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北宋王安石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范增》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

本詩所論之事,乃項梁義軍尊羋心為共主,然而題作《范增》,原因在於獻此計的,就是軍中主要謀臣范增。以往學界論范增之命運功過,多謂項羽不能聽取范增建議,有效打擊劉邦勢力,使其坐大。而本詩卻另闢蹊徑,從范增獻計“立楚之後”看其政治得失。

前二句敘寫秦亡後局勢混亂,戰爭激烈,目的都在於奪取政權,重歸一統。那么,這時候決定成敗的因素是什麼呢?從“有道弔民天即助”一語來看,王安石顯然認為,是“道”。這種看法無疑是正確的。因為,當初眾義軍揭竿而起的時候,最響亮的口號,就是“伐無道,誅暴秦”。在項梁、項羽這支義軍具備相當實力的基礎之上,如果政治上“有道”,則民心歸依,上天必助,成功在即。然而,范增卻只獻出一條“復立楚之後”的文不對題的“餿主意”,將政治基礎建立在楚人復仇心理之上。這顯然是置更為廣大的”民“於不顧,所以,此計不僅無益,而且有害。我想,王安石就是從這一點上質疑范增之計的。

王安石討論政治策略,著眼於民心向背。本篇即可為證。作者用語精煉,設問尖銳,啟人深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范增》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安石
作品正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作品正文

范增⑴
中原秦鹿待新羈⑵,力戰紛紛此一時⑶。
有道弔民天即助⑷,不知何用牧羊兒⑸?

作品注釋

范增:秦末楚國人(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事見《史記·項羽本紀》。
⑵秦鹿:喻秦王朝所喪失的政權。《漢書·蒯通傳》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羈:本指馬籠頭。此指控制。
⑶力戰:拼力作戰。指爭奪政權。
⑷有道:得道。《孟子·公孫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弔民:安撫黎民。《孟子·梁惠王下》:“誅其君而吊其民。”
⑸牧羊兒:項梁、項羽義軍中所推尊的楚懷王羋心。楚亡於秦後,羋心流落民間,作牧羊兒。為了號召百姓,范增向項梁建議,“復立楚之後”。於是,項梁乃尊羋心為楚懷王,後更尊為義帝。終為項羽所殺。事在《史記·項羽本紀》。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1042年(慶曆二年)進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1069年(宋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1074年(熙寧七年)罷相,次年復任宰相;1076年(熙寧九年)再次罷相,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半山園,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執政期間,曾與其子王雱及呂惠卿等注釋《詩經》、《尚書》、《周官》,時稱《三經新義》。其文雄健峭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所著《字說》、《鐘山一日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後人輯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等。
范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