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王村

莊王村地處鄭州市的西北角,高新區管轄的最北部,溝趙鄉的東北隅。北部是索須河,隔河相望就是古滎鎮管轄範圍,東部歸老鴉陳辦事處管轄。莊王村於1958年發掘出仰韶文化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王村
  • 外文名稱:zhuangw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所屬地區:中國河南
  • 政府駐地:鄭州高新區雙橋辦事處莊王村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50000
  • 地理位置:鄭州市長椿路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4000餘人
  • 方言:鄭州方言
  • 著名景點:后庄王遺址
  • 車牌代碼:豫A
基本概況,歷史概況,地理位置,建制沿革,黨政建設,地理自然,風景名勝,人口與姓氏,

基本概況

莊王村委會由后庄王、前莊王和於村三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設在后庄王,村內共設6個村小組,其中后庄王3個、前莊王2個、於莊1個。莊王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22公里,土地面積約5平方公里。

歷史概況

據口述和史料記載,王姓占莊王人口的近六成。歷史上,也因王姓人口的增長,才有了莊王這個村莊。莊王的歷史,就是王姓人口的發展史。王姓是同一位元始祖的後代,都是伴隨著王姓家族發展起來的。
莊王村的王姓祖先可追溯到1466年,成化二年。明朝時期,連續18次大規模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向外移民,最後一次移民後的第50年,明朝成化二年(公元1467年),王姓先祖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了鄭州的西北偶,明朝時期的韓劉村落戶。也就是前、后庄王村共同的元始祖。
清朝崇德年間,元始祖的第七代傳人,來到湯羅村,這就是前莊王村王姓的先祖。到第八代,前莊王的王姓分為四個分支,一直延續到今。元始祖的後人,己以前莊王村傳承了21代。前莊王、后庄王村分別稱作湯羅村、韓劉村。湯、羅、韓、劉作為四大姓居住在這裡,並以此為村名,清朝雍正年間,兩個村莊的王姓人口增長,兩個村莊同時易名。韓劉村改名為后庄王。到2015年,前、后庄王共同的王姓始祖,元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己經550年了。前莊王的王姓始祖,從后庄王遷到前莊王已360年;湯羅村改名為前莊王己有300年歷史了。

地理位置

莊王村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

建制沿革

前莊王、后庄王、於莊,歷史上長期隸屬滎澤縣管轄。
1931年,滎澤縣和河陰縣合併,歸河陰縣管轄。解放後歸鄭州市管轄。
1953年,劃歸鄭州市郊區。
1958年,歸屬古滎公社。
1963年,劃歸祥營公社管轄。
1965年10月20日,祥營公社更名為溝趙公社,莊王村歸溝趙公社管轄。
1983年郊區撤銷。劃歸中原區溝趙鄉管轄。
2003年9月,由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開發區管理。
2011年,為加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城建設,推進城中村改造、合村並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黨委、管委會決定,在原建制的基礎上,設立莊王、溝趙、楓楊、梧桐、雙橋等5個管區,莊王村的三個村,劃到雙橋管區。

黨政建設

莊王黨支部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截止2016年共發展在冊黨員99人(不含在外工作人員和過世的黨員)。莊王村黨支部設:黨支部書記1人,黨支部副書記1人,組織委員1人,宣傳委員1人,紀檢委員1人,黨小組組長6人。
莊王村黨支部自2011年8月由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溝趙辦事處莊王村黨支部變更為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區雙橋辦事處莊王村黨支部。
2014年11月9日,第八屆莊王村黨支部成立。

地理自然

莊王村位於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開發區的北部,西四環和北四環合圍的連霍高速
以北的區域內,與惠濟區師家河村隔河(索須河)相望。歷史上,長期隸屬滎澤縣管轄。解放後,歸鄭州市管轄。前莊王、后庄王、於村作為一個基層組織,同屬一個大隊、村委會,一直隸屬溝趙公社、溝趙鄉、溝趙辦事處領導。隨著鄭州市郊區、中原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開發區等區級管轄的變化而變化,是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雙橋辦事處管轄的一個行政村。下轄前莊王、后庄王、於村三個自然村。
在2001年鄭州市城市擴建(城鎮化建設)以前,屬於農村地區。莊王村的三次變遷主要與河道有關。在莊王村的西北方向有一條索須河。索須河屬準河流域賈魯河水系,由索河和須水河匯流而成,兩河匯流後為索須河。索須河屬季節性河流,流經中原區、惠濟區入賈魯河。索須河的東西向南北轉折處,由南至北的大溝之間,就是莊王村所在地。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土地平整運動,溝溝壑壑消失。以至於80年代出現了嚴重的內澇,重修水溝進行排水。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引黃入鄭的工程,對莊王村的影響較大。莊王村作為沉沙地,出現了地上渠的河渠。因為是磚砌的,所以經常出現滲水現象。

風景名勝

后庄王遺址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約20公里的溝趙鄉后庄王村東北的崗地上,現存面積約5萬平方米,崗高約5-10米,索須河緊靠土崗北側由西向東流去。
1958年2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曾在遺址南部進行考古發掘。1976年6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鄭州市博物館進行了第二次發掘,前後兩次總計發掘面積約600多平方米。根據地層疊壓與打破關係,以及各期陶器的特徵,初步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出土的生活用具(包括葬具)主要是陶器,有鼎、罐、小口尖底瓶、釜、瓮、缽和器蓋等。以泥質紅陶與砂質棕陶最多,泥質灰陶較少,有部分白衣彩陶。出土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其次是骨器。器形有斧、鏟、刀以及骨鏃、骨針、陶紡輪和陶彈丸。另有骨簪與殘陶環。中層:出土的作為生活用具的陶器有鼎、罐、瓮、缽、尖底缸、平底缸、尖底瓶、碗、器蓋等。陶器仍以砂質棕陶和泥質紅陶最多,泥質灰陶次之,並有一些施白衣繪紅彩與黑彩的彩陶。此期的瓮棺葬出土數量較多,用作葬具的陶器種類也比較多,有尖底罐、尖底瓶、平底缸、瓮、罐、缽、盆、鼎、器蓋等。此期的生產工具中,石器有鏟、斧、刀、鑿、紡輪以及骨鏃、陶彈丸和鹿角錐等。上層:陶器有鼎、砂質罐、瓮、泥質罐、缽、小口尖底瓶、豆、碗和器蓋等。泥質灰陶較多,砂質與泥質紅陶與棕陶較少,部分泥質紅陶繪黑彩。器表紋飾有繩紋、弦紋、鋸齒紋與附加堆紋。生產工具中石器有鏟、斧、鑿、刀、彈丸以及蚌鐮、骨鏃、陶紡輪等。另有石環、陶環與蚌環等。該遺址屬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處原始聚落遺址。1963年6月20
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被列為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口與姓氏

莊王村共有990餘戶家庭,4000餘人。其中王姓占總數的56%。莊王村的姓氏繁多,有王、韓、李、孟、潘、賀、弓、馮、竇、程、田、楊、林、蘇、於。
后庄王以王、韓、李、孟、潘、何姓為主。前莊王以弓、何、馮、竇、程、田、楊、高、林、蘇、於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