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自然保護區是1998年8月由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列入“國際重要濕地”。是以保護黑頸鶴、白尾海雕、玉帶海雕、胡兀鷲等世界瀕危野生動物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東緣
  • 占地面積:166570.6公頃
  • 景點級別:國際重要濕地
簡介,自然環境,區內資源,保護意義,環境問題,

簡介

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青藏高原東緣,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2°29′~102°59′,北緯33°25′~34°00′。總面積為166570.6公頃,保護區東西寬47公里,南北長63公里,幾乎遍及整個縣城。主要保護對象是黑頸鶴、白鸛等珍稀野生動物及高原沼澤濕地生態系統。
保護區劃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其中:“核心區”面積48662.2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9.22%,“緩衝區”面積73984.5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44.42%,“實驗區”面積43918公頃,占保護區面積的26.37%。保護區因豐富的濕地資源被專家譽為全國十大“最美麗的濕地”之一。 若爾蓋濕地保護區於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環境

區內氣候寒冷濕潤,泥炭沼澤得以廣泛發育,沼澤植被發育良好,生境極其複雜,生態系統結構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特有種多。

區內資源

若爾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區內共有高等植物196種,隸屬108屬,34科。其中:苔蘚植物1科1屬1種,類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32科106屬194種。此外,還有藻類植物1科1屬1種。區內植物中,傘形科小芹屬的紫莖小芹和玄參科細穗玄參是中國特有種,也是橫斷山區的特有種。細穗玄參掌葉大黃是瀕危種。
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白鸛黑鸛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鷲7種。
二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小天鵝灰鶴草原雕高山兀鷲獵隼藍馬雞、雕鴞等16種,四川重點保護動物有6種,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獸類有水獺荒漠貓等7種。 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世界上起源最晚的唯一高原鶴類、全球性珍稀瀕危物種—黑頸鶴就集中棲息與繁殖在這裡,因而被中國動物協會授譽為“中國黑頸鶴之鄉”。

保護意義

護區內獨特的生態系統,星羅棋布的湖泊,分布廣泛的濕地,蜿蜒迂迴的河流,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它們既是旅遊資源,又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文化價值。尤其在珍稀物種、基因資源保護和科研方面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加之區內濃郁的藏民族文化,共同交織成一幅旖旎和諧的高原風光。保護區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保護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之一。
若爾蓋高原濕地是第四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以來處於低位發育的草本沼澤,蓄水總量近100億m3,泥炭總儲量達70億m3,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高原泥炭沼澤,在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減少溫室效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區,黃河流經這裡後,雨季徑流量增加29%,枯水季徑流量增加45%,素有“中華水塔”和“中國西部高原之腎”之譽。

環境問題

但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等自然因素和過度放牧、開溝排水等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若爾蓋濕地正在不斷萎縮。隨著沼澤濕地面積的減少,若爾蓋草原上荒漠化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局部乾涸的沼澤已經開始發生沙化,乾旱及伴生的風沙危害嚴重。同時由於地表水徑流日益減少,引起一些居民點水資源缺乏,甚至到了“守著源頭沒水喝”的尷尬境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