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夏故居

莊夏故居

莊夏故居錦繡莊,俗稱莊府,位於今永春縣湖洋鎮玉柱村蓬萊山南麓。 錦繡莊建於宋代,歷代有重修,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正門、兩廂、正廳組成。五開間,三進深,寬14.65米,深18.9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莊夏故居
  • 外文名稱:莊府
  • 地理位置永春縣湖洋鎮
  • 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
莊府介紹,四周環境,歷史,現況,

莊府介紹

故居單檐歇山頂、磚木結構,前落三個門,呈凹字形,正門兩邊的壁垛都是用精雕岩石作花框形砌築。壁垛的四邊,用精雕花草禽獸之輝綠岩砌成花框。垛中鑲嵌一塊八角形、六龍透雕之青草石花窗。除窗和框用輝綠岩外,壁中垛都用白色細雕之花崗岩石板砌成。綠白相間,色調鮮明和諧。兩旁下壁垛,用整塊花崗岩石板,上面各浮雕一隻麒麟,左右舉頭相顧,形成對稱的圖面,形式十分協調。邊門設凹入的左右兩邊,右邊門頂上是“御墨”匾,左門是“錦繡”匾。
出大門左右兩開間牆壁,用紅磚砌成圖案,下牆基座是用白花崗岩條石砌築,白里疊紅,俗稱“出磚入石”,古樸大方,很有閩南建築風格。大門前有一對方形石柱,上刻對聯:“自唐代發祥以來,看鼎甲簪纓鵲起蟬聯,靈鐘錦繡無雙地;由閩中著姓而後,任吳齊浙粵支分派衍,本溯桃源總一家。” 走進正中大廳,五開間,五進深。
左右兩邊各有一間居室。大廳的左壁寫“忠孝”兩字,右壁寫“廉節”兩字,這是莊氏的家訓。大廳中柱的對聯是:“賜第沐皇恩,前少師,後冢宰,五邑衣冠推錦繡;入廟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孫,一朝簪笏半雲。”這副對聯高度概括了桃源莊氏的光輝歷史。

四周環境

莊府背負三台,前案小錦繡山,山勢不高,雋秀清麗,特具靈異。前面有個水泥埕。埕的前面是一塊方形的水田,面積1000平方米(舊為一畝半),俗稱“印墩”,據說可以使子孫世代為官。厝的右邊是一座小山丘,稱為困牛形。左邊的小山丘稱對面山。兩座小山丘就像兩隻臂膀伸出,抱住前面的“印墩”,這景物真是天造而非人設。
莊府的四方形勢是這樣的:湖洋溪從前面約1公里處自北往南流,東邊的群山起伏,有的像“飛鴉落林”,有的像“燕子歸巢”,有的像“飛鳳展翅”。正大門兩邊的石鼓,是用輝綠岩雕成的,鼓面呈螺旋形,鼓旁前緣雕兩隻梅花鹿,右者回頭俯視,好像尋找食物,左者昂首直觀,好像向天長鳴,形態都栩栩如生。大廳有四對柱礎,前檐一對是現代雕刻的,其餘三對都是舊物,都有300多年的歷史。一對是八角形,各邊相對稱,雕花草和駿馬馱文房四寶。一對是束底鼓形,上面各雕著花草文具。還有一對是圓筒形,沒有什麼雕刻物。

歷史

大廳中的左邊,懸有明萬曆丁未年(1607)莊安世“狀元”匾,萬曆癸丑年(1613)莊奇顯“榜眼”匾,萬曆己未年(1619)莊際昌“狀元”匾;右邊則有清乾隆己未年(1739)莊有恭“狀元”匾,乾隆甲戌年(1754)莊存與“榜眼”匾,乾隆丁丑年(1757)莊培因“狀元”匾。明清兩代,萬曆、乾隆兩朝,在150多年間,莊氏總共有4個狀元、2個榜眼,成為莊氏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

現況

在故居的門前右側,靠牆壁立著一方古石碑,碑文的內容,主要是記載這座故居和先輩墳塋的變遷情況。莊府人在湖洋街定居謀生,人口已經增至70多人了,故居現由兩位老年人看管。莊夏故居於2002年1月24日被永春縣人民政府列為第四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