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salsa)背景

莎莎(salsa)背景

與世隔離近四十年的古巴,一個加勒比海上的島國,孕育全球品質第一的雪茄,更是流行音樂:頌 (song)、倫巴 (rumba)、曼波 (mambo) 以及莎莎音樂(salsa)的發源地。

古巴
的演變,對音樂的發展影響深遠。兩百年前古巴是西班牙殖民者運輸金礦的航海轉運站,
船隊停泊靠的就是木製釘子將所有的船連結起來,西班牙水手及非洲來奴隸將釘釘子敲打的
聲音,像變魔術般的轉變成奇妙的節奏,也就是現今拉丁音樂韻律節奏的起源。十九世紀的
古巴是世界主要的糖業出口國,因農業勞力需求,大量的非洲奴隸被販賣於此,非洲鼓樂以
及崇拜多神的非洲祭祀典禮也因此傳入古巴,成了今日莎莎音樂的主要推動力。
莎莎源自於頌樂,它結合了非洲強有力的韻律以及古巴東部聖地牙哥 (Santiago) 的西
班牙農村山歌,頌樂是許多拉美樂風的原型,也是恰恰恰 (cha cha cha)、曼波 (mambo)、
莎莎的源頭。30年代,巴蒂斯 (Batista) 執政期間與美國的關係十分密切,全國的主要產
業皆由美國資本家所壟斷,當時湧入相當多的美國觀光客及從事投資的商人。哈瓦那的酒吧
、夜店為當時上流社會的交誼場所,大環境的刺激下創造出結合多種元素的莎莎,並藉此推
向美國及全美洲。70年代古巴革命的成功以及卡斯楚的專政,許多古巴藝人流亡至美國,更
將古巴歌謠及拉丁節奏散播全世界,紐約可說是拉丁音樂藝術及舞蹈的大熔爐,發展出紐約
莎莎。被喻為『莎莎女王』庫魯絲 (Celia Cruz) 在紐約高唱莎莎的同時,美國對古巴的制
裁絲毫未減,古巴境內樂人聲音的傳播受到阻礙,世界對這個隨菸草、蔗糖輸出無數歌謠的
加勒比海島國逐漸淡忘;波多黎各樂人取代了古巴樂人在拉美樂壇的地位,在全世界演奏商
業版的古巴歌謠。有趣的是,政治上的對立在也表現在古巴莎莎與紐約莎莎,夾雜著對立與
競爭關係。90年代隨著卡斯楚的開放觀光,歐美的音樂製作人、唱片公司紛紛來到古巴尋寶
,重溫古巴音樂的黃金年代,以傳統而非商業拉丁音樂再現世人,90年代的古巴頌樂再度耀
眼於世界樂壇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