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溝自然村(湖北省穀城縣紫金鎮茶園溝自然村)

茶園溝自然村(湖北省穀城縣紫金鎮茶園溝自然村)

茶園溝自然村隸屬於湖北省穀城縣紫金鎮,,距離紫金鎮區12公里,國土面積5.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60米,年平均氣溫18℃,適合種植茶葉、小麥、玉米、薯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3畝,人均耕地0.8畝,林地6450畝。全村有農戶193戶,共616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616人,勞動力36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茶園溝自然村
  • 地理位置:湖北省穀城縣紫金鎮
  • 面積:5.63平方公里
  • 人口:616人
基本信息,發展重點,歷史背景,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茶園溝自然村隸屬於湖北省穀城縣紫金鎮,,距離紫金鎮區12公里,國土面積5.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60米,年平均氣溫18℃,適合種植茶葉、小麥、玉米、薯類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3畝,人均耕地0.8畝,林地6450畝。全村有農戶193戶,共616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616人,勞動力369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5.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

發展重點

茶園溝自然村今後發展的重點:
1、發展旅遊業,依託茶園溝天主堂和休閒農業發展旅遊業
2、加大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爭得到上級政府的支持和資金的幫助,維修好和新修村委會至村組的公路;
3、搞好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種植業上主要從茶葉上下功夫,畜牧業方面力爭戶均養殖100隻雞,3-5頭商品豬。

歷史背景

鄂西北最大的天主教堂-茶園溝天主教堂就坐落在穀城縣紫金鎮茶園溝山中,歷史上的茶園溝村,包涵今天的銅鑼觀村、甘溪溝村,方圓20里。這裡人文資源十分豐富。茶園溝天主教堂始建於1634年(明崇禎七年),但在150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沒有很好的發展。1793年,羅馬教廷責令中國教區更換司鐸,重振茶園溝天主教雄風。中國教區派法國人克萊任湖廣主教兼茶園溝天主教堂司鐸。當時清朝政府禁止洋教發展,克萊到茶園溝傳教受到眾多限制。克萊路過襄陽,經人介紹來到承恩寺,找到曾訪問過羅馬教廷的高僧釋貴然請教傳教之法。釋貴然道,你需融入中國社會,方可傳承教義。但你犯北煞,千萬不要向北發展,否則你會死無葬身之地。克萊來到茶園溝一看會所確實破爛不堪,田地荒蕪,教會因久無神牧,教務限於癱瘓。克萊遍訪融入中國社會之法。一位老教士說,茶園溝是一個有靈氣的地方,相傳劉邦曾路過這裡,在木盤山上開過會,得到了當地五龍的支持,後來才在長安立住腳,當了皇帝。又傳三百年前,有一個人叫劉通,聽說了劉邦藉助五龍的故事,仿效劉邦,也在木盤山開過會,還立有劉邦像,結果打下了中國半壁江山就失敗了,原因是他有一個夥伴叫石龍,犯了沖。克萊徹悟融入中國社會之法,立即圍繞教務開展一系列活動。一是自己在名字前加了一個“劉姓”,稱為劉方濟各克萊;二是在木盤山烏龍寨塑劉邦茶聖像,在興洋教的同時,拜中國祖宗;三是大力發展茶園,讓劉姓人員和教徒通過茶園創收致富。劉方濟各克萊駐茶園溝27年,增設副司鐸7人,其中華鐸6人,西鐸1人,管理範圍極大。他在給中國教區(北京)主教的信中說:“本屬有羊(隱語:教徒)七千,散於本省之十七縣,牧者(隱語:神職人員)僅有5人,因相距太遠,看護所及,為效頗渺,是以果狼腹者比比也,哀哉。而江西也有群羊,為數約五百,當遣一牧往顧,則此間只剩四人而已。浙江雖有群羊,目下猶未能悉其究竟。江南群羊尤無音信,使者去且經年矣,尚未言歸。河南羊群有四處,共約三百,散處於三縣,彼此遠隔,去歲曾往顧一周。湖北山縣等處羊數尚眾,惟尚被白蓮匪之蹂躪,四處逃避,欲為撫牧,未克如願。因遣沈公(指沈方濟各)駐江西,張公(司鐸張XX),駐江南,何公(指何依納)駐谷城至漢陽一帶,分別處理教務。宋公(指宋保祿)體弱,只能留住上津(鄖西縣),或鄰縣為予幫手,稍俟,擬往河南,並聞。”從這封信看出,茶園溝教堂已是全國的天主教中心堂之一,管理中原、華中、中南等13省。1819年6月16日,劉方濟各克萊在南陽靳崗視察教務活動中,遭靳姓教徒出賣報官遭拘。1820年2月18日在武昌沙湖被判絞刑處死。但茶園溝天主教堂一直保持至今。

地圖信息

地址:襄陽市穀城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