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菜

莪菜

莪菜,菊科萵苣屬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營養豐富,既是草食性魚類的“搭橋料”,又是培育草、鯿魚種的“當家糧”。 尤其是在養魚生產上,莪菜是黑麥草斷季與蘇丹草旺季之間相銜接的最佳接茬青飼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莪菜
  • 性質:菊科萵苣屬
  • 特點: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 好處:營養豐富
  • 學科:生物
  • 領域:生命科學
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習性,種植,套用,

簡介

莪菜是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它營養豐富,粗蛋白含量比蘇丹草還高35%~40%,它的適口性很好,利用率幾乎達100%,是飼餵家畜家禽的優質青飼料。莪菜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它既耐寒也抗熱,為長日照高產飼料作物,對土壤的要求也不嚴格,但在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或偏沙性土壤種植產量更高。每年可刈割7次~8次,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為4000千克左右,高的可達5000千克。
莪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特殊氣味。地下莖匍匐,白色,節生鬚根,長1-15厘米。地上部分直立,每年冬季枯萎,高達50厘米,綠色,節上疏生短毛。葉對生,基部與褐色指質托葉相連成鞘狀,托葉褐色,長10-18毫米,頂端半圓形,葉心形,全緣,頂部漸尖,脈掌狀,5-6脈,兩面突出背面更顯,上下兩面腋部密生褐色絨毛,上面深綠色,下面紫紅色,長5-8厘米,葉柄上面有淺溝,長2-3米。穗狀花序,長7-15毫米,著生於分枝頂,與葉對生,花梗長10-15厘米,總苞4枚,白色,倒卵圓形,長5~15毫米,寬5亳米,花無被,雄蕊3個,子房上位,由3個心皮合成,各有胚珠多數,花柱3個;分離蒴果,種子卵形。

生長習性

喜溫暖氣候,既耐寒又耐高溫,適應性強。莪菜莖葉柔軟品質好,是4厘米以上草、鯿魚喜食的青飼料。莖葉含乳白色汁,味稍苦。生產中主要用它來飼養魚種,因此在種植面積上應根據本場草魚種生產量而定。
莪菜喜溫暖濕潤氣候,四季可以種植,生長旺季在5~8月,最適溫度範圍20℃~28℃。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均可種植,但以排水性能良好的肥沃土壤為佳。

種植

莪菜可以直播也可移栽,生產上主要採用直播方式。莪菜的適宜播種期在3月中下旬,因其種子細小,幼苗的子葉小而薄,所以種植莪菜的土壤要整細耙平,並施足有機肥做基肥。除直播外,還有條播、點播和撒播三種方式,但以條播為好,既便於刈割與管理,產量也高。無論條播還是點播,都要先將種子拌入混合了鈣鎂磷肥的灶灰或細土中,再均勻播入條溝或穴內,播後不需蓋土,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0.5千克。
莪菜再生能力強,生長迅速,對肥料需求量大,為提高產量,除在播種時施足基肥外,幼苗期還要選晴天清除雜草,並結合中耕鬆土追施一次水糞肥,促進幼苗生長。莪菜的生長旺盛期為4月~7月,在5月初當莪菜長到40厘米左右時,便可第一次刈割,刈割時留茬3厘米左右,以後每隔20天可再次刈割,每刈割一次要中耕追肥一次,每次追肥667平方米用7千克~10千克尿素。莪菜的主要病蟲害是蚜蟲,發生時選晴天的下午噴施甲胺磷或氧化樂果等農藥防治。留種的莪菜一般在7月下旬,即刈割4次~5次後停止刈割,讓其自然生長。莪菜的開花時間長,種子成熟先後不一,為防止成熟的種子脫落,要隨熟隨收,以減少種子損消失。

套用

莪菜原為我國野生植物,經多年人工馴化選育,已成為一種適應性強,產量高,營養好,鮮嫩適口的高優質青綠多汁飼料,餵養家畜,家禽和魚類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