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梅

茅梅

茅莓(學名Rubus parvifolius Linn.),是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為薔薇科植物茅莓的莖葉。攀援狀小灌木,高約1米。其果實酸甜,可釀酒。全株可入藥,清熱解毒。祛風收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茅梅
  • 拉丁學名:Rubus parvifolius Linn.
  • 別稱:蒲榔果、紅梅消、三月泡、茅莓、蛇泡竻、薅田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Rosales
  • :薔薇科
  • :懸鉤子屬
  • :茅梅
  • 原產地:美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主要用途,藥用信息,

形態特徵

攀援狀小灌木,高約1米,莖、枝及葉柄具有短毛和倒生皮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通常3片,有時5片,頂端小葉菱狀卵形至寬倒卵形,側生小葉較小,常為寬倒卵形,邊緣具淺裂不整齊鋸齒,兩面被毛。花5~6月開,數朵組成傘房花序或總狀花序,花瓣5片,紅色或紫紅色。聚合果近球形,成熟時紅色,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山坡雜木林下、向陽山谷、路旁或荒野,海拔400-26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日本、朝鮮也有。

主要價值

主要用途

果實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釀酒及制醋等;根和葉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全株入藥,有止痛、活血、祛風濕及解毒之效。
茅梅果實茅梅果實

藥用信息

採制:夏季採收莖葉,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莖含酚類鞣質胺基酸;葉含鞣質;根含黃酮甙、鞣質;種子含脂肪油。
藥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中度敏感,對大腸桿菌輕度敏感。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肝、胃、肺、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表,散結,活血消腫、祛風利濕。用於感冒高熱,咽喉腫痛,風濕痹痛、肝炎、瀉痢、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瘡腫,小兒疳積,糖尿病,婦人崩漏。茅梅全株甘、酸、平。散瘀,止痛,解毒,殺蟲,用於用於吐血、跌打損傷、產後瘀滯腹痛、痢疾、痔瘡、疥瘡、濕疹、風疹,喉痛,痰結。莖、葉治外傷出血,蛇蟲咬傷,用量930g,外用適量,孕婦禁用。
單方主治:①治關節炎:三月泡根60g,白酒50ml,浸泡1周后,每服一小貫,日服2次;或其根60~120g,水煎服。②治糖尿病:三月泡根60~120g,豬小肚12個,水煎服。
【按】:茅莓在客家方言裡被稱為“蛇泡竻”,一般長在路邊,客家兒童喜歡去別人家之前先飽餐一頓蛇泡竻,回家時在飽一餐。由於其果實像蛇莓(客家人稱之為蛇泡子),從小大人們就告訴我們小孩子說:“蛇泡子是蛇吐的泡泡形成的,有毒,吃了會死人的。”所以從小我們就不去碰蛇莓,而由於蛇泡竻的果實長的像蛇泡子,其枝、葉又有刺(刺在客家方言裡稱之為“竻”),故稱茅莓這種植物為蛇泡竻,客家人認為蛇泡竻的莖葉有益陰澀精之功效,其性味是甘澀、微寒。另外一種薔薇科植物秀麗莓倒扎龍,別名叫倒毒散,由於外形和形態和蛇泡竻很是相似,果實也是紅色無毒,客家人也稱其為蛇泡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