莢狀層積雲

形狀與莢狀高積雲相似的層積雲,雲體視角寬度大於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莢狀層積雲
  • 外文名:stratocumulus lenticularis
  • 相關術語:蔽光層積雲 層積雲
  • 學科分支:天氣學
描述,觀測與意義,

描述

莢狀層積雲是由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共同影響形成的,常為中間厚邊緣薄,形似豆莢,梭子狀的雲條,個體分明,分離散處。莢狀雲最容易出現在山地背風坡區, 且多出現在西南、正西以及西北背約25~35度上空。出現這類雲系時, 常從地面天氣圖上見到雨區一般在距本地200~300千米地方, 預示6~12小時內可受這片雨區影響, 農諺稱之為“天上豆莢雲, 天下雨淋人。”

觀測與意義

莢狀層積雲其內部通過迎風面的凝結和背風面的蒸發, 不斷地進行著新陳代謝, 以維持外觀上的常定狀態。因此, 雲狀雲位少變, 即使是在強風情況下, 也有固定的位置。它們常平行地排列于山脈上空, 清楚地表現了在氣流中的波形擾動。一塊莢狀雲可以維持形狀和位置不變達數小時之久。如圖1中的莢伏層積雲, 從17:30分開始生成, 一直維持到20:00以後。
圖1莢狀層積雲圖1莢狀層積雲
圖1莢狀層積雲
莢狀雲對未來天氣的指示意義, 中國一些氣象台站作過一些觀測分析。認為這種雲有時出現在好天氣下, 有時卻是壞天氣的前兆。因此尚需結合當時天空其他雲況的演變和天氣形勢來做綜合判斷。研究發現,莢狀雲對未來天氣的指示性同出現時山區風向相關較好: 在北風(北坡氣流)情況下出現莢狀雲, 未來多半是晴好天氣; 當在南風( 南坡氣流)情況下出現莢狀雲時, 未來24小時天氣一般會轉壞。前者多是處於高壓內或鋒後, 後者常在高壓後部、鋒前、槽前天氣由好轉壞時出現, 同時往往跟隨著有Ci(捲雲) 、Ac (高積雲) 系統地入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