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地膽根

苦地膽根

苦地膽根,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的根。夏末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味苦、辛,性寒。有清熱,涼血,解毒,利濕之功效。用於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炎,黃疸,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瘡癤,濕疹,蟲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地膽根
  • 別稱:鐵燈柱、毛刷子、地苦膽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地膽草屬
  • :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台灣、海南、廣東、 廣西、貴州及雲南等
  • 採收時間:夏末
  • 用量:9-15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菊科植物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的根。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肺,肝,腎經。

功效

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主治

感冒,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炎,黃疸,腎水腫,月經不調,白帶,瘡癤,濕疹,蟲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含漱。

禁忌

體虛者忌之,得寒症者勿用,孕婦慎用。

炮製方法

去雜質,篩去灰屑,曬乾。

生理特性

1.地膽草,多年生草本,高30-1500px。根狀莖平臥斜升;莖直立,粗壯,二歧分枝,莖枝被白色粗硬毛。單葉,大都為基生;葉片匙形、長圓狀匙形工長圓狀披針形,長5-450px,寬達2-100px,先端鈍圓,基部漸狹,邊緣有圓齒狀鋸齒,兩面被白色長粗毛,下面沿脈及葉緣的毛較密;莖生葉少而小。藥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常生於山坡、路旁、山谷疏林中。
2.白花地膽草,多年生草本,高0.8-1m,或更高。根莖粗壯,斜升或平臥,具纖維狀根。莖直立,多分枝,具棱條,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具腺點。花期8月至翌年5月。常生於山坡曠野、路邊或灌叢中。

產地

1.地膽草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及雲南等地。
⒉白花地膽草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的沿海地區。

相關論述

⒈《生草藥性備要》:“散瘡,涼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傷,亦能止血。治腸風下血。”
⒉《本草綱目拾遺》:“葉:可貼熱毒瘡。”
⒊《廣州植物志》:“治濕熱。”
⒋《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治痧氣熱病,搗爛敷熱瘡。煎湯熏洗兼內服治眼睛上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