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古城公園

荊州古城公園

荊州古城公園以荊州古城牆為依託,以“泛舟護城河,碧水浮城樓,笑語揚無庭,其境入畫圖”的荊楚水鄉園林意境為目標,以三國文化荊楚文化為文脈,運用傳統園林手法,把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有機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州古城公園
  • 地理位置:荊州
  •  屬性:傳統園林手法
  • 數量:80餘種
全園共植樹木80餘種6萬餘株、草坪7公頃。綠化配置以喬木為主,喬、灌、草結合,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合理搭配,園林小品、花壇點綴其間,綠地率達72%,綠化覆蓋率為91%。古城公園全長10.8公里,規劃面積120公頃,其中水面48公頃,始建於1995年,經修復古城牆、疏浚護城河、新建內外環等工程,現古城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城上古樹參天,城下綠草如茵,護城河泛舟,外環道跑馬、城牆上行人,內環道跑車,成為荊州市最大的綜合性開放式遊覽休息公園。
作為楚文化的發源中心之一,荊州古城的周圍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屬於國寶級文物的有西漢古屍、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等。此外,荊州還是一個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松滋風景區內湖山掩映、溶洞成群。城外江邊還有一座萬壽寶塔,據說塔基是低於長江水平面的。
荊州古城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遊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遊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裡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鐘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蕩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