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赫濯

苗赫濯(1936~ ),惠城區橋西人。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系。1981年至1983年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密執安大學進修與工作。現任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副理事長兼工程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苗赫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惠州市惠城區
  • 出生日期:1936年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副理事長兼工程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
  • 職稱:教授
  • 職務: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副理事長兼工程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並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國密執安大學進修。長期從事高性能結構陶瓷材料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研發出多種具有重要套用價值的新材料,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並形成多個新產業。上世紀70年代初主持研究成功“透明陶瓷與高壓鈉燈”,首次套用在首都東長安街上,開始了我國街道照明採用第三代高效節能新光源,路面平均照度相當於原用同等功率高壓汞燈的3.5倍,已被廣泛採用,每年為國家節省上百億度照明用電;70-90年代先後發明了“氮化矽與複合氮化矽陶瓷刀具”,“高耐磨性複合碳氮化鈦金屬陶瓷刀具”等,提高加工效率與刀具壽命3~10倍,每年給國家帶來數以十億元計的增產節能降耗效益,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新世紀初研究成功高性能低成本防彈陶瓷,並製成陶瓷防彈衣出口十幾個國家。上述成果分別被列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級“產學研工程”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和“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
發表論文270餘篇,合編或參編中英文著作11部,獲科技獎勵11項。

人物經歷

長期從事高技術陶瓷的教學和研究。70年代初,主持研製成功透明氧化鋁陶瓷與高壓納燈,首次安裝在首都東長安街上,開始了我國街道照明正式套用第三代節能新光源的歷史,其路面平均照度比原來高壓汞燈提高了兩倍半。該技術已在全國普遍推廣套用,不僅改善城市照明,提高交通安全係數和行車速度,每年還為國家節省幾億千瓦時照明用電,因此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以及輕工部、北京市和國家教委的多次獎勵。70年代中期,與合作者探索採用氮化矽陶瓷作為金屬切削刀具取得成功,在國際上最先實現了用熱壓氮化矽陶瓷刀具對多種難加工材料進行多種工藝的加工和生產套用。後經幾度改進,所研製的複合氮化矽陶瓷刀具在上千個企業推廣套用,不僅可以加工超硬材料,還可進行銑削、刨削等衝擊力很大的加工,和硬質合金刀具相比,切削壽命高十幾倍,切削效率高3—10倍,給國家帶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榮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鍍金牌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和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由於他在先進結構陶瓷學科領域中作出了重大的、創造性的貢獻,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以及《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光明日報》、香港《商報》等10多種報紙都曾予以報導,業績錄入《中國人物年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