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對聯

莆仙對聯

莆田福建省地級市。因多荔枝,故又稱“荔城”。歷史上稱興化、興安,又稱“莆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莆仙對聯
  • 地理標誌莆田
地理簡介,歷史文化,

地理簡介

莆田莆仙”,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3年國務院批准建立地級市,下轄城廂區、涵江區、仙遊縣、荔城區、秀嶼區。全市陸域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莆田人不僅創造了中國科舉史的奇觀,現在和歷史上都人才輩出,自古就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

歷史文化

一地人文興盛與否,常體現在該地的活文化上。莆仙的名聯妙對正是這樣一種活文化。筆者蒐集了多副對聯並附以簡評,供我市父老鄉親欣賞。下面所列對聯,其成就未必最高,但涵蓋面廣,稱得上是莆田文化的一道微縮景觀。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清代興化知府張廣業手書(或說明代已有此聯)並懸掛於古譙樓,高度概括了莆陽的物與人。上聯詠物,評介莆田最知名的水果。莆田唐始植荔,宋朝盛種,明代甲天下,至今譽稱“荔城”。下聯寫人,梅妃原名江采萍,是唐玄宗愛妃,因酷好梅花,人稱梅妃。梅妃勸玄宗“調和四海”,勵精圖治。楊玉環入宮後梅妃失寵,安史之亂中,梅妃忠貞守節,投井自盡。梅妃貌美多才,有多首詩賦在宮中傳誦,是福建首位女詩人。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南宋高宗對興化人一榜獨攬“四異”(狀元、榜眼、榜尊、榜幼)的科舉奇觀感到驚訝,詢問“卿土何奇”,本聯即榜眼陳俊卿的答語。它不是嚴格的對聯,但卻是最能闡釋文獻名邦精神的格言和府訓,是興化教育的口號和學子進取的座右銘,對今日莆仙平民子弟仍有不可低估的激勵作用。莆田雖有“福建四大平原”之一的興化平原作為經濟基礎,舉子也多出於地主富農及書香門第,但人多地少且境僻路遙,多數莆仙學子仍算得上是逆境成才的。
【壺公山下千鐘粟,延壽橋頭萬卷書。】南宋理學家朱熹為莆田徐氏題詩中的名句。壺公山是莆田地標性名山,山下南洋平原是莆田重要的農作物產地。延壽溪則是莆田三大溪流之一,也是開發最早的溪流,文化沉積極為豐厚。唐吳興曾在此築陂並開發北洋,宋李富創建了延壽橋,宋狀元徐鐸在橋畔建“萬卷書樓”並吸引了鄭樵等學者到此樓借閱。另說,延壽溪徐氏後遷至壺公山下,勸學歌中又有“書中自有千鐘粟”句,則該聯上下句均可指莆田的藏書盛況。興化興盛的藏書風直接促成科考的興盛,而營造科考環境的正是這“千鐘粟”與“萬卷書”。
【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彀,gòu,圈套、羅網。宋神宗詩句。下聯是對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語的化用,上聯則特指興化府“一科兩狀元”(徐鐸中文狀元,薛奕中武狀元)的科甲佳話。後民間又傳說,文武狀元同時回鄉,為誰的船隻該先行爭執不下,最後決定以作對子決輸贏,薛奕出上聯“二舟同行,櫓速(魯肅)哪及帆快(樊噲)”,意即“文不及武”。徐鐸無法對出,薛奕也不忍為難他,兩人遂並舟齊進。十餘年後徐鐸終於對出下聯“八音齊奏,笛清(狄青)怎比簫和(蕭何)”。遺憾的是,薛奕已為國捐軀多年。
【雨落仙遊東西鄉,水淹莆田南北洋。】對仗工整的莆仙民諺。仙遊境內多山,驟遇暴雨,山洪即灌入東西鄉平原,繼而匯聚木蘭溪。木蘭溪中游坡度小,若遇海潮頂托,洪水往往漫進兩岸的南北洋平原。宋代木蘭陂建成後,兼備擋潮、排洪、灌溉等功能,化水害為水利,使南北洋平原一變而為莆田的糧倉。
【三紫三山三及第,九鯉九湖九神仙。】關於地方掌故的對子。相傳莆田華亭三紫山下有三位書生,才高八斗而屢試不第,回鄉後自評為三及第(狀元、榜眼及探花)並耕讀於三紫山。書生的遭遇和志向感動上天,死後被封為三山之神。莆田科甲鼎盛,華亭古稱文賦里,才高而落榜者並不鮮見,該傳說有一定根據。仙遊九鯉湖漢代九兄弟跨鯉成仙的故事更是遐邇聞名。三紫山與九鯉湖分別是莆仙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觀,兩者山脈相連,典故並聯,各有其美,相得益彰。
【仙遊仙遊騎石馬,(無固定下聯)】流傳於莆仙民間的名聯,因缺下聯而被稱“絕對”。第一個“仙遊”指“神仙遊覽”,九仙之游是仙遊縣名的來歷。第二個“仙遊”為縣名,“石馬”則是該縣內的一個村名。由於暫無下聯,它反給人們留下如“維納斯斷臂”一般的懸想。近經仙遊某家具廠“百萬巨資懸賞下聯”的廣告運作,該聯幾近家喻戶曉了。
【女子獨行隨橄欖,先生欲去掛石榴。】典出明代莆田狀元柯潛。柯潛幼愚,以至於不知“天”之對“地”,在旁人暗示中竟出現“‘天’對‘雞屎’”的笑話。塾師怒而離去,柯潛不捨,出門撞見壺公山霧散景象,一時“聰明花”大開。先生想給柯潛一個機會,恰逢一村姑挑橄欖路過,便出上聯“女子獨行隨橄欖”,柯潛見先生挎包上有一石榴圖案,便對曰“先生欲去掛石榴”。不但對仗工整,且按官話中的“誰敢攔”與“我實留”也能相對。柯潛因此留住了先生,後高中狀元。此典不可深信,但該聯既概述了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又有諧音雙關的意趣,故人們寧信其有並樂為傳布。 (卓梅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