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竹鎮

茨竹鎮

茨竹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北部,與四川省鄰水縣接壤,國道210縱貫全境,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又有“美麗新茨竹·養生避暑城”的雅號。全鎮幅員為113平方公里,轄18村(社區),有12632戶34495人(其中:農業人口31124人,非農業人口3371人)。有耕地面積59734畝(其中:田26686畝,土33048畝),森林覆蓋率54%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茨竹鎮
  • 外文名:Cizhu
  • 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北部
  • 別名: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
  • 全鎮幅員:為113平方公里
  • :18個村(社區)
地理環境,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沿革,轄區學校,鄉鎮發展,城鎮建設,農業發展,鄉鎮旅遊,鎮域美食,鎮域文化,

地理環境

茨竹鎮轄竹峰、中河2個社區,金銀、茨竹、玉蘭、大面坡、半邊月、放牛坪、中興、花六、自力、花雲、三江、新泉、同仁、方家溝、秦家、華鎣16個行政村。210國道過境。
十里荷花基地十里荷花基地
茨竹鎮原為回龍場,始建於清初,有300多年歷史。因當時境內外多“茨竹”,奇茂壯觀,在民間流傳有多種美麗的傳說,後以茨竹為城鎮名。
茨竹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北部,距重慶市中心70公里、江北國際機場40公里,面積113平方公里,海拔388—1460米之間,年均氣溫比市中心低6攝氏度左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生態資源豐富。茨竹鎮堅持面向城市、服務城市、適應城市發展要求,以建設功能配套區、休閒度假區和生態涵養區為目標,以“服務兩江新區,統籌城鄉發展”為統領,以培育壯大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以升級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為支撐,圍繞一城三鎮兩基地”,“一城”即養生避暑城,“三鎮”即:生態立鎮、產業強鎮和特色名鎮。茨竹鎮是市級重點扶持小城鎮,作為渝北區三大衛星城鎮之一,曾先後榮獲市級森林村鎮、市級衛生鎮、國家級生態鎮、市級安全社區區級文明場鎮等榮譽。
美麗鄉村美麗鄉村
茨竹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北部,與四川省鄰水縣接壤,國道210縱貫全境,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全鎮幅員為113平方公里,轄18村(社區),有12632戶34495人(其中:農業人口31124人,非農業人口3371人)。有耕地面積59734畝(其中:田26686畝,土33048畝)。 截止2016年,糧食總產量達到 20287噸;預算內財政收入1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826 元。
茨竹鎮雪景茨竹鎮雪景
茨竹鎮地貌為倒置低山,西高東低,海拔在388--1460米之間,具有“山高林密、空氣清新”不可複製的優勢。 轄區內放牛坪村與重慶市南天門森林公園相依,該村萬畝梨園是重慶市最大伏季水果基地之一;茨竹的梨、辣椒、嫩南瓜在市內各大水果、蔬菜批發市場暢銷熱賣,被形象地稱為茨竹“三大寶”。

地理位置

茨竹鎮位於渝北區最北部,鎮境地理坐標在東經106度40分14秒--106度48分46秒,北緯29度56分16秒--30度1分55秒之間。東與渝北區大灣鎮,南與渝北區興隆鎮,西與北碚區偏岩鎮,西北與四川省廣安市華鎣風景區相鄰,北以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高灘鎮相接壤。

自然資源

水文:水資源缺乏,蓄水能力較差,穿越境內的主要有後河和溫塘河,後河上游建有衛星水庫,溫塘河上游建有兩岔河水庫。由因海拔高度,全鎮對兩水庫利用率低,主要靠自然雨水灌溉為主。 土壤:土壤母質主要屬休羅系須家河祖,由泥頁岩、沙岩夾簿層頁岩組成。土壤類別主要為火紅紫泥、冷沙黃泥,層土母質富鉀,缺磷,呈弱酸性。
植被:有杉木、松柏木、針闊木、竹類等。森林覆蓋率達54%以上。
茨竹鎮荷花節茨竹鎮荷花節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5。c一16.4。c,年總積溫5496。c一6044。c,無霜期294.5天一311.5天,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高溫伏早危害常年發生,雨量較為豐富,年降雨量在1150mm以上。

沿革

1929年建茨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3年由茨竹、寨坪、兩岔河3鄉合併建茨竹鎮。1997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茨竹、大溝、千丘、金竹、玉蘭、土堡、夫子、尖峰、大面、金銀、板栗、六角叉、壩溝、衛星、澗橋、放牛、半邊月、團塘、塔堡、古田、楊河、斗水、芋荷、梁子、石壇、群力、點燈、渾水、禹王、龍家30個行政村。
2003年,將芋河村劃歸大塆鎮管轄;區劃調整後,茨竹鎮面積60.25平方千米,總人口2470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22人,轄29個行政村、1個社區,鎮政府駐茨竹場。2006年,轄街道社區,金銀、茨竹、玉蘭、大面坡、兩岔湖、石院、點燈、龍洞岩、半邊月、放牛坪10個行政村。
2007年底,將石院村、點燈村、兩岔湖村、龍洞岩村劃歸大塆鎮管轄;區劃調整後,茨竹鎮管轄原茨竹鎮的梨園村(原放牛坪村)、大面坡村、茨竹村、金銀村、半邊月村、玉蘭村和原華鎣山鎮所屬行政區域,共16個村,2個社區,面積112.79平方千米,鎮政府駐茨竹場竹峰路38號(原茨竹鎮政府駐地)。
[2006年代碼](原茨竹鎮500112137:~001街道社區 ~201金銀村 ~202茨竹村 ~203玉蘭村 ~204大面坡村 ~205兩岔湖村 ~206石院村 ~207點燈村 ~208龍洞岩村 ~209半邊月村 ~210放牛坪村)(原華鎣山鎮500112136:~001中河社區 ~201中興村 ~202花六村 ~203自力村 ~204花雲村 ~205三江村 ~206新泉村 ~207同仁村 ~208方家溝村 ~209秦家村 ~210華鎣村)
附:華鎣山鎮位於渝北區北部,距區政府37千米。2006年轄中河社區,中興、花六、自力、花雲、三江、新泉、同仁、方家溝、秦家、華鎣10個行政村。210國道貫穿境內。
[沿革]1929年建中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中河公社,1983年置中河鄉,1993年由中河、同仁2鄉合併建中河鎮。1997年,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三陽、人和、新房、瓦廠、方家、花廳、六池、自力、同仁、石佛、水井、花雲、復員、三江、陶家、新泉16個行政村。
2003年,中河鎮更名為華鎣山鎮;區劃調整後,華鎣山鎮轄原中河鎮和華秦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75平方千米,總人口205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30人,轄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興場。2007年底撤鎮併入茨竹鎮。 附:華秦鄉位於渝北區北部,距區政府30千米。 [沿革]1962年自中興公社析出建秦家公社,1984年改秦家鄉,後更名華秦鄉。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秦家、雙朝、棕林、康家、華 5個行政村。
十里荷花基地十里荷花基地
美麗和諧的鄉村美麗和諧的鄉村
放牛坪AAA級景區放牛坪AAA級景區
放牛坪梨花節放牛坪梨花節

轄區學校

轄區內現有一所市級重點學校,即華鎣中學。開始有兩所,即華鎣中學和渝北財政中學,後來華鎣中學相繼兼併了原來的渝北財政學校及鎮上中學,華鎣中學校成為茨竹鎮唯一一所市級重點中學校,現有教職工及師生6000餘人。有5所國小、4所幼稚園,在校學生累計40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台胞陳洪玲先生多次捐資與華鎣中學與茨竹中心校,並在華鎣中學設定“洪玲獎學金”及“洪玲助學金”。陳洪玲先生的資助使得這兩所茨竹鎮重要的教育機構基礎設施和教學質量不斷得到完善與提高。

鄉鎮發展

城鎮建設

茨竹鎮場鎮面積為0.9平方公里,規劃面積為2.5平方公里。場鎮設施齊備,有學校、醫院、電信支局、郵政局、銀行、天然氣管網、自來水廠、供電營業所、綜合市場、車站、體育館等。
茨竹鎮放牛坪梨花節茨竹鎮放牛坪梨花節
該鎮於1999年納入市級小城鎮試點鎮,2004年又被確定為渝北區區域中心鎮,整潔、衛生、亮麗的鎮容鎮貌,使該鎮在2002年順利通過市愛衛會的檢查驗收,成為渝北區第二個市級衛生鎮。幾年來,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城鎮化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嚴格規劃,加大投入,建管並重,有效地推動了城鎮化進程,為該鎮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綜合市場竣工開業:1999年茨竹綜合農貿市場竣工開業,市場占地6400多平方米,固定攤位280個,臨時攤位200多個,總投資160多萬元。 小城鎮建步伐加快: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
從1994年開始,請專家不斷論證,不斷建設完善,1999年6月被重慶市正式批准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這將使場鎮建設在土地、財政等十多個方面享受優惠政策,每年市、區將撥入小城鎮建設專項資金20餘萬元,給小城鎮發展創造了條件。改造了場鎮下水道1700米,新增排水溝100米,改造了人行道5680平方米,換路沿條石1300米,植行道樹1000多株,拆除舊房3000平方米,改建為磚混結構納綜合性樓房12740平方米,新街農民建房5000平方米,整治背街街面1594平方米,場鎮“三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4157.5平方米,場鎮安裝了天然氣,使場鎮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梨花節梨花節
通訊設施建設:為了農村文化生活,安裝接通了區至茨竹鎮的電視光纖線路,並轉送到了各村、社、部份農戶。2000年成立了茨竹供電營業所,供電營業所廣集資金500餘萬元,整改了茨竹營業轄區內的高低壓線路,降低了農電價格。
2016年在鎮黨委政府帶領下,強化規劃指引,紮實開展城鄉規劃工作。一是投資60萬元對完成放牛坪村、華鎣村2個村土地規劃、村規劃及村建設規劃,完成秦家等8個村規劃;二是結合南北大道北延伸段規劃調整了《茨竹鎮場鎮2016—2020年規劃》(修編),現已通過市規委會審查,已上報市政府待批;三是強化農村建設規劃,全年發放建設規劃許可證220戶,占地面積16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000平方米;農房竣工驗收114戶,占地面積87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000平方米。
推進場鎮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特色小城建設。 一是投資450萬元建設2000多平方米體育健身中心,現已完成主體工程;啟動茨竹場鎮環境綜合整治及場鎮入口景觀工程;完成茨竹中心場鎮提檔升級項目設計;投資2000多萬元實施撤併場鎮中河場鎮綜合整治工程,現完成工程量60%; 支持中心醫院擴建,投資20多萬元新建醫院支路道路及管網;完成茨竹鎮10KV茨中10至中鎮3#桿線路遷建工程以及中興村低壓線路改造工程,為場鎮建設預留開發空間和電力保障;二是啟動126套場鎮征地拆遷安置房建設;三是對場鎮14橦危房進行了鑑定、監測、產權確認和解危工作,現已完成6戶排危重建;四是加大打非治危力度,整治違法建築5045平方米,並對放牛坪村和華鎣村等3000餘平方米新增違建進行拆除。五是支持茨竹中心校遷建,啟動並完成茨竹中心校遷建占地的征地工作,涉及占地21戶,拆遷農房21戶;並成功解決聯合開發征地項目歷次征地農轉非人員住房安置事宜。
茨竹鎮雪景茨竹鎮雪景
圍繞“五美”目標,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實施“四村”工程,編制完成放牛坪、華鎣美麗鄉村示範點三年建設規劃,並啟動實施。完成中河和放牛坪2個農民聚居區建設;以放牛坪、半邊月為中心的梨園牧歌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範片建設獲市建委審批,放牛坪村安裝路燈40盞,栽植行道樹6000餘株,新建產業道路及觀光步道5公里,基本建成特色一條街。華鎣村按照“一街三院落”布局,完成2公里民俗特色一條街基礎工程,即將實施硬化,啟動文家大院等三個院落風貌整治,建成2.5米寬朝聖步道3公里,正在結合水源地建設打造觀光水體。二是完成6戶C級危房、125戶D級危房總計131戶農村危房改造,並制定了《茨竹鎮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規範了危房改造申報、審核、驗收等相關程式。
強化耕地保護,有序開展國土工作。一是對華鎣等8個宅基地復墾項目進行了整改,全部上報並通過審查審核,華鎣、自力、花六、秦家4個項目已通過市國土局驗收;二是茨竹國小遷建征地工作及南北大道北延伸段征地前期工作;三是完成華鎣、秦家、花六、自力村四個村土地整治全域整治項目,秦家村代表重慶市接受國土資源部成都督察局驗收並獲提好評;四是完成大面坡江溝斜坡及危岩治理工程治理工程,啟動三江小屋基地災治理。五是完成14戶31人地災戶避險搬遷;六是成功舉辦2016年渝北區地災應急演練,利用無人機、無線通信等技術實現對現場監控、專家會商,提高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七是全鎮28個地災隱患點全部安裝遠程監測設備,實現遠程實時監控。
梨花節梨花節
紮實推進五大行動,改善人居環境。一是進一步完善雨污管網建設,投入30餘萬元實施了華鎣中學ABC校區二級管網建設,投入40多萬元實施了放牛坪新街及木屋區雨污管網及化糞池建設;二是完善了環保2012至2016年環保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迎接中央環保督察;解決各類環保投訴5起,有效化解民眾矛盾;三是完成吉濤養殖場等6家畜禽養殖企業排污設施整改;四是完成陳善倫養殖場關停工作;五是紮實開展“五大行動”,鞏固“無煤場鎮”,強化宣傳引領,利用“六·五”地球日等節日開展宣傳環保知識,提高民眾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意識。六是成功創建大面坡、茨竹、新泉、華鎣等4個村為市級生態文明示範村,目前我鎮已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村6個,區級生態村13個,位於全區前列。

農業發展

2008年以來,區域版圖行政區域重新規劃,形成了現在的茨竹鎮。此後,鎮黨委書記劉林大力推進地區農業轉型發展,堅持農業“接二連三”的總體思路,積極邁步都市效益農業,制定了《推進茨竹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實施方案》,並按照“兩地三帶六大園”產業布局,持續推進農業高效益發展。
根據區委對茨竹產業發展功能定位,我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面向臨空經濟大產業,服務渝北臨空大都市,努力推動傳統農業向臨空都市農業轉變。一是圍繞特色高效推動臨空都市農業,新建藍莓、藥材基地2000畝,擴面建成大面坡桂花基地1000畝,新發展休閒漁業1000畝,白烏魚、螞蟥等特色水產養殖初現成效。推進農特產品商品化,建成3個農特產品銷售點,銷售茨竹梨膏、梨膏酒、青椒醬、華鎣山蜂蜜以及荷花旅遊商品,註冊農產品商標2個,認證綠色食品1個,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二是以特色農業推進鄉村旅遊產業,突出“四季花鄉、休閒茨竹”這個主題,狠抓放牛坪萬畝梨園基地和十里荷花走廊建設。編制完成放牛坪鄉村度假旅遊區創AAA級景區規劃,投入1200餘萬元,啟動實施放牛坪特色一條街和接待中心建設,按“五區十園一街三廣場”規劃,實施景觀台、步道等配套建設,於2016年3月成功創建放牛坪國家AAA級景區,並積極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放牛坪村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實現了民眾持續增收致富。投入500餘萬元,新建十里荷花走廊基地2000畝,按“一圈兩片”布局完成景觀亭台、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並大力完善十里荷花走廊核心區景觀建設,栽植觀賞性荷花200餘畝,新建鄉村酒店1家。連續六年舉辦梨花節,成功舉辦了首屆荷花節,努力打造鄉村旅遊品牌。三是找準發力點推進養老避暑產業,藉助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品”字形架構打造養老避暑產業。目前,場鎮養老休閒區已完成征地227畝用於養老產業招商,對松鶴山莊外部環境進行整治,發展避暑型農家樂30餘家。放牛坪觀光休閒區結合創國家AAA級景區,正在推進森林木屋、放牛坪聚居區建設,建成觀光休閒型農家樂20餘家。華鎣山養生休閒區完成了初步建設規劃,分組團發展大眾農家式、地產居家式、旅遊酒店式避暑休閒產業,已實施了華鎣山(雙水井)聚居區道路建設,初步統計有建房意願的民眾達到50餘戶,推動了華鎣山避暑休閒勝地建設。
梨花節梨花節

鄉鎮旅遊

放牛坪AAA級旅遊景區
重慶渝北放牛坪景區位於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放牛坪村,距江北國際機場40公里,海拔455—920米,森林覆蓋率達92%,景區坐擁4000畝南天門原始森林公園和重慶市最大的萬畝梨子基地。核心景區按照“五區十園一街三廣場”功能布局,突出體現放牛坪梨文化、牛耕文化和知青文化,有犀牛閣、望牛亭、極頂覽勝、松竹幽谷、北斗七星池、叢林木屋、知青文化、金色莊園等特色景點20餘處。雪白的梨海、爛漫的櫻花、碧綠的泉池、雋秀的翠竹、挺拔的柳杉,信步神遊其間,讓人流連忘返。景區一步一景,層林疊染,峰迴路轉。春可欣賞“占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的梨花勝景;夏可感受“山泉潺潺、涼風繞饒”的避暑清涼;秋可體驗“金桂飄香、碩果纍纍”的豐收喜悅;冬可聆聽“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寂靜世界。重慶渝北放牛坪景區,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梨花節梨花節
十里荷花走廊
茨竹鎮十里荷花走廊作為渝北區十大農業產業基地,規劃面積7500畝,涉及茨竹鎮中心、同仁、三江、方家溝等4個村。項目區東靠川渝工業園區,南臨放牛坪觀光度假區,西靠偏岩古鎮和金刀峽風景區,北接華鎣山佛教聖地,距重慶江北機場約50公里,距茨竹場鎮10公里,平均海拔450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十里荷花走廊以“都市休閒娛樂,生態旅遊觀光”主題,核心區域重點布局碧葉荷塘(藕鰍種養區)、多彩蓮池(休閒垂釣區)、荷塘漣漪(特色水產繁育區)和荷堤果香(坡地經果採摘區)四個功能分區,建成集生態農業、觀光旅遊、農耕體驗、科普教育、餐飲住宿、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華鎣山雪景華鎣山雪景
十里荷花走廊自2012年實施以來,已成功引進冷水漁都、康正順源、金手指葡萄、業美農業、緣豐季、臥龍居等業主11家,流轉土地3500餘畝。栽種10餘個品種的觀賞荷花、睡蓮1300畝,休閒魚池200畝,種鰍繁育基地100畝、種植貴妃棗150畝等。完善了觀光步道、觀景亭、觀光長廊、停車場、景觀綠化等景觀及基礎設施。十里荷花走廊正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無窮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遊客可遠觀無窮碧綠,可近探魚戲蓮葉,香氣綿長,其樂無窮。

鎮域美食

茨竹青椒魚
茨竹青椒魚用獨特的配料,魚味腴而鮮美、營養豐富,特色菜系、魚味道多變,青椒魚,顏色碧綠,味道清香,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青尖椒和青花椒更讓人辣的痛快,麻得過癮,讓人食後回味悠悠不愧是特色餐飲的代表項目,也是餐飲業小投資項目的成功代表茨竹青椒魚在整個巴渝民間廚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巴渝傳統技藝技術的縮影,是古老巴渝傳統技藝的遺存,從而展現的傳統技藝特色,規律和學術內涵分析,它的發揚光大不僅有利於一個地區的民族民間傳統技藝的傳承發展,更有利於充實和豐富重慶民間傳統飲食文化的內涵的科學研究價值。
茨竹蕌頭
茨竹蕌頭是重慶的傳統名特食品。其種植和加工的歷史已有三百多年,特殊的土壤、氣候、海撥等自然條件 ,使茨竹蕌頭獨具色白、肉嫩、無渣等優點 ,傳統的兩次發酵、地窖貯藏、井水勾兌等加工工藝使產品色澤晶瑩透亮,由於茨竹蕌頭有以上優點,在清代,它是清廷指定的進貢食品之一。茨竹蕌頭具有健脾開胃、去油膩、增食慾作用,口感嫩、脆、酸、甜,並略帶辣味,十分爽口。它既可單獨食用,也可作為配料,製成多種美味佳肴。因而在清宮中留了“久吃龍肝不知味,饞涎只為甜蕌頭”的贊語。
茨竹青椒魚茨竹青椒魚
選個大肥嫩的蕌頭,去根須,洗淨晾乾。鮮蕌頭配精鹽、新鮮紅辣椒(不切)、上等紅糖(軋碎)、白酒。拌均勻入醃缸,每周翻動一次,需使用木製器具,禁用鐵器,防止將蕌頭攪碎。1個月後加蓋封泥貯存,3個月後即為可食用。
茨竹蕌頭在整個巴渝民間傳統技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巴渝傳統技藝技術的縮影,是古老巴渝傳統技藝的遺存,從而展現的巴渝傳統技藝特色,規律和學術內涵分析,它的發揚光大不僅有利於一個地區的民族民間傳統技藝的傳承發展,更有利於充實和豐富重慶民間飲食文化的內涵的科學研究價值。
茨竹鎮美食茨竹鎮美食
鎮內還有青椒醬、青椒兔、梨膏、梨膏酒、綠豆燒等美食美酒。

鎮域文化

(四大文化)
紅色文化——華鎣之魂
天藍地美,鐘靈毓秀。渝北茨竹地區的華鎣山曾是紅色革命聖地。在這裡,革命先輩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豎起了紅色革命大旗,建起了革命武裝華鎣山游擊隊,孕育了偉大的華鎣之魂——華鎣山紅色文化。
茨竹鎮
文明古地,歷史輝煌。20世紀三、四十年代,華鎣山紅色武裝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積極配合了西南地區的革命行動。1948年由王璞等人領導的華鎣山武裝起義,成立西南民主聯軍,聲勢澎湃,浩浩蕩蕩,彰顯了“紅岩”革命精神。在茨竹同仁地區那些生存印跡、戰鬥影像至今還活靈活現,幸常嘉、幸世倫等人在這裡成立地下黨組織,開展革命活動,最終形成了“同仁革命活動聯絡點”。位於華鎣村的太平洞曾是華鎣山游擊隊秘密活動的地點。
傳承弘揚,源遠流長。為弘揚革命傳統文化,近年來,茨竹鎮推出了“參觀一次紅色革命活動遺蹟、聽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走一段紅色革命小道、吃一頓游擊隊套餐、唱一首華鎣山歌” “五個一”活動,進一步傳承華鎣山紅色文化。
華鎣高腔—華鎣之情
茨竹鎮
詩以言志,歌以言情。據《江北縣縣誌》記載,華鎣高腔在清朝時期廣為流傳,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華鎣高腔世世代代傳承出來的是一種永不磨滅的華鎣情懷,它是華鎣山人祖輩們智慧和勞動的偉大結晶,也凝聚著茨竹人民的辛勞與汗水,在巴渝民間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巍巍華鎣,絕倫高腔。華鎣高腔以華鎣山一帶為中心,用本地區特有的原生態演唱,是華鎣地區較為流傳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民間山歌。華鎣高腔風格獨特,聲腔洪亮高亢,旋律特殊,有情歌、勞動歌、生活歌和歷史傳說歌等,主要以獨唱、對唱、和唱等形式讚美生活、抒發情思、鼓舞鬥志,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鄉土氣息,成為人們表情達意的重要方式。近代以來,華鎣高腔得以創新,在原來清唱的基礎上改編成有音樂伴奏的歌曲,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融合新元素的民間山歌。
茨竹鎮
承嬗離合,風靡巴渝。為了傳承華鎣高腔,茨竹鎮創辦了培訓基地,舉辦了各種山歌比賽,在學校開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等。2010年面向全國公開徵集華鎣山歌508首,2011年華鎣山歌代表渝北區參加了三峽庫區山歌大賽, 2012年華鎣高腔成功申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2014年華鎣高腔多次參加市內外展演,2015年初茨竹鎮舉辦了首屆華鎣山歌大賽。如今,茨竹鎮18個村居、6所學校建立起了華鎣高腔傳唱基地,華鎣高腔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活動方興未艾。目前,茨竹鎮在進一步挖掘培育和傳承弘揚的基礎上,正積極爭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茨竹鎮
佛教文化——華鎣之緣
梵音天籟,華鎣禪境。茨竹華鎣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距今一千兩百多年。華鎣山主峰形如寶鼎,為全國八大佛教聖地之一,自古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的讚譽。靈心善感,可謂機緣,心誠則靈,可謂覺悟。華鎣山佛教文化集自然與人文為質地,古往今來記述歷史興衰。
巴蜀福地,佛源千載。昔唐太宗悅順天意,建三廟定江山社稷,又有瑞峰禪師建瑞峰寺,廣散佛緣,盛唐文化蔚為壯觀,芸芸眾生,朝覲而至。茨竹全境,九宮十二廟,廟宇林林,同心廟、天池廟、雲峰廟,不可枚舉。華鎣佛教文化是中華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深邃晦澀的佛教文化觸碰到巴蜀民間信眾禮佛的鄉土氣息,逐漸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茨竹佛教文化。它涵蓋了舞蹈、山歌、書法、雕刻、編織、服飾、飲食等文化情節,豐富多彩了佛教文化生活。廟會是佛教文化傳播的一種有效形式,每年六月初一至十九,眾人匯聚,敬佛朝拜,據統計香火最旺的6月19日可達10萬人。
文明鄉風文明鄉風
靜心修身,佛渡有緣。為打造華鎣佛教文化,茨竹鎮挖掘廟會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經過多方協調,建成了黃龍寺至寶鼎近六千步水泥梯步,硬化了茨竹到寶鼎的公路,搭起了一座佛緣橋樑,可謂靜心聽佛語,佛渡有緣人。
楊家八盒--華鎣之魄
文明鄉風文明鄉風
人傑地靈,尚武之鄉。崢嶸華鎣,造就茨竹尚武之風。茨竹武術是一代又一代茨竹人的智慧結晶,也是凝聚人心的巨大財富。一招一式,劍氣橫生,展示的是“精氣神”,流露出的更是謙謙武德。
楊家八盒,武術瑰寶。楊家八盒糅合了峨眉武術,以楊家祥、王義才、王恆田等為代表,是茨竹武術的代表武種,囊括八種拳法,配上刀、槍、棍、劍等器械的表演極為精彩。楊家八盒以健身文化為核心,以鳴生拳法為橋樑,以繼承傳統武術,弘揚民族精神為宗旨,充分提煉傳統武術文化精髓,運用科學個性的教學方法,全面推進傳統武術的普及。
華鎣之魄,傳正能量。楊家八盒遍布茨竹地區,全鎮90%的以上行政村開展武術健身活動,轄區中國小開設了武術課,落戶茨竹的龍騰四海武術培訓中心是傳承茨竹武術的一支砥柱。近年來,龍騰四海武術培訓中心參加市區武術展演10餘次,其中功夫月牙鏟、少林棍、集體武術等10多個節目首屈一指,贏得社會各界好評,可堪弘揚茨竹武術的典範。在渝北區體育局的支持下,在各社會團體、學校、民眾的配合下,武術健身場所、基礎設施建設、武術比賽活動、武術培訓班傳授課開展得如火如荼,為茨竹武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