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卡龍

莎車卡龍

莎車卡龍 清 長84cm 寬57cm 至今在南疆和東疆部分地區流傳,用於維吾爾族大型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及《刀郎木卡姆》伴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莎車卡龍
  • 類型: 古樂器
  • 製造年代: 清
  • 規格: 長84cm 寬57cm
基本信息,簡介,歷史,外形特徵,

基本信息

名稱:
主題詞或關鍵字: 樂器
出處: 中國古樂器
欄目關鍵字: 中國音樂
輔助分類項: 中國古樂器

簡介

卡龍演奏圖 現代卡龍張鋼絲弦17至22對,雙手各執一撥,左手中、名兩指之間兼執揉音器彈奏。音色清脆柔美。

歷史

卡龍,維吾爾族彈弦樂器。曾稱七十二弦琵琶、喀爾奈。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和田、麥蓋提、莎車、哈密等地。
莎車卡龍莎車卡龍
卡龍的名稱最早源於希臘。據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所著《樂師史》(成書於回曆1271年,即公元1854年)以及《拜凱史》、《突厥—韃靼史》等史籍記載,卡龍是著名的回鶻學者和音樂家艾甫納斯爾·法拉比(約870—905)創製的。他曾用此樂器演奏過《十二木卡姆》中最古老的《拉克》、《烏夏克》等大曲和間奏曲。在他所著的《音樂全書》中稱卡尤為“米茲阿夫”,當時有四十五條弦。以後流傳到阿拉伯廣大地區和東西方很多國家。公元1258年蒙古的旭烈兀西征,占領巴格達(中國史稱“報達國”),將阿巴斯王朝滅亡,曾帶回七十二弦琵琶。元代郭侃(郭寶玉之孫),曾隨同旭烈兀西征,《元史·郭寶玉傳》、元代劉郁《西使記》均記載此事。這種七十二弦琵琶可能就是卡龍傳入中國後的名稱。清代列入宮廷回部樂。清《欽定大清會典圖》:“喀爾奈,鋼絲弦十八,狀如世俗洋琴。刳木中虛,左直右曲,前廣後削,……以手冒撥指或以木撥彈之。”

外形特徵

卡龍音箱呈扁梯形,狀似半張揚琴,琴框桑木、核桃木製,面板、底板松木製。面板中間開一圓形音孔並嵌花朵狀音窗,右側設山口。琴左側板置拴弦釘,右側板置調弦鈕。面板左、右兩側分別置條碼、活動碼。張十六或十八組鋼絲弦,每組兩弦同音。前邊長42、後邊長72、寬 50、厚13厘米。本世紀七十年代改革製成的卡龍,外形不變,加大音箱以增強音量,張二十二對弦,最低音d,按七聲音階排列,音域d—d3,擴展為三個八度。
演奏時,琴置於木架或桌上,右手持竹、木製撥片或食指戴指套彈奏,左手持鐵制揉弦器(俗稱“推抹”)上下按抑或左右移動,產生各種裝飾音。右手技巧有單彈、雙彈、多彈和快彈等;左手技巧有實音、滑音、顫動音、壓弦顫音等。如今已發展為雙手各執一撥片,左手兼執揉弦器演奏。主要用於演唱《多朗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伴奏、合奏及獨奏。
莎車卡龍演奏莎車卡龍演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