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之亡也

范氏之亡也

范氏之亡也,原詞是掩耳盜鐘。出自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范氏之亡也
  • 外文名:The death of Fan
  • 原詞:掩耳盜鐘
  • 成語感情色彩貶義詞
  •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出處原文,譯文,故事寓意,成語資料,基本信息,成語辨析,成語故事,

出處原文

范氏之亡也(1),百姓有得(2)鐘(3)者,欲負(4)而走(12),笑宙烏則(5)鐘大不可負;以(6)錐(7)毀之,鐘況然(8)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9)掩(13)其耳。
惡(10)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11)矣!
——選自《呂氏春秋·自知

譯文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背不動;於是用錘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鍠鍠的響聲很大。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害怕自己聽到鐘聲,這就太荒謬了。
注釋:
(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被其他四家貴恥背捆族聯合打敗後,逃在齊國。亡,逃亡。
(2)得:得到。
(3)鐘: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4)負:用背馱東西。
(5)則:但是。
(6)以:用。
(7)錐(zhui):錘子。
(8)“況”(huàng)兵格然:“況”地;況,擬聲詞,形容鐘聲。
(9)遽(jù):急忙,立即,馬霉屑元習上。
(10)惡:害怕。
(11)悖(bèi):荒謬。
(12 )走:逃跑。
(13)掩:捂住。

故事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捆勸微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為改變。有的人對自己的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成語資料

基本信息

【漢字簡體】掩耳盜鈴
【漢語注音】yǎn ěr dào líng
【漢語釋義】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掩:遮蔽,遮蓋;盜:偷。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酷台寒、狀語;指自欺欺人;含貶義。
【語法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義詞語】開誠布公
【押韻詞語】肆意橫行、相輔相成、功到自然成、明鏡鑒形
【相關謎語】聆
【成語出處】《呂氏春秋·自知

成語辨析

【辨音】耳:不能讀作“ér”。
【辨形】鈴:不能寫作“玲”。
【辨義】掩耳盜鈴和“自欺欺人”,都有“自己欺騙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盜鈴專指“自己欺騙自己”;而“自欺欺人”除蘭乎應旬了“自己欺騙自己”以外,還有“欺騙別人”的意思。

成語故事

從前有個小偷發現人家家門口掛著一口很大的銅鐘,他想偷但一個人搬不動,想把他敲碎賣碎銅,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終於想出一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