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紙

莎草紙

莎草紙(suō)是為古埃及人廣泛採用的書寫載體,它用當時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紙莎草的莖製成。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開始使用莎草紙,並將這種特產出口到古希臘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區,甚至遙遠的歐洲內陸和西亞地區。對古代寫在莎草紙上手稿的研究,或稱為紙莎草學,是古希臘古羅馬歷史學家的基本工具。

“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類似於竹簡的概念,但比竹簡的製作過程複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莎草紙
  • 外文名:papyrus,πάπυρος
  • 產地:埃及
  • 分類:工業技術(造紙術)
  • 歷史:公元前3000年
詞語來源,歷史沿革,製作方法,代表作品,紙莎草紙畫,紙莎草船,消失原因,相關詞條,

詞語來源

莎草紙在英語中寫作papyrus,它是希臘語πάπυρος(papuros)的拉丁文轉寫,這也是英文中“紙(paper)”一詞的詞源。據說古埃及人將莎草紙稱為pa-per-aa,意思是“法老的財產”,表示法老擁有對莎草紙生產的壟斷權。不過迄今並沒有發現提到這一說法的古代文獻。埃及語中莎草紙被稱作wadj[w3ḏ],tjufy[ṯwfy],和djet[ḏt]。實際上,希臘語的papuros和埃及語並沒有什麼已知的聯繫。
莎草紙

歷史沿革

古埃及人很早就發明了莎草紙,用紙莎草製成的書寫介質作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埃及博物館陳列的各種紙莎草紙文書和圖畫最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在人類造紙術極其落後的古代,埃及紙莎草紙在乾燥的環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點,一度使其成為法老時期重要的出口商品,遠銷至古希臘、古羅馬等歐洲國家,歷時3000年而不衰。
莎草紙
莎草紙一直使用到8世紀左右,後來退出歷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紙一直使用到9世紀才被從阿拉伯傳入的廉價紙張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紙和牛皮紙已經在很多領域代替了莎草紙,因為它們在潮濕的環境下更耐用,而且它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生產。在歐洲,教會直到11世紀左右依然在正式檔案中使用莎草紙。現在留存下來最近的具有確切年代的莎草紙實物檔案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書寫於1087年的阿拉伯文獻。拜占庭帝國直到12世紀依然在使用莎草紙,但是沒能留下實物。
紙莎草紙莎草
莎草紙消亡以後,製作莎草紙的技術也缺乏記載而失傳。後來跟隨拿破崙·波拿巴遠征埃及的法國學者雖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紙的實物,但也沒能復原其製造方法。
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師哈桑拉賈(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從法國引種回埃及的紙莎草,重新發明了製作莎草紙的技術。
2016年7月,埃及博物館舉辦特展,首次展出一批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紙莎草文獻。

製作方法

生產莎草紙的原料是紙莎草的莖。先將莎草莖的硬質綠色外皮削去,把淺色的內莖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長條,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後,將這些長條並排放成一層,然後在上面覆上另一層,兩層薄片要互相垂直。將這些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趁濕用木槌捶打,將兩層薄片壓成一片並擠去水分,再用石頭等重物壓(今一般用機器壓制),乾燥後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紙的成品。由於只使用紙的一面,在書寫的一面要進行施膠處理,使墨水在書寫時不會滲開。
莎草紙畫莎草紙畫
古埃及人最初是將紙捲成捲軸使用的,後來為了方便,就裁為一張張的以便製成抄本,這樣,書本就出現了。如今莎草紙偶爾還用於繪畫,但水質的顏料會使紙張變形。
莎草紙在埃及的乾燥氣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但是它在潮濕的環境下很容易被黴菌毀壞。因此,當希臘和義大利曾大量引進使用的莎草紙最終大都損壞的時候,在埃及還能發現保留下來的紙草書卷,例如Elephantine papyri、在奧克西林庫斯(Oxyrhynchus)的著名發現以及拿戈瑪第經集(Nag Hammadi Codex)。

代表作品

紙莎草紙畫

方寸之間,也可以是十米長卷,與木乃伊一樣長久,卻比金字塔更加絢麗斑斕;傳承數千年,唯其獨有,久藏不變,千年不腐。這就是紙莎草紙畫。縱使過去了幾千年,在埃及,製作紙莎草紙畫的每一個步驟都不曾變過。並且,只有以尼羅河兩岸採摘的紙莎草為原料,嚴格按照與古埃及完全相同的程式手工製成紙莎草紙,再由傳統畫師用紙莎草筆精心繪製,才能得以生成。千塔之城—開羅,最著名的汗·哈利利市場裡,或者舊城的街邊,大名鼎鼎的紙莎草紙畫隨處可見。大小各異的畫店,牆壁上滿是草紙畫,裝裱起來的畫框一個不落地全部保留著莎草紙原有的毛邊。金字塔法老墓壁、神廟廊柱上彩繪的神話傳說,或者古埃及法老時期生活宗教、狩獵征戰的情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燈光映襯下,色彩艷麗,金碧輝煌,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另一世界。
淺黃色粗紋紙上,一顆大大的洋槐樹上停著色澤各異的鳥兒,四隻頭朝東,開始是怯生生的幼鳥,之後是初生牛犢般,炯炯有神再到壯志未酬,最後那隻則淡定自若,頭朝向西,坦然地面對著死亡。生命之樹上,五隻鳥兒五種神態,精緻地濃縮了人的一生。這幅叫做《生命之樹》的紙莎草紙畫在開羅城中少說也有上百張,不過,絲毫不必擔心畫面的著作權,因為,紙莎草紙畫原本就是有故事的臨摹!
一張張留著植物原始形態和粗糙肌理的臨摹,將古埃及文化展示得淋漓盡致:弓著身體的天神之下是家園和各式人群,還有立著林林總總的樹木和動物,那是神在用身體保護著古埃及人的生活;一張椅子上,王后在給法老王的胳膊敷藥,椅子後面是椰棗樹和紙莎草,地面上是獅子和蛇,天空中飛著錦雞和白鶴……泛黃的紙張,褶皺的外表,神秘精美的圖案毫不吝嗇地透露著歷史的久遠。
儘管,古埃及人在4000多年前就擁有了色彩和構圖技法講故事的本領, 但是,在草紙上作畫,卻可想而知,比在光潔滑溜的紙漿紙上揮毫潑墨更加困難。天然的紙莎草紙結實耐用,色澤古雅而柔和,可深可淺,偏黃偏紅,有點兒類似中國古畫年深日久之後的成色。畫筆亦為紙莎草柔軟的莖稈削尖而成,畫面則以線描為主,力求勾畫準確。畫中的線條很少尖銳鋒利,絕不夾雜任何情緒,也缺少中國的毛筆那樣豐富的變化與表情,中間亦只有平塗色彩。藝術總是在限定中創造自己!也許,這也正是一直以來埃及繪畫分外簡潔、凝重和古樸的原因。
不論如何,藝術總是源於生活,只是,這句話在開羅更容易得到驗證。紙莎草紙畫最早只有紅、黑兩色,紅是磚紅,黑是中國的墨色,主要用來填實和勾勒形象輪廓。隨著畫師的增多和紙畫內容的繁華,作畫的顏料變得豐富起來,色彩也愈發五光十色,顏色多以金、藍、紅、赭為主,絢麗明朗,富於裝飾意味,與早期中國工筆重彩十色酷似。不過,所有的顏料均由動植物和礦物為原料特製而成:綠來自綠松石,藍來自孔雀石,黃來自藤黃,紅來自赤鐵石,黑來自煤精石。純天然的植物汁液與礦石粉混合之後,便能呈現出金屬般的光澤,長久不褪色。所以,世界上最古老的紙畫—早在第三王朝的美杜姆金字塔里出土的紙莎草紙畫《美杜姆的鵝》,即使距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不但紙質絲毫無損,色澤亦絢麗依舊。如今,不論在亞歷山大圖書館還是在開羅博物館,很容易看到數千年前古埃及紙莎草畫的精品,一張張紙莎草畫生動地描述著古埃及人的服飾、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祭祀供品、動物與人的關係,只是,從古至今,似乎所有的畫面都在表達古埃及的生活與神話,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紙莎草船

盛產於埃及與中東的紙莎草,以其製造的紙莎草紙聞名於考古學界,古埃及大量文獻都記錄在這種書寫載體上,並得以保存至今。然而,這種毫不起眼的植物,卻有另一種偉大的功能被世人遺忘了。數千年前,古埃及人正是藉助這種植物造的船而航行於尼羅河上,並極有可能到達更遠的地方,傳播他們偉大的文明。
莎草紙

消失原因

猜測一:是因為造紙原料根絕所致
紙莎草紙的造紙原料是單一的,即一種叫紙莎草的綠色植物,主要生長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沼澤中。它生長茂密,高達2米以上,莖可做筆,莖髓可造紙,根部可作燃料,故深得古埃及人的喜愛甚至崇拜,是古埃及人所崇拜的三種植物之一,即紙莎草、荷花、棗椰樹。這種植物在蘇丹烏干達的小部分地區也能生長,但產量有限。後來,尼羅河兩岸多次被清理,紙莎草不再生長,莎草紙隨之絕跡。
猜測二:是因為受到人類更加先進的造紙術的衝擊
隨著人類造紙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中國造紙術的發明,人們可以就地取材,擴充了原料來源,降低了造紙成本,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因此,當中國的造紙術在公元8世紀時傳至包括埃及在內的阿拉伯世界後,便逐漸取代了埃及傳統的、原料單一的紙莎草造紙術。
猜測三:是因為無法尋覓到有關古埃及造紙工藝的資料
埃及紙草造紙術失傳達1000多年之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曾有不少人試圖恢復紙莎草紙的製作。然而,考古發現的紙莎草紙雖不計其數,但關於造紙工序卻未見詳細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