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嶺霓裳

苗嶺霓裳

故事以雲南省昌寧縣耇街鄉苗族女子咪彩為完成老阿婆的臨終囑託,努力尋找牛皮樣圖、傳承苗嶺五彩衣的製作工藝為主線;以文化館編導高藝為創作舞劇《苗嶺霓裳》,在幫助咪彩尋找牛皮樣圖過程中,與咪彩的情感糾葛為輔線最終以二人合力克服種種困難把昌寧苗族服飾“苗嶺五彩衣”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基本介紹

  • 導演:胡平
  • 編劇:楊佳富
  • 製片人:楊佳富
  • 出品公司:雲南皓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發行公司:雲南皓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中文名:苗嶺霓裳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劇情
  • 上映時間:2013年
演職員表,職員表,演員表,故事梗概,開機,拍攝,首映,開機,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楊佳富
原著:李德昌
總編劇:楊佳富
編劇:楊建賦楊軍趙汝中 羅金榮
顧問:張 睿藺斯鷹
監製:蘇格非 段登位
策劃:余宗友 茶春橋 范紅玉周耀泉
協調:吳貴榮蘭梓龍穆尙勇羅建明 張紹武馬 宏 郭子孟 郭朝庭
文學顧問:劉文允楊薈能 李秉琦
民俗顧問: 楊光侯 楊有才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咪彩謝雨薇----
高藝張小龍----
外婆程佳光----
小咪彩李文曦----
啞叔張三----
高母張慧玲----
寨老楊作玖----
曼曼凱颯----
美意陳子薇----
許先生李德昌 ----
啞叔年輕馬強----
小高藝范傑凌----
古縣長李大喜----
副所長徐忠陽----
陶鄉長吳國安----
文局長吳江南----
攝影:張 楊
美術:李志德
剪接:孫瑞來
照明:金康峰
劇照:普坤祥
作曲:龍 龍 嚴於翔 錄音:王松林
剪接:孫瑞來
服裝:徐 智李藝璇
製片主任:馬繼民段永興
製片人:楊佳富
執行製片人:李 艷
導演:胡平
出品:雲南皓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協拍:中共雲南昌寧縣委
雲南昌寧縣人民政府
雲南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年份:2013年

故事梗概

簡述:
本片以雲南省昌寧縣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昌寧苗族服飾--五彩衣”的申遺保護過程為原型創作改編。
故事以雲南省昌寧縣耇街鄉苗族女子咪彩為完成老阿婆的臨終囑託,努力尋找牛皮樣圖、傳承苗嶺五彩衣的製作工藝為主線;以文化館編導高藝為創作舞劇《苗嶺霓裳》,在幫助咪彩尋找牛皮樣圖過程中,與咪彩的情感糾葛為輔線。最終以二人合力克服種種困難把昌寧苗族服飾“苗嶺五彩衣”成功申報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本故事用咪彩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不同的人生際遇為節點,扣人心弦地連串出一個個極富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動人故事,同時,也給人們展示出劇中不同人物的百態人生,最終突出了故事的主題:放下仇恨,愛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展示了苗族祖先對大愛的追求,以及追求和諧共生的大智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就越具有世界特質與品位。故事在展示民族服飾文化的同時,充分展現了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展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嶄新成就,歌頌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的豐功偉績。
故事梗概:
一套正宗而又完整的苗族“五彩衣”盛裝包括包頭、上衣、披肩、圍腰、腰帶、短褶裙等大小十八件套組成,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十八一枝花。這種服飾在苗族中被賦予了“神”的力量,能與天地祖先通靈,並且記錄著回老家的路。苗族的先人在往南遷徙的路程中,將每一個地方的形象烙印在一張牛皮上,成了“五彩衣”的樣圖,這張樣圖在動盪的年代失蹤了,五彩衣也全部被燒毀了,從此五彩衣的製作工藝失傳了、、、
主人公咪彩身世迷離,母親在生下她後去世,更不知道父親是誰。陶源跟外婆相依為命。外婆是苗山的“苗嶺五彩衣”傳承人,曾經保存著牛皮“樣圖”,在“樣圖”遺失後,想憑自己的記憶重繡一張“樣圖”用來傳承,但有些圖樣已回憶不起來,因此至死也沒能再重新做出五彩衣,在臨終死不瞑目,並讓咪彩起誓,咪彩無奈,只好發下重誓:一定要把遺失的“樣圖”找回來,把苗山的“苗嶺五彩衣”工藝傳承下去,否則是不婚嫁。外婆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咪彩因為誓言,27歲的她還是獨身一人。多年來,她走訪了許多老人,回憶刺繡出了一張“苗嶺五彩衣樣圖”,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而且,咪彩認為原材料的不正宗也是做不出正宗五彩衣的一個重要原因,於是開始種麻準備織造刺繡“苗嶺五彩衣”。同時,她也結識了縣文化館編導高藝,高藝正好在創作舞劇《苗嶺霓裳》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尤其是在服裝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提出要幫助咪彩尋找牛皮樣圖。不久,大麻長出來後,派出所的警察來了,根據國家禁毒的“四禁”要求,強行拔掉了大麻。咪彩發瘋般的護著大麻不讓拔,還誤傷了工作隊員。咪彩被帶走了。高藝去鄉里向領導匯報了咪彩種植大麻是用來織布,不是用來製毒的。但是,因為種植大麻觸犯了法律,等待著的是對咪彩的處罰、、、
終於,縣領導告訴咪彩一個好訊息,省里專家已經培育脫毒大麻,可以給咪彩提供用於五彩衣的製作,並且還帶來一個重要訊息,在開花寨的一個老人說見過牛皮樣圖。
兩人前往開花寨,找到老人,老人說當年他在乾農活的時候,曾經救過一個男青年,男青年身上就帶著那張牛皮圖,但是老人記不清長相,只記得這個男子至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一句話,這個重要的信息讓咪彩聯想到了啞叔,回村後,咪彩質問啞叔,但是沒有承認。但是,啞叔也告訴了咪彩一些事情:那年,苗山來了個“割斷資本主義尾巴”的工作隊。當時苗嶺霓裳的傳人是咪彩的阿婆和咪彩的媽媽雯繡,工作隊抓走了陶源的阿婆,沒問出樣圖,工作隊找到雯繡,以外婆做要挾,逼迫雯繡把樣圖交出去。咪彩萬般無奈之下向工作隊交出了樣圖。交給了那個叫紅旗的工作隊隊長。
高藝趕回城裡,翻遍了家裡的角落,果然在一個小匣子裡找到了一張用不同顏色刻畫著各色圖案的牛皮,他百感交集而又慚愧難當。他把圖拍下來,傳給了咪彩。
咪彩組織寨老們再一次鑑定。這次照片圖案,得到了寨老及所有老人的肯定。“苗嶺霓裳”織造也得到了縣裡及文化部門的支持,決定馬上開始製作,等製作出來後就馬上進行申遺工作。
咪彩“感到疑惑”,質問高藝圖片的真實出處,高藝怎么也不肯說,兩人不歡而散。高藝回到家裡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決定要把牛皮樣圖還給咪彩,沒想到,遭到母親的阻攔,並且,母親交給高藝一本高藝父親的一樣遺物--“”懺悔書“。
一切都明了了,原來,咪彩從接近他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知道他是誰,為了拿到牛皮樣圖,一步步地誘使高藝拿到牛皮圖,高藝找到咪彩,憤怒地指責咪彩,咪彩感到震驚,也感到慚愧,將實情告訴了高藝,高藝幾近崩潰,帶走了牛皮樣圖。
正在這時咪彩又接到縣裡電話,負責申遺評審工作的張教授看到“苗族服飾五彩衣”的申報材料非常驚喜,但苦於實物證據不足,按規定不能被批准,特意下來走訪,希望找到更有力的實物證據,也就是必須找到那張調查報告上說的年代久遠的遺失了的牛皮“樣圖”。咪彩當時就傻了眼,只好硬著頭皮找到高藝,沒想到,高藝一時頭昏,竟然要將牛皮樣圖賣給一個古董商,咪彩奮力阻止,但是勢單力薄,於是苦苦哀求高藝回頭是岸,拿回高藝,在最後一刻,高藝幡然醒悟,準備要回牛皮圖,與古董商和他地助手的搏鬥當中被刺傷,受傷的高藝帶著牛皮樣圖在送往機場的途中掉下山崖,機車撞毀後焚燒連同牛皮圖一同被燒毀,趕到後的咪彩抱著受傷的高藝撕心裂肺地痛苦、、、
牛皮圖沒了,高藝也因此受了重傷,咪彩徹底崩潰,想跳入瀾滄江地滾滾江水之中,此時,外婆仿佛來到了她的身邊,告訴她:千百年苗人為了牛皮圖,互相爭鬥,互相傷害。但是我們忘了牛皮圖最初的意義,我們苗人每到一個地方,都把它烙印在牛皮圖上,是怕在路途中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以此做出五彩衣穿在身上,是讓我們記得對老家和根的眷戀,,,牛皮圖不在了沒有關係,我們不是還有五彩衣嗎?只要我們把五彩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老家的路就永遠在那裡、、、
最終,咪彩釋然了,外婆唱著苗歌逐漸走入森林:菩提樹的倆叉枝椏啊,長不到一起喔,永遠聚不到頭啊,因為本就是同一根上分出來的呀、、、人生就像織衣啊,縱橫交錯,有愛就有恨,放下仇和恨啊……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啊……
雖然牛皮圖不見了,但是那套根據牛皮圖製作出來的五彩衣被送到了北京,通過專家們仔細和嚴格的研究和論證,在2006年5月20日,“昌寧苗族服飾”順利申遺成功,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開機

電影《苗嶺霓裳》在雲南昌寧開機拍攝
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昌寧苗族服飾及其故事為藍本的《苗嶺霓裳》日前在昌寧縣開機拍攝。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昌寧苗族服飾名列其中。昌寧苗族服飾始終保持傳統的製作工藝,傳說是苗族在遷徙和發展過程中,用來記錄所經歷的大事的“文字”,被稱為苗族歷史的“活史記”和生活在昌寧耈街大山深處苗族族群的“百科全書”。
《苗嶺霓裳》是首部以昌寧地名實名拍攝的電影,影片以苗族女子咪彩為完成老阿婆的臨終囑託,努力傳承苗山苗嶺霓裳的製作工藝為主線,以咪彩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為輔線,最終連串出一個極富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動人故事。

拍攝

《苗嶺霓裳》精鍛造精品
電影《苗嶺霓裳》自開拍以來,劇組全體演職員堅持精益求精、團結敬業、準確詮釋茶鄉昌寧原生態人文文化的主旨,不顧風雨連綿,夜以繼日精雕細鑿,為將影片打造為精品全力以赴。
電影開機後就遇上了連天雨,劇組及時調整了拍攝日程,雨天轉入室內拍攝,瞅準天氣轉晴就又迅速搶拍外景戲。為此,劇組全體演職員從製片人、導演、主演,到攝像、美術、道具、燈光、服裝、場務整合聯動、各司其職,真正做到了工作主動前置、準確到位、高效運作,讓隨行的記者實打實見識了高效率工作團隊的強大合力:劇組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準備,演員熟練掌握好台詞劇情,攝像、美術、服裝、燈光、場務、後勤每個部門都主動到位,一絲不苟,搶抓住每一個劇情所需要的天氣、光線,全力推進拍攝,夜晚為了確保夜景質量,又常常工作到凌晨。同時,整個劇組在高速運轉中,始終將拍攝質量置於不容動搖的核心目標,不容半點馬虎:場景如果不符合劇情要求,那怕就是與劇情所展現的細微民族風俗或是時代背景有半分不同,都絕不放過;演員表演要是有絲毫不到位都得反反覆覆地重拍;甚至光線、錄音有半點瑕疵也要返工,說是精雕細鑿絲毫都不為過。隨行跟班的記者就在現場體驗到了重拍13次的情況,深刻地體會到了精雕細鑿的真正含義。
據了解,劇組中的演職員來自天南地北,並且還有許多人參加過諸如《趙氏孤兒》《三國演義》《投名狀》等等大片的拍攝,但在現場,卻誰都不擺老資格,處處都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團結和睦,有力的確保了劇組的高效運行。
據了解,劇組將在近日完成縣城內的場景拍攝後轉向耇街鄉土皮太村、水爐村和漭水鎮老廠村等地,以求在影片中原生態展示千年茶鄉昌寧神秘的人文民俗和綺麗的自然風光。其中,在重點展現苗族文化的基礎上,還將把天堂山風光、瀾滄江高峽平湖、萬畝茶園、萬畝杜鵑林、千畝古茶樹群、野生核桃林、雞飛溫泉,以及田城相間的田園風光以最美的視角拍攝到影片中,力求讓影片更趨完美,讓宣傳效果走得更廣更遠。
茶鄉民眾樂為電影《苗嶺霓裳》跑龍套
自5月11日電影《苗嶺霓裳》在昌寧縣開拍以來,在廣大民眾中掀起了不小的熱潮,大家在街談巷議關注拍攝的同時,都爭先恐後忙著為拍攝“跑龍套”,很是熱鬧。
從幼稚園的小朋友到老體協的文藝迷,從機關幹部到城鄉民眾,從武警官兵到在校師生,大家都對拍攝這部宣傳本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五彩衣的電影《苗嶺霓裳》非常熱心。有的一聽說要找民眾演員,就自告奮勇找到了劇組;有的則一得到單位要協助拍攝的通知就忙開了練習;還有的一直跟著劇組,瞅準了機會就趕緊毛遂自薦。不論有沒有台詞,也不論有沒有正面鏡頭,只要能上畫面,大家都爭著一馬當先。在漭水鎮茶園拍攝採茶,縣職校的師生層層選拔選來了帥哥靚女,一個鏡頭重重複復拍了十次,誰都不覺得累,下午兩點吃午飯滿臉歡笑;拍攝七十年代的公社場景,昌二中老師被裝扮成了“反派”,毀了形象還要餓到傍晚九點多吃飯也甘願;最可愛的要數拍攝大會堂開會的場景,浩浩蕩蕩要三四百人,前景、後景、側機位拍攝,反反覆覆的起立鼓掌,持續三小時完成一個鏡頭,卻人人都樂此不疲,大家都覺得能為電影出點力,能過上一把拍戲隱,圓一次明星夢,真是既好玩,又有意義。昌二中教師張秀梅說,這可是難得的人生經歷。
負責教育系統對接協調電影拍攝的縣教育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董鰵徼則一心要把這次協助拍攝的機會轉變成發現人才、鍛鍊文藝骨幹的良機,她忙出忙進選調了上百名師生參加拍攝,雖然累,但卻樂此不疲。她說,沒準這還真會成為一個電影明星的起跑線呢。
《苗嶺霓裳》殺青
5月27日,由昌寧縣委宣傳部與雲南皓月文化傳播公司聯合籌資拍攝、由昌寧本土知名作家楊佳富擔任編劇、青年導演胡平執導、新生代演員謝雨欣主演的電影《苗嶺霓裳》在美麗鄉村——耈街完成最後一個場景的拍攝後正式殺青,轉入後期製作,影片將於9月底在電影頻道播出。
《苗嶺霓裳》由昌寧縣委宣傳部與雲南皓月文化傳播公司聯合籌資拍攝,總投資300萬元。同時,邀請昌寧本土苗族民眾本色出演,從昌寧苗族原汁原味的山歌、打歌調中精心提煉出來的音樂也將在後期製作中為影片增色。
據悉,將衝擊各項國際大獎的《苗嶺霓裳》影片被剪輯為94分鐘,將於9月底作為“昌寧建縣80周年獻禮片”與觀眾見面。

首映

2013年12月3日,以昌寧苗族服飾為題材的電影《苗嶺霓裳》舉行首映儀式。
《苗嶺霓裳》製片人、武警雲南公安邊防總隊創作室主任楊佳富發言,雲南省廣播電視總局電影管理處處長張雷宣布首映。縣委書記蘇格非,縣委副書記、縣長段登位等縣級領導出席首映儀式。
電影《苗嶺霓裳》是昌寧縣與雲南皓月文化傳媒公司合作,採用實名制拍攝的數字電影,是繼《茶鄉法官》之後的又一部電影力作。電影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昌寧苗族服飾為題材,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昌寧縣苗族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苗嶺霓裳》的成功上映,這在昌寧縣文化發展史上又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將對宣傳推介昌寧,發展繁榮昌寧文化事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首映儀式上同時舉行了《文化保山·昌寧卷》、《昌寧文化詞條》、《昌寧茶葉志》、《千年古茶百圖》、《放歌昌寧》《永遠的昌寧》和《秀美翁堵》七本圖書的首發儀式。

開機

日前,數字電影《苗嶺霓裳》正式開機。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市委宣傳部、縣鄉領導及劇組成員共120餘人參加了開機儀式。
《苗嶺霓裳》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昌寧苗族服飾”為題材,是首部以昌寧地名為實名拍攝的電影,也是苗族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該片故事以昌寧縣耉街鄉苗族女子陶源為完成老阿婆的臨終囑託,努力傳承苗山苗嶺霓裳的製作工藝為主線;以陶源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為輔線;最終連串出一個極富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動人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