秘魯各地出土的陶器。莫奇人沒有文字,不能憑書寫記載事跡,他們的才能技藝都運用到製造陶器方面。陶器上的精美圖畫,其題材從宗教儀式、戰鬥場面,到獵狐、斬頭,十分廣泛。
考古學家仔細研究這些特徵,拼湊出公元前100年莫奇人興起到公元700年前後衰亡的這段時間,莫奇人日常生活的大致情況。在莫奇人的陶器上,既有婦人分娩、梳洗頭髮和男人漁獵等場景,也有各式各樣動物的性行為畫面。廚子、醫師、紡織工人、制陶工人、士兵、祭司、奏樂者等人日常工作的情形,也可以在那些陶器上看到。不管是什麼題材,這些畫總像是在講述故事,例如海獅吃魚或者莫奇人用吹箭管射鳥雀。

信仰

莫奇人有著比較虔誠的宗教信仰。舉行宗教儀式在莫奇人的社會生活中是比較重要的社會活動。許多莫奇陶罐都繪有一種特別儀式:一群人向一個頭頂和雙肩發出亮光的人奉獻一隻大杯。在這種儀式上出現的其他形象,是些半人半鳥的動物,或是具有人類形象的貓科動物。畫面上的動物總是在進行各種奇怪的活動,反映出莫奇人怪誕的趣味與偏嗜。
秘魯考古學家霍伊爾認為莫奇人可能對犯錯的族人施砍手砍足的刑罰。但這並不足以解釋出土陶器上那許多怪異醜陋的形象,莫奇人崇拜扭曲變形的人或物,反映了這個部族相信事事與神秘魔力有關的傳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