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竹型驅逐艦

若竹型驅逐艦

若竹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二等驅逐艦。

此級為樅型的改進型,也是日本海軍最後一種中型(二等)驅逐艦。根據八八艦隊計畫預定建造23艘,華盛頓條約生效後計畫終止,只建造了8艘。分別為若竹,吳竹,早苗,早蕨,朝顏,夕顏,芙蓉,刈萱。

此級艦除早蕨號在風暴中沉沒外其餘各艦均在太平洋戰爭時戰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若竹型驅逐艦
  • 功率:21500馬力
  • 航速:35.5節
  • 續航力:14節/3000海里
  • 數量:8艘
  • 國家:日本
發展沿革,建造緣由,建造列表,時間表,技術特點,性能數據,服役事件,若竹,吳竹,早苗,早蕨,朝顏,夕顏,芙蓉,刈萱,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若竹級作為中等驅逐艦是按日本海軍1921年的“八六艦隊”計畫中作為一種伴隨峰風級驅逐艦的小型艦隻而建造的。原計畫建造23艘,後由於華盛頓條約的簽署及預算的限制而只造了8艘。若竹級驅逐艦是二等驅逐艦的最後一級,以後設計的驅逐艦全部朝大型化發展。凡是排水量達到1000噸以上的即為一等驅逐艦。若竹級剛建成時沒有艦名,只是以數字命名。這導致了管理的混論並且招致船員的不滿,所以在1928年8月1日給予了艦艇正式的艦名。

建造列表

此級艦隻建造了8艘。分別為若竹,吳竹,早苗,早蕨,朝顏,夕顏,芙蓉,刈萱。

時間表

若竹
1921年12月13日在神戶川崎造船廠動工,7月24日下水,1922年9月30日竣工。
1944年3月30日被美軍空襲擊沉。
吳竹
1922年3月15日在神戶川崎造船廠動工,10月21日下水,12月21日竣工,工程僅耗時9個月。
1944年12月30日吳竹在執行護航任務時被美軍潛艇擊沉。
早苗
1922年在浦賀船渠動工,1923年2月15日下水,11月5日竣工,下水後的舾裝過程中遇上關東大地震,但未受損。
1943年11月18日在西里伯斯港遭美軍潛艇擊沉。
早蕨
1922年在浦賀船渠動工,1924年7月24日竣工。
1932年12月5日因遭遇暴風天氣翻覆沉沒,1933年4月1日除籍。
朝顏
1922年3月14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1月4日下水,1923年5月10日竣工。
1945年8月22日,朝顏在關門海峽西口六連燈台海域觸雷嚴重損毀,導致無法航行最後進水沉沒。
夕顏
1922年5月15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923年4月14日下水,1924年5月21日竣工。
1944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西南方遭美軍潛艇“六線魚”號(Greenling,SS-213)的魚雷擊沉。
芙蓉
1922年2月16日動工,1922年9月23日下水,1923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廠竣工。
1943年12月20日在馬尼拉灣口外海遭美軍潛艇“魨魚”號(Puffer,SS-268)的魚雷擊沉。
刈萱
1922年5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23年3月19日下水,8月20日竣工。
1944年5月10日在呂宋島海域遭美軍潛艇擊沉。

技術特點

由於吃水較淺和續航能力有限,若竹級驅逐艦一般只在近海活動。1920和1930年代主要用於中國沿海。其餘6艘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被分為第13和32驅逐艦大隊。
若竹級驅逐艦在外觀上與樅級極為相似,但是加大了吃水以改善船隻的遠洋航行能力,這也成為了區分若竹級和樅級的最大標誌。武器設定和布置與樅級相同。同樣的若竹級驅逐艦不同的艦也採用了不同的蒸汽輪機來推進。朝顏、早苗和早蕨為帕森斯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其餘為布朗-科斯蒂式單級減速齒輪汽輪機。
然而1932年此級的早蕨號遭暴風沉沒,1934年又發生友鶴事件,經調查,若竹級與樅級都有復原性及艦體強度方面的問題,於是實施改善工程。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
900噸
航速
35.5節
主火力
3門120毫米
副火力
2挺6.5毫米
魚雷發射管
4具533毫米

服役事件

若竹

若竹號,該級艦是日本最後的二級驅逐艦若竹號,該級艦是日本最後的二級驅逐艦
1921年12月13日在神戶川崎造船廠動工,7月24日下水,1922年9月30日竣工。該級驅逐艦長期從事中國大陸方面的警備任務,太平洋戰爭時期也以船隊護衛為主要任務,雖然是高齡小型驅逐艦卻極為活躍。
若竹號最初艦名為桔梗,竣工時命名為第二驅逐艦,其後追加號字,後來再更改為若竹。其於竣工時被編入第二十八驅逐隊,為了等待姊妹艦服役,1924年12月後,由同級4艘編成第十三驅逐隊,成為第一水雷戰隊寵將
第13驅逐艦大隊包括若竹、吳竹和早苗,駐守於吳守備府,主要在內海、豐島海峽和九洲以西海域執行反潛巡邏,從事中國大陸方面警備任務,並迎來太平洋戰爭。
至1942年3月,若竹號從事豐後水道驅潛任務,4月10日編入西南方向艦隊,從事門司-馬公-菲律賓之間的船隊護航任務。1943年12月1日,編入新設的海上護衛總司令部,繼續從事護航任務。
1944年3月30日早晨,若竹號率領船隊自帛琉出港,在距離港口約3公里的地點正值美軍大規模空襲帛琉,在與大約25架美機交戰下,因中彈起火引燃彈藥庫,瞬間沉沒。當時沉沒的還包括第三十一號警戒艇(原菊號),工作艦明石號,油船佐多,石廊,大瀨號等。

吳竹

吳竹號,攝於1922年10月下水之時吳竹號,攝於1922年10月下水之時
1922年3月15日在神戶川崎造船廠動工,10月21日下水,12月21日竣工,工程僅耗時9個月。此艦原名第四驅逐艦,1928年8月1日變更為固定名稱吳竹。竣工後編入第十三驅逐隊長期出任第一水雷戰隊核心艦艇。
第13驅逐艦大隊包括若竹、吳竹和早苗,駐守於吳守備府,主要在內海、豐島海峽和九洲以西海域執行反潛巡邏。直到睦月級誕生後才拱手讓座,之後在中國大陸方面負責警備任務,曾於1924年左右在別府灣觸礁。
試航時的吳竹試航時的吳竹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吳竹配屬吳鎮守府,負責瀨戶內海西部驅潛警戒任務。1942年4月初,出動至九州方面海面進行驅潛任務,隨後護衛竣工不久的航空母艦隼鷹號返回至吳港。
1930年8月攝於橫濱的吳竹號1930年8月攝於橫濱的吳竹號
1942年4月10日,吳竹號編入西南方面艦隊第一海上護衛隊,至1943年10月底,先於門司至馬公之間,後於門司至高雄,馬尼拉,新加坡之間產生船隊護衛。1943年12月1日,轉編海上護衛總司令部,繼續從事本土至中國台灣和菲律賓的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12月30日吳竹在巴士海峽執行護航任務時被美軍潛艇“剃刀鯨”號(Razorback,SS-394)的魚雷擊沉。

早苗

早苗號早苗號
1922年在浦賀船渠動工,1923年2月15日下水,11月5日竣工,下水後的舾裝過程中遇上關東大地震,但未受損。其最初的命名為菖蒲,但其後正式命名為第六驅逐艦,1924年4月追加號字為第六號驅逐艦,1928年8月1日改為固定名稱早苗,被編入第十三驅逐隊。
第13驅逐艦大隊包括若竹、吳竹和早苗,駐守於吳守備府,主要在內海、豐島海峽和九洲以西海域執行反潛巡邏。擔任華北沿岸警戒任務。僚艦早蕨沉沒後,第十三驅逐隊只剩下若竹,吳竹,早苗三艦,始終共同行動。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早苗配屬吳防備戰隊,從事瀨戶內海西部驅潛警戒任務。1942年4月10日,此艦編入西南方面艦隊第一海上護衛隊,其續航力雖不足但因航速較快而受到重用,專門從事船隊護航任務。1943年9月21日,護衛船隊從高雄出港,經馬尼拉抵達巴厘巴板,隨後由帛琉入港。10月15日自帛琉出港,負責油船隱戶號與其他船隊護衛任務。
1943年11月18日在西里伯斯港遭美軍潛艇“藍魚”號(Bluefish,SS-222)魚雷擊沉。

早蕨

攝於1924年7月在館山灣全速試航之時,當時仍稱為第八號驅逐艦攝於1924年7月在館山灣全速試航之時,當時仍稱為第八號驅逐艦
1922年在浦賀船渠動工,1924年7月24日竣工,此艦於1923年9月1日的下水日是關東大地震發生的時候。
當天上午8時,在盛大的命名儀式下,第八驅逐艦平安下水,然而約4個小時後,這場空前的大地震來襲,浦賀船渠蒙受了巨大損失。據稱下水前乃是艦艇最不安定的時期,倘若此時艦體在船台上,可能會導致艦體翻覆嚴重損毀。
1928年8月1日改名為早蕨,儘管此前一年的8月24日蕨號方告沉沒,此艦仍然選擇相近的艦名,據稱此艦最初的暫定名為海棠。另外此艦為若竹級最後一艘竣工,因此是最後一艘二等驅逐艦。
竣工後即與吳竹,早苗,若竹編成第十三驅逐隊,但1932年12月5日該驅逐隊在中國台灣海峽基隆北方編隊航行,這是從吳港啟航向馬公駛去的第三日,甲板與艦內搭載有相當數量的補給物品。當日遭受風雨,據記載事故當時的風向為北東,風速20米,浪高達6米,如此險惡條件下,驅逐隊進行迂迴運動後,發現早蕨號失去行蹤,經僚艦竭力搜尋後一無所獲,因此認定翻覆沉沒。依據其後的調查,斷定事故緣由為由於遭受風浪衝擊而造成大傾斜之際,復原性不足以至於傾覆。1933年4月1日除籍。

朝顏

朝顏號,攝於1937年上海行動之時朝顏號,攝於1937年上海行動之時
1922年3月14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1月4日下水,1923年5月10日竣工。此艦預定名稱為杜若,但竣工正式名稱為第十驅逐艦,1924年4月1日,加入號字,即第十號驅逐艦。1928年8月1日最終命名為朝顏。
朝顏最初編入第十三驅逐隊,其後轉到第十六驅逐隊,並與其它3艘同級艦配屬第一水雷戰隊,自1930年來,該戰隊逐次由峰風級,神風級,睦月級取代,因此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來,此艦在中國大陸沿海從事警備任務,並利用吃水淺的優勢進入長江流域。
1940年轉入第32驅逐艦大隊,包括朝顏、芙蓉和刈萱,主要負責對馬海峽附近的巡邏任務。隸屬鎮海警備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此艦奉命在對馬海峽從事船隊護航任務。1942年4月10日,此艦編入西南方向第一海上護衛隊,出任西貢至馬公之間的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1月24日,朝顏出動救援遭美軍潛艇魚雷襲擊導致艦首斷裂無法航行處於漂流狀態的天津風號,將其拖曳至西貢。同年7月9日,朝顏在中國海南島榆林遇到颱風導致觸礁,離礁作業持續到10月15日。期間的7月29日,曾與約40架美機交戰,未蒙受重大傷害。
其後,朝顏返回日本本土,並再次受命以高雄為基地從事船隊護航任務。1945年4月末,此艦出任瀨戶內海西部負責航路管制,水雷監視,以未受創的姿態在吳港迎來戰爭結束。
到日本宣布投降的時候只有朝顏倖存,其餘全部沉沒。未料到戰爭結束後的一周即1945年8月22日,朝顏在關門海峽西口六連燈台海域觸雷嚴重損毀,導致無法航行最後進水沉沒。

夕顏

夕顏號,攝於竣工後不久,當時還稱為第十二號驅逐艦夕顏號,攝於竣工後不久,當時還稱為第十二號驅逐艦
1922年5月15日在石川島造船廠動工,1923年4月14日下水,1924年5月21日竣工。為6號艦,最初預定艦名為躑躅,正式命名為第十二驅逐艦,1928年8月1日改名為夕顏。
夕顏竣工後,與第十驅逐艦(朝顏),第十六驅逐艦(芙蓉),第十八驅逐艦(刈萱)編成第十六驅逐隊,編入第一艦隊,負責伴隨第一艦隊。雖然艦體較小,航行於風浪起伏的海上有些困難,但在小型艦中已堪稱優秀。
夕顏與樅級9艘艦1940年同時撤除魚雷發射管轉籍警戒艇,稱為第四十六號警戒艇。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夕顏隸屬佐伯防備隊,在豐後水道執行驅潛任務。1943年5月至8月底,與第三十一警戒艇(菊號)4次從事佐伯至帛琉的船隊護衛任務。9月1日,此艦編入橫須賀鎮守府部隊,出任橫須賀-父島-特魯克島的船隊護航任務。自1944年1月起擔任以鳥羽為基地的船隊護航任務,然而在同年11月10日在石廊崎西南方遭美軍潛艇“六線魚”號(Greenling,SS-213)的魚雷擊沉。
1940年的夕顏號,已改名為第四十六號警戒艇1940年的夕顏號,已改名為第四十六號警戒艇

芙蓉

竣工時稱為第十六驅逐艦的芙蓉號竣工時稱為第十六驅逐艦的芙蓉號
1922年2月16日動工,1922年9月23日下水,1923年3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廠竣工,預定艦名為紫陽,後正式命名為第十六驅逐艦,1924年4月1日加號字,為第十六號驅逐艦,當時,偶數號碼為二等驅逐艦(至第二十六號為止),1928年8月1日最後命名為芙蓉。
竣工後的十數年間均編入第十六驅逐隊,1930年編入第二遣外艦隊,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出動至中國華北沿海,擔任警備任務。其後,芙蓉配屬鎮海警備府,1940年時,第十六驅逐隊改稱為第三十二驅逐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其與同級艦朝顏,刈萱協同為對馬海峽船隊護航任務。1942年4月10日,編入西南方面艦隊第一海上護衛隊,出任門司至高雄的船隊護航任務,其後又在東海,南海執行相同任務。
1943年12月13日芙蓉在高雄入港,17日,護衛船隊前往馬尼拉,途中的12月20日在馬尼拉灣口外海遭美軍潛艇“魨魚”號(Puffer,SS-268)的魚雷擊沉。

刈萱

正在中國行動中的刈萱號正在中國行動中的刈萱號
1922年5月16日在藤永田造船廠動工,1923年3月19日下水,8月20日竣工。
其竣工後的十數年間均在第十六驅逐隊,1940年將該隊讓與新銳的陽炎級驅逐艦,編入第三十二驅逐隊。其配屬鎮海警備府。
第32驅逐艦大隊包括朝顏、芙蓉和刈萱,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主要負責對馬海峽附近的巡邏任務。1942年4月10日成為西南方面第一海上護衛隊其中一員,從事日本本土與中國台灣,馬尼拉,新加坡之間船隊護航任務,據稱出任次數達48次。1943年12月1日再度編入海上護衛總司令部管轄下,進行船隊護航任務。
1944年5月10日,其在出任船隊護衛由高雄出行至婆羅洲的密里,在呂宋島海域遭美軍潛艇“鱈魚”號(Cod,SS-224)的魚雷擊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