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並[g,h,i]芘環境暴露

苯並[g,h,i]芘在環境中通常以多環芳烴的一種組分形式存在,可通過吸入其氣溶膠和經皮膚吸收到體內。

環境水平,暴露途徑,生物效應,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體內和體外效應,人體效應,診斷,治療,急救措施,人體防護,

環境水平

苯並[g,h,i]芘在環境中通常以多環芳烴(PAHs)的一種組分形式存在,它是有機物,尤其是礦物燃料和菸草不完全燃燒和熱解的產物。該物質可能對環境有危害,對空氣和水應給予特別注意。該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數據不充分,因此應當特別注意。

暴露途徑

該物質可通過吸入其氣溶膠和經皮膚吸收到體內。

生物效應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人們對環境中苯並[g,h,i]芘的毒性的全面研究還比較少。在環境中很少遇到單一的苯並[g,h,i]芘,而PAHs混合物中可能發生很多相互作用。PAHs化合物中有不少是致癌物質,但並非直接致癌物,必須經細胞微粒中的混合功能氧化酶啟動後才具有致癌性。第一步為氧化和羥化作用,產生的環氧化物或酚類可能再以解毒反應生成葡萄糖苷、硫酸鹽或谷胱甘肽結合物,但某些環氧化物可能代謝成二氫二醇,它依次通過結合而生成可溶性的解毒產物或氧化成二醇-環氧化物,這後一類化合物被認為是引起癌症的終致癌物。

體內和體外效應

含有苯並[g,h,i]芘的多環芳烴落在植物葉片上,會堵塞葉片呼吸孔,使其變色,萎縮,捲曲,直至脫落,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和結果。
多環芳烴對動物的致癌作用也早已被試驗所證實。動物試驗證明:多環芳烴對小白鼠有全身反應。如同時受日光作用,可加快小白鼠死亡。當多環芳烴質量濃度為0.01mg/L時,小白鼠條件反射活動有顯著變化。

人體效應

苯並[g,h,i]芘對人體的主要危害部位是眼睛、呼吸道和皮膚。人們長期處於多環芳烴污染的環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傷害。常見症狀有日光性皮炎、痤瘡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狀贅生物等。該物質是致癌物和誘變劑,有胚胎毒性。

診斷

患者臨床表現
(1)對眼睛、皮膚有刺激作用;
(2)是致癌物、致畸原及誘變劑。

治療

給予供氧、對症及營養支持治療
(1)立即用流動的水沖洗受污染的患部20min以上。
(2)脫掉受污染的衣物、鞋子。
(3)如患者無呼吸時,需施行人工呼吸,當患者有吸入污染物時,避免用嘴對嘴人工呼吸,應使用適當呼吸醫療器材。
(4)如患者呼吸困難,應予以氧氣。
(5)對患者給予保暖及安靜環境。

急救措施

(1)吸入:呼吸新鮮空氣,休息。
(2)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服,沖洗,然後用水和肥皂清洗皮膚。
(3)眼睛接觸:先用大量水沖洗幾分鐘(若戴隱形眼鏡,則應儘量摘除),然後就醫。
(4)食入:漱口,給予醫療護理。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局部排氣通風或呼吸防護。
(2)眼睛防護:配戴安全護目鏡,如為粉末,眼睛防護結合呼吸防護。
(3)皮膚防護:防護手套,防護服。
(4)其他防護:工作時不得進食,飲水或吸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