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寺(沂源寺廟)

荊山寺(沂源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荊山寺,位於沂源南麻鎮西3.8公里的荊山腳下,以山得名。

荊山寺始建於大隋十年(公元509年),名為“無相寺”,於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修,改名“普安禪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荊山寺
  • 地理位置沂源南麻鎮西3.8公里的荊山腳下
  • 始建時間:公元509年
  • 重修時間:公元1163年
荊山寺,環境優美,正如碑文所載:“盡日迎陽,春花早發,秋深脫寒,冬生暖氣,夏有涼風”。據該寺最後一為僧人張德功回憶:“山門南向,為走廊式三間,塑有:‘四大天王’像”。走進院內,迎面五間大殿,叫千佛閣,塑有百餘尊佛像。再進一院是大雄寶殿,中間正面為釋迦牟尼像,十八羅漢分列兩邊。東西兩側是廂房,充做倉廚。大雄寶殿後面十多間房是禪堂僧舍。廟門西側有古銀杏,再西為荊泉溪流,泉上建有一橋;山門東側有十二層磚塔一座;山門南面有敕建碑、八棱碑等大小碑碣林立兩側。整個寺廟布局合理,錯落有致,具有建築風格,其規模可謂宏偉壯觀。
地圖
荊山寺香火鼎盛時,廟地分布在傅家莊、西台、栗行,有僧眾百餘。舊時青州府各地赴泰山進香的僧、尼、俗莫不於此駐足,文人墨客亦多會於此。明正德年間,上饒進士沂水知縣汪淵游荊山寺時賦詩一首:
聞說荊山勝,荊山此日游。
靈泉同地脈,怪石出林頭。
老衲和雲臥,曇花入夜浮。
誰能解心思,我亦學藏修。
荊山寺到清代晚期已敗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