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池社區

荷池社區

荷池社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中心、泉港區黨委政府所在地。古時此處有一個大池塘,泉源不涸,池中荷花常年盛開而著名於民國卅三年(1944年)在此設定荷池保,其荷池名稱沿用至今。荷池社區總人口6800人(其中荷池4000人,新遷入2800人),15個居民小組和4個住宅小區,面積0.85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荷池社區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中心
  • 河池名:民國卅三年
  • 創建時間:1944年
  • 人口:6800人
  • 面積:0.85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歷史人文,名勝古蹟,

基本概況

荷池社區四周公路環繞,高樓林立,交通方便,為泉港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商投資最佳地段。社區居民以傳統手工作業為主。隨著開發建設不斷深入,第三產業方興未艾,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區位優勢和土地資源賦予社區迅速興起的強勁動力。社區現有6家居辦企業,其中福寧石材廠年產值3500萬元,年上繳國家稅收120萬元﹔綜合食品廠是全區最大的麵包糕點生產批發廠商。社區正在建設中的30畝備用場地,將為入駐泉港的建設施工單位提供租賃方便。1996年以來,有30個建設項目入駐本社區,其中有泉港區黨委政府各部門、政法機關、工商企業、文化醫療、金融郵政、房地產開發等。開發建設的偉大成果,給古老的荷池注入新的勃勃生機。
荷池社區
荷池村海浦荷池村海浦

歷史人文

荷池社區(荷池村),古稱何厝村。居民姓鄭。鄭氏,乃中華望族,周朝鄭桓公後嗣。鄭桓公第56代裔孫——唐朝太府卿鄭露等三兄弟輾遷至莆田南湖居住,在莆仙一代傳播儒學。何厝村鼻祖鄭谷弦乃鄭露後裔,於明洪武初年徙遷惠安古八都蔡林鋪狄林社牛坑村(明朝行政建制,現已廢村),後轉鄰地何厝村,至今繁衍24世,已近600年光景。因何厝地理與蜘蛛結網和鄉村對面蓮花山之風水有關,故民國末年將何厝更名為荷池,該地名沿用至今。2003年6月經上級政府批准撤村委會改為社區居委會。明、清屬七都安埕鋪,民國屬圭峰鄉荷池保。1949年冬起先後屬八區、十區、十二區為荷池鄉。1956年改屬南埔區蓮華鄉。1958年起先後屬超先公社,山腰公社置荷池大隊,1985年改設為山腰鄉荷池村委會。古時此處有一個大池塘,泉源不涸,池中荷花常年盛開而著名於民國卅三年(1944年)在此設定荷池保,其荷池名稱沿用至今。
荷池社區

名勝古蹟

天妃宮
建築面積226平方米,系閩南唯一一座敬奉著三尊媽祖且傳承香火最早的宮宇。民間相傳鄭氏原本不奉敬媽祖。由此可見,何厝鼻祖移居此地後並非建造《天妃宮》,這與何厝族譜記載天妃宮系鄭人居此之前何厝宋朝薛氏家族所建相吻合,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天妃宮》對研究媽祖文化在泉港乃至閩南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荷池社區
狄林社
據明嘉靖惠安縣誌記載﹕何厝為古八都蔡林鋪狄林社,狄林港(現為荷池溪)末端與沙格至黃崎門40里水路中部接壤處有一片淺水海域(現為荷池埭埔池)。荷池《狄林社》是一份探索和研究閩南沿海地理變遷和文化脈絡的永久歷史標本。
《觀音宮》
尊奉觀音菩薩,為泉港區合法宗教活動場所。《觀音宮之清源庵》成為聞名遐邇的社會慈善機構,每年接納眾多海內外同胞和人士的捐助,為泉港區的慈善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鄭氏宗祠》
泉港區革命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始建於明天順年間,建築面積1061平方米,為四進五開間硬山式屋頂結構,氣勢宏偉。土地革命戰爭、國共合作、解放戰爭期間,《鄭氏宗祠》兩度成為中共惠安縣委特支駐地,中共地下黨員唐言福、李秀、朱漢膺等在這裡開展革命活動。現立革命紀念碑一尊。《鄭氏宗祠》對研究中共泉州惠北地下黨鬥爭史有一定價值。
【名人逸事】
鄭耀星,明崇禎庚午年(1630)第38名舉人,累官至“卿進士通儀大夫、山西道監察御史、內閣中書、監軍”。何厝鄭氏族譜記載“李自成打入京城後,崇禎皇帝惶恐不安,鄭公作為朝廷內閣中書,對明皇忠貞不二,擁戴有加。鄭曰﹕君恐,臣豈可安心!明皇聞之大喜,加封之“監軍”,遂托太子於鄭公﹔後崇禎自盡於北平煤山,明滅﹔鄭公耀星墓葬於壩頭古縣山。”鄭應耀,字世賢,清光緒庚寅年(1890)進士(鄭氏家族記載系清光緒新科武進士)。官授“補中軍府、欽點營用守備”。鄭耀星墓葬於仙遊縣新鄭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