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窠鄉

莊窠鄉(Zhuangke Xiang)位於太行山東麓丘陵地帶,距曲陽縣城7千米。面積23.1平方千米,人口1.13萬人(2002年)。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莊窠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窠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面積:23.1平方千米
  • 人口:1.13萬人(2002年)
簡介,沿革,代碼,人口民族,歷史文化,

簡介

曲陽縣莊窠鄉

沿革

1962年建莊窠公社,1985年改鄉。1997年,面積23.1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莊窠、西泉頭東泉頭、賈莊、馬家岸、葛條溝北蘇家峪南蘇家峪、洪山9個行政村。

代碼

130634202:~200賈莊村 ~201東泉頭村 ~202西泉頭村 ~203莊窠村 ~204葛條溝村 ~205洪山村 ~206北蘇家峪村 ~207南蘇家峪村 ~208馬家岸村

人口民族

多數是漢族,另有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以及壯族苗族土家族

歷史文化

莊窠村,始建於唐朝,因在岬下村(今賈莊村)之南,稱岬南里,有蔡氏、馮氏、鐘氏,後因戰亂蔡氏西遷紙坊村,馮氏北遷靈山,鐘氏西遷建鐘家村,村落荒廢,明朝中期,陳氏自賈莊村南遷古岬南里,建村落,始稱莊窠村。
賈莊村,始建於漢,稱岬陽里或岬下村,明初因賈麟之子曾在此建立莊園,改稱賈莊村。該村姓氏為邵、陳,邵氏為本村土著,出自范陽邵氏,先祖乃燕國邵公奭,漢元狩元年自涿郡范陽縣遷來。陳氏是該村第一大姓,宋朝太平興國年間自龍泉鎮陳村(今澗磁村)遷來。
東泉頭、西泉頭,二村,陳氏亦從賈莊村遷來,原稱河溝村,清末進士陳洪範出自西泉頭村,他認為河溝村這個村名不雅,故更名為泉頭村。
馬家岸,始建於明末清初,馬氏自輝嶺村遷來。
葛條溝,始建於金,劉氏建村,元時,王氏自北南莊村遷來,成為第一大姓,清中葉,又有劉氏自青羊觀遷來。
蘇家峪村,蘇家峪村原有二村,始建於唐,稱南北莊窠,楊氏為土著,後因瘟疫,楊氏絕嗣,元仁宗年間,濟瀆澗村(今南水見村)蘇氏在南北莊窠故地制菜園,始稱蘇家峪,明正統年間,中山白氏兩支族人自阜平縣白家峪遷入曲陽,一支居李家窪,一支在蘇家峪建村,稱蘇家峪村,後居蘇家峪的白氏兄弟二人不和,老大白成萬居蘇家峪村北——古南北莊窠一代,老二白君萬居蘇家峪南側的桑園,蘇家峪遂成南北二村。
洪山村,原為東洪山村、西洪山村,五代之前是否建村未知,至五代時期,該村西側的廟兒嶺上曾多次發生鏖戰,至今多有屍骨。明萬曆年間,范、郝二姓自敦信鄉(今靈山、郎家莊、范家莊一帶)遷來,在蘇家峪東菜園建村,稱洪山村,後米姓自米家崗遷來。清朝初年,李氏四兄弟逃荒至此,想落腳洪山村,范郝米三姓不允,李氏不得已另建新村,稱東洪山村,清末民初,二村合併為洪山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