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獵迷預警機

英國獵迷預警機是英國空軍為取代“沙克爾頓”預警機而於7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一型飛機。其翼載小,低速機動性好,需要增加續航時間時,可用兩發飛行,使用單發飛行時也可巡邏和爬升。海灣戰爭期間,該機曾參加在海灣地區的海上反潛空中偵察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英國獵迷預警機
  • 乘員 :10人
  • 機長 :41.97米
  • 巡航高度 :6000-9000米
基本參數,歷史發展,兩個缺陷,

基本參數

乘員 10人
機長 41.97米
最大起飛重量 80000公斤
最大平飛速度 925公里/小時
巡航高度 6000-9000米
續航時間 10小時
探測距離 300-500公里

歷史發展

1966年選定載機,採用由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製造的噴氣式民航機“彗星”(Comet)型為基礎改進成的反潛巡邏機“(Nimrod)MR.2。”1968年開始調用一架彗星機作試驗平台。到1971年,世界電子技術,特別是半導體、微電子技術與數位技術的發展,使預警機雷達體制方案不再對FMICW有利,經過1年時間的爭論,1972年英國專家亦認為PD雷達體制更適宜於預警機遠程雷達。“獵迷”預警機方案也決定採用PD雷達。英國防部與英航空航天公司及馬可尼(GEC-Marconi)公司簽契約,由前者改裝飛機,後者研製雷達和承擔任務電子系統的總體配套。
1977年彗星試驗機改裝完成並進行初步檢飛,結果是令人鼓舞的。軍方認為按1974年與研製方確定的系統方案是有希望可以達到它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因此同年英國防部決定投資上述兩家公司研製7架預警機,編號為“獵迷AEW.3”。彗星試驗機繼續進行飛行試驗至1982年。
英國軍方對預警機系統的戰術技術要求是較高的。除探測距離較小(250千米)外,它要求有E-2C的良好海上搜尋能力和電子偵察(ESM)能力,亦要求有E-3A的三坐標定位功能和高分辨力,並且在陸地上空亦能下視探測低空飛行目標。由於獵迷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波音-707-320的約一半(80.5噸),機內不能多載任務操縱員,因此軍方一開始就要求系統能自動起始和跟蹤目標航跡,最大達400批。
獵迷預警機的技術方案是在70年代初制定的。它可以利用當時已出現的電子新技術,因此方案是較先進的。
例如,S波段平均功率10kW的雷達發射機,採用柵控功率行波管,體積和重量都比E-3A同一功率等級的速調管發射機要小得多。信號處理器採用大規劃積體電路和微處理機。中心計算機與雷達操作控制、信號顯示、故障自動檢測、導航計算等微處理機用匯流排連線,有較高的效能。整個雷達系統連同6個顯控台總重量約3,700千克。直徑3米、長度5米多的頭尾天線罩各重約400千克。這些在當時都屬很先進指標。曾被認為是一個技術難點的前後天線發射功率轉換開關,馬可尼公司亦解決得很漂亮:損耗低(小於0.2dB)和壽命長(大於10萬次轉換)。
獵迷AEW.3預警機翼展為35.1米,機身長42米,直徑3米,屬細長形。因此機內布局是前部操作艙內導航席、通信控制台與6個雷達顯控台排成一列,面向左側。中部電子艙內兩側安裝雷達發射機,信號處理器、數據處理器、其他任務電子設備和冷卻設備。後艙是小型的乘員休息室與廚房。獵迷機的飛行高度與速度與E-3A相當,續航時間稍低,可保證在基地1,100千米外巡邏7小時。值班乘員包括飛行組4人、任務指揮員1人和操縱員5個。另外,還可以加乘少量備份人員供替換。
1982年3架獵迷機改裝完成,其中2架有任務電子設備。此後即進行長時期的檢飛試驗。從1982年至1985年飛行試驗140餘次,超過1 000小時,飛行地區主要在北海與英國上空,1982年馬島戰爭後,亦曾在南大西洋試飛,並試驗空中加油。1985年11套雷達與顯控分系統已生產出來。
在獵迷預警機研製過程中,英國政府中存在不同看法。早在1974年,美國就派E-3A樣機飛到歐洲來試驗和演示,並向北約推銷。北約部長會議經過多年討論,終於在1978年底決定訂購E-3A預警機。英國是否亦採用E-3機還是獨立發展自己的預警機系統也激起了爭論。

兩個缺陷

①是它採用中重複頻率PD雷達體制,能探測到相對速度較低的目標,最低速為72千米/小時。這本來是一個優點,易於探測到尾追敵機和不丟失機動側飛目標。但是60年代建成的英國和歐洲大陸上很多高速公路,有大量高速汽車能超過這一速度門限,構成了該雷達在陸上下視時的主要虛警來源。這些虛警使雷達無法進行航跡的正確互聯,亦即它在陸上難以識別和跟蹤低空飛機。②是它的發射機可靠性設計不良,平均故障間隔只有17小時,無法保證系統的任務可靠度。另外,對載機容積狹窄,任務人員工作、休息條件差亦引起使用方不滿,儘管載機選型是10年前軍方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爭論的優勢開始倒向購進E-3A這一邊。特別是美國提出補償訂貨優惠方案,即如英國以15億美元購買6架E-3A,則美國可向英國訂購20億美元(另一說為30億)的產品作為補償。這使英國朝野除研製獵迷機的馬可尼和英航兩家公司外,都逐漸改變態度。雖然到1985年底英國已開發本國的預警機系統上投資總數達9億英鎊,民間智囊集團——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撰文認為,由英國投資開發,又只生產12架預警機“是走堅持自己生產的荒謬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