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動物

苔蘚動物

苔蘚動物(moss animal)又稱苔蘚蟲,苔蟲。屬水生底棲動物,除內肛類中少數為單體外,均為群體,由彼此有生命聯繫的許多個蟲和個蟲外骨骼組成。除極少的內肛類外,幾乎都為外肛類。因此,苔蘚動物有時也稱外肛動物,歸原口動物演化譜系。廣泛分布在除寒武紀外的顯生宙的各個地質時期的海相地層中,唇口類是現代海洋污損生物群落的主要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苔蘚動物
  • 外文名:moss animal
  • 又稱:苔蘚蟲,苔蟲
  • 隸屬:水生底棲動物
  • :苔蘚動物門
  • 生長地點:在於海岸的岩石上,植物或船體上
  • :被唇綱,窄唇綱,裸唇綱
簡介,詳解,其他信息,管孔目,櫛口目,唇口目,

簡介

苔蘚動物
moss animal
苔蘚動物
亦作bryozoan,亦稱苔蘚蟲。
苔蘚動物門(Bryozoa,又稱多個員動物門〔Polyzoa〕或外肛動物門〔Ectoprocta〕)水生無脊椎動物,其個員構成形狀和大小各異的群體。苔蘚動物各種間差異甚大。Monobryozoon屬為一小屬,生活于海洋的沙粒之間,長度不及1公釐;而Zoobotryon屬生活於暖水,其群體從碼頭的樁架構上成叢或成鏈狀掛下,直徑可達45.7公分(1.5呎)。苔蘚動物生長於突出於海岸的岩石上,植物上或船體上。苔蘚動物可分為兩個綱︰被唇綱(Phylactolaemata, 生活於淡水),裸唇綱(Gymnolaemata, 多為海生)。

詳解

裸唇綱包括最繁盛的苔蘚蟲目──唇口目(Cheilostomata)。苔蘚動物的質地各異,可為軟質或膠質(如許多海生種類),群體可呈葉片狀或樹枝狀。個員體壁能分泌鍛石質或角質的保護殼(蟲室),形成群體外的堅硬外骨骼,如網孔苔蟲屬(Retepora)和Sertella屬苔蘚蟲的群體由許多個員組成細長枝條狀;每個個員都是一個完整的分化完全的動物個體。個員藉群體的基質相連,可藉體壁上的小孔相通。大多數個員有具纖毛的觸手,觸手可將食物顆粒驅向口中。消化道分為幾個部分,腸折向前,肛門開口於觸手冠之外。觸手、消化道以及控制全身的神經系統和肌肉,構成蟲體。一個個員以出芽的模式進行無性生殖,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形狀和生長模式的群體。該個員來自休眠芽或原個員(由透過有性生殖形成的幼體變態而成)。裸唇目和被唇目的個員一般為雌雄同體,雌雄生殖器官為產生生殖細胞的細胞團,位於蟲體內或體壁上。
窄唇目較為特化,每個群體內的大部分個員為雄性,僅少數個員為雌性。雌性個員身體遠端的體壁向外突出,形成囊狀的孵育室,卵在其中孵育;發育中的胚胎又擠出第二代胚胎,此過程反覆進行,於是在同一個孵育室中發育出許多胚胎。淡水生活的苔蘚蟲主要附著於淺水中的葉,莖或樹根上。海生苔蘚蟲的生境多種多樣,從沿岸地區到深海,但在潮痕以下更為常見。潮流和流水可將食物帶來。故對苔蘚動物十分重要,但激浪則不利於苔蘚蟲的生長。苔蘚蟲最喜水淺、有遮蔽的水道。海蛞蝓和海蜘蛛似為苔蘚蟲的主要掠食者。苔蘚動物無呼吸、排泄或循環系統。觸手的主要功能是捕捉浮游生物,其排列形式亦似漏斗,口在其頂端。正在取食的苔蘚蟲於受驚時會藉其強大的牽縮肌之助將觸手縮回體內。隨後,個員收縮體壁,將液體及觸手逼出,返回水中。因為大部分個員的蟲室為鈣質,苔蘚動物得以留下長期的化石紀錄。最早的苔蘚動物化石是下奧陶紀(4.3億年前至5億年前)的窄唇類。大部分鍛石石地層,尤其是與頁岩交替排列者,保存著苔蘚動物化石。苔蘚動物似乎進化極為迅速,有一些目繁盛數百萬年後又告絕滅。
苔蘚蟲是固著生活的群體動物。個體小,不分節,具體腔。體外分泌一層膠質,形成群體的骨胳。蟲體前端有口,口的周圍有一冠狀物,稱“總擔”,其上生許多觸手。消化道U字形,口和肛門因而靠近。無排泄和循環器官。海水、淡水均產。在地質時代種類很多,奧陶紀即已出現,現代尚有生存。

其他信息

苔蘚動物簡稱苔蘚或苔蟲,是動物界中一門具有真體腔的水生動物,因其有些類群的群體形如苔蘚植物而得名。除其浮游幼蟲階段營浮游生活外,幾乎所有苔蘚蟲均附著或固著在附著基上終生營附著或固著生活,無活動能力。除少數類群生活於淡水或鹹水水域外,絕大多數苔蘚蟲都生活于海洋中。從潮間帶至熱帶海洋,都有苔蘚動物的蹤跡,但大多數苔蘚蟲生活於大陸架的淺海海底。
所有苔蘚蟲都毫無例外地形成群體,一般個體很小,大約在0.5--1mm之間。它們按生長方式可分為直立型和被覆型兩類,前者如西方三胞苔蟲,後者如闊口隱槽苔蟲。
分布於近海的苔蟲常附著在浮標、船艦底部、海洋工程設備、養殖動物體表及魚蝦貝類養殖籠網等設施上,可帶來嚴重危害。但某些苔蟲又是重要的海洋藥用生物,具有很明顯的開發利用前景。據文獻記錄,全世界已發現2萬種苔蟲,其中約5千種生活于海洋中,我國現有苔蟲約1200種。
膜孔苔蟲屬(Membranipora)的苔蘚動物膜孔苔蟲屬(Membranipora)的苔蘚動物
苔蘚動物的生存種類約 4000種,化石種有15000種。
苔蘚動物門主要分為被唇綱和裸唇綱兩個綱。
被唇綱(Phylactoloemata)總擔呈馬蹄形,口背側具一上口突(epistome)(又稱上唇,實為口背側的一體壁突起);淡水產。淡水苔蟲北京產3種;杭州有5屬8種,羽苔蟲屬(Plumalella)(圖11-1A)中的4種:灌木羽苔蟲(P.fruticosa)、叢匐羽苔蟲(P.repens)、裂頭羽苔蟲(P.em-arginata)及斑條透明苔蟲(Hyalinella punctata)為世界性種。擬菌羽苔蟲(P.fungosa)除杭州外尚分布於北京、瀋陽、南京等地。
裸唇綱(Gymnolaemata):總擔為圓形,無上口突;絕大多數海產,我國已報導199種,鳥頭草苔蟲( Bugula avicularia)(圖11-2),除正常個體外,尚有鳥頭體(avicularia),形似鳥頭,顎可開閉,能除去體上的污物。這是群體的多態現象。棘苔蟲(Scrupocellaria)具有鞭器(vibraculum),剛毛狀,擺動可除去體上的外物。

管孔目

克神苔蟲科
青島地區發現象芽克神苔蟲和愛氏雙克神苔蟲二屬二種。其中,象芽克神苔蟲,群體直立,樹枝狀,乳白色,幾丁質關節黃色。個蟲界限在分枝中央模糊,個蟲開口於分枝前面。育卵室梨形,胞口圍管形。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靈山島、黃島海域。
管孔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三種。其中,薩爾米皿苔蟲群體被覆葉狀、不規則橢圓形。個蟲直立、圓筒狀,不規則放射狀排列,室口橢圓形。育卵室橫橢圓形。胞口圍細管形。分布於靈山島和石老人水深0~20米處。扇形管孔苔蟲,群體被覆灰白色,灰紫色,雙葉形。個蟲長管狀,斜向直立,放射狀排列。群體基面有同心圓排列的附著突起。育卵室埋於自個蟲之間,表面呈葉狀,胞口圍細管狀。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靈山島、黃島海域。美麗管孔苔蟲,群體被覆,扇狀分枝,相鄰分枝再有鈣質管連線。個蟲管狀,2~3列,斜向排列,外列個蟲較長。育卵室位於分枝末端。團塊狀,在分歧處呈兩葉狀。胞口圍橢圓形。
碟苔蟲科
青島海區確定種名的僅王冠蝶苔蟲一種。群體被覆,呈圓盤形,白色,中央隆起,邊緣具放射線,個蟲長圓筒形,室口圓形。邊緣個蟲較短,近中央的個蟲較長,斜向直立規則地作放射狀排列。卵室嵌於自個蟲之間,胞口圍短管狀,其開口橢圓形。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靈山島、黃島海域。

櫛口目

袋胞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覆蓋鮑克苔蟲一屬一種。群體直立,匍莖雙歧分枝,個蟲在分歧處呈螺旋排列。個蟲筒形。室口斜四角形。分布於石老人、中港海域。
軟苔蟲科 青島海區定名的僅聚合軟苔蟲一種。群體被覆,半透明,薄膜狀,白、黃、赤褐色,由單層個蟲組成。個蟲六角形。室口圓形,位於末端,開口於乳頭狀突起上。分布於團島灣、黃島海域。

唇口目

青島海區約有120種,已確定種名的有66種,分隸24科44屬。
列胞苔蟲科 只有列胞屬一屬,青島地區共有二種。該屬成員個蟲皆由被覆的匍莖狀部分和直立的臂狀部分構成。(一)為黑蛇列胞苔蟲,個蟲被覆部分具斑點,直立部分始端具環紋,前膜區位於末端部分,其先端呈蛇頭狀,即頂邊圓形。分布於魯迅公園、石老人潮間帶和膠州灣10~30米深處;(二)為平截列胞苔蟲,直立部分始端無環紋,末端部分的先端平截。分布於魯迅公園、石老人、黃島和膠州灣10~30米深處。
微室苔蟲科 中國僅微室苔蟲屬一種,青島地區僅蹄形微室苔蟲一種。個蟲喇叭形,前膜面向末端,以前出芽產生生殖個蟲,卵胞雙瓣型,具中肋。分布於靈山島近岸水域。
膜孔苔蟲科 個蟲無裸壁或僅具痕跡始端壁。無鳥頭體。無卵胞。無牆孔。初蟲雙生型。青島地區有6種,主要有4種。(一)為雙花擬膜孔苔蟲,群體被覆。個蟲末端兩隅的端呈球狀,球緣具若干刺狀突起。分布於棧橋、魯迅公園、黃島和膠州灣5~20米水深處;(二)為薩膜孔節蟲,群體被覆直立,直立部分牡丹花狀。個蟲橫壁壁孔室為排成一橫列的單孔型小孔,隱壁無中央突起。分布於紅島、黃島、靈山島海域;(三)為大室膜孔苔蟲,群體形態如同薩氏膜孔苔蟲,但個蟲橫壁壁孔室為一對多孔型大孔,隱壁始端具中央突起。分布於紅島、靈山島、石老人海域;(四)為東方帳苔蟲,曾稱網紗帳苔蟲,後者為歐洲與美洲的大西洋種。群體被覆,個蟲橫壁為一對多孔型大孔,每一個蟲始端兩隅各有一個三角形類球形疣突。分布於石老人、團島、黃島海域。
琥珀苔蟲科 裸壁較發育,邊緣刺較多。青島海區已發現3種。一為艷麗琥珀苔蟲,群體被覆。每一個蟲末端和始端兩隅各有分叉的細刺蓋在前膜上形成前盔。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黃島、靈山島海域。二為美麗琥珀苔蟲,群體被覆。個蟲具1對端刺和6~10對側刺,始端裸壁上另有1~2根直立的粗刺。分布於石老人、團島、靈山島、紅島海域。三為東方楣琥珀苔蟲,群體被覆,扇狀或皮殼狀。個蟲有一由扁平側刺癒合而成的前盔。分布於黃島及靈山島近岸海域。
藻苔蟲科 青島海區現有深色多穴苔蟲1屬1種。群體被覆,單層或多層,有附屬鳥頭體和代位鳥頭體。分布於靈山島水深10米處。
麗苔蟲科 多數成員具口上卵胞,常有鳥頭體,邊緣有刺或無刺。青島海區已發現3屬6種,主要有線形麗苔蟲、擬粗麗苔蟲、多刺長鉤苔蟲。(一)線形麗苔蟲,口上卵膜具一橫肋,邊緣刺8~12對。前鳥頭體球形。群體淡黃色。分布於靈山島和黃島海域。(二)擬突麗苔蟲。群體紅褐色。側刺2對,有前鳥頭體和側鳥頭體,前者小,後者大。分布於靈山島近岸海域5~20米處。(三)多刺長鉤苔蟲。群體褐色,個蟲具邊緣刺7~10對。鳥頭體為直立圓柱形。分布於石老人、大麥島、魯迅公園、黃島及膠州灣水深20米處。
草苔蟲科 群體直立,雙歧分枝、無關節,鳥頭體具柄。青島海區已發現3屬6種,常見的有3種。(一)多室草苔蟲。群體紅褐色,偶爾黑暗色,直立,雙歧分枝。口上卵胞白色。個蟲無端刺。無鳥頭體。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中港、大港、黃島、靈山島。(二)加州草苔蟲。群體淡黃色,直立,雙歧分枝。個蟲具端刺5根。有柄鳥頭體附於個蟲末端外側。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中港、黃島、靈山島。(三)中華纓苔蟲。群體匍匐。個蟲呈舟形,端刺2~4根,側刺7~9根。有柄鳥頭體位於始端裸壁上。個蟲基面有特殊的鈣化區。分布於靈山島和膠州灣水深10~20米處。
格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有奇異格苔蟲1屬1種。群體匍匐,由單列枝條組成。個蟲舟形,口刺4根、短,側刺6~11對、長,無連線管。無鳥頭體。無卵胞。分布於靈山島、黃島。
松苔蟲科 群體直立,分枝雙列或多列,具關節或無關節,鳥頭體附屬型。振鞭有或無。卵胞口上型。青島僅3屬3種。(一)美髯松苔蟲。分枝多列,無關節,枝背具中脊,個蟲無蓋刺。前鳥頭體錐體形或細管形。分布於膠州灣10~40米海底;(二)粗糙無鞭苔蟲。分枝多列。無關節。枝背無中脊,個蟲具蓋刺。邊緣個蟲前鳥頭體增大,吻兩側緣鋸齒形。分布於膠州灣水深10-40米海底;(三)西方三胞苔蟲。分枝雙列,具關節。個蟲具端列5根,蓋刺形狀多變。無振鞭體,無前鳥頭體。側鳥頭體大,三角形。口上卵胞球形,表面有孔飾。分布於石老人、大麥島、魯迅公園、團島、中港、大港、黃島、薛家島、靈山島海域。
端品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埃及偶苔蟲1屬1種。群體直立,具關節,節間部由一對個蟲組成,生殖個蟲由普通個蟲增大而成。有無柄鳥頭體和有柄鳥頭體。分布於石老人、黃島、靈山島海域。
胞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班胞苔蟲1屬1種。群體直立,具關節,節間部圓柱形,個蟲六角形室半圓形,鳥頭體代位型,與自個蟲大小相等,顎骨等腰三角形,末端具垂尖。內陷卵胞埋於末端相鄰個蟲內,胞口始端中央有一類方形突起。分布於膠州灣水深10-40米海底。
篩孔苔蟲科 前壁主要由前盔組成,前盔由排成拱形的助刺在中線癒合而成。卵胞口上型。有口刺。鳥頭體代位型或附屬型,有的無鳥頭體。青島海區僅發現3屬3種。(一)環紋篩孔苔蟲。群體被覆。前盔由6-8對扁平助刺在中線癒合而成,肋間孔6-8列。卵胞略成三角形,一對口刺在卵胞上方癒合成弓形。分布於靈山島近岸近水域20米;(二)叉狀妃苔蟲。群體被覆。前盔由6-8對刺癒合而成,有助間放射溝6-8米,每條溝內有6-8個小孔。端刺1對均雙分叉。卵胞中央有一縱脊。分布於靈山島15米水深處;(三)馬蹄艷麗苔蟲。群體被覆。前盔4-6對助刺癒合而成,肋間溝4-6條,溝內有小孔4-6個,孔緣有鈣質加厚卵胞球形,表面光滑。分布於靈山島水深15米處。
廣口苔蟲科 青島地區僅雙唇廣口苔蟲1屬1種。群體被覆,亞圓形斑塊狀。個蟲卵圓形。
敏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2屬4種。(一)分離敏苔蟲。群體被覆,由單列枝條組成。個蟲末端膨大,始端細管形,新個蟲由母個蟲末端部分產生側芽而成,幫新枝條與母枝條成十字形交叉。雌個蟲小而短,口上卵胞前面有一圓形紋飾。分布於膠州灣水深10-40米海底;(二)透明小分胞苔蟲。群體被覆,半透明,薄膜狀或皮殼狀。普通個蟲長卵賀形,雌個蟲短卵圓形,雄個蟲細管形,相鄰個蟲以連線管相連。口上卵胞表面有若干個孔。分布於石老人、黃島、靈山島及膠灣水深20-40米海底。
胞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2屬2種。(一)有助鉤孔苔蟲。群體被覆,個蟲六角形。前壁有一圈大的邊緣孔,孔間放射助粗壯。鳥頭體在粗壯的口下疣突上,前壁始端另有凹出的大形鳥頭體。室口呈種形。分布於石老人和靈山島;(二)北極胞苔蟲。群體被覆,單層。個蟲卵圓形或六角,室口圓形,有中央齒。室口末端和前壁兩側邊緣孔。前壁表面顆粒狀。口側鳥頭體成對。卵胞球形,有一列邊緣孔和放射溝。分布於靈山島水深20米處。
裸鉤苔蟲科 青島地區現僅發現2屬2種。其中,長吻裸台蟲群體被覆,亞圓形斑塊或不規則皮殼狀淡黃色或灰白色。個蟲六角形。前壁表面光滑,邊緣孔位於兩側。鳥頭體成對,分別位於個蟲中部的一側。室口圓形,始端具中央齒和兩齒突。卵胞球形,表面光滑,有一圈邊緣孔。分布於靈山島近岸水域和膠州灣灣口附近水深10-45米處。
隱槽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闊口陷槽苔蟲1種。群體被覆,圓形或亞圓形斑塊,色澤多變:白,黃,桔黃,粉紅,紅或棕色。個蟲卵圓形或長方形。前壁有泡狀班窩,泡內具低陷小孔。口蓋鐘形。無卵胞。無鳥頭體。分布於石老人、大麥島、魯迅公園、小青島、棧橋、滄口、紅島、黃島、薛家島、紅石崖水域水深0-10米處。
血苔蟲科 青島地區僅項圈血苔蟲1種。群體被覆,扇狀,圓盤狀或皮殼狀,邊緣部分常脫離基質隆起成波紋狀,血紅色,暗紅色,偶爾黑褐色或黑色。個蟲長方形,前壁有許多圓形小孔。室口圓形,始端有圓形小竇。口蓋褐色,始端兩側各有一圓形紋飾。分布於石老人、魯迅公園、小青島、棧橋、團島、紅島、滄口、黃島、靈山島、竹岔島、紅石崖海域。
巨孔苔蟲科 青島地區現僅發現馬蹄突馬孔苔蟲1屬1種。群體被覆,白色,黃色或桔黃色。前壁表面光滑,稍ao每側具邊緣孔4-6個,孔間具有放謝肋共4-6條。室口鐘形,兩側始端各有一齒將室口分為上下兩葉,上葉大下葉小。大鳥頭體位於室口一側,顎骨長三角形,小鳥頭體位於前壁始端一側,鄂骨半圓形或半橢圓形。口上卵胞表面顆粒狀,飾有若干小孔。分布於靈山島及膠州灣10-50米海底。
裂孔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2屬2種。(一)獨角裂孔苔蟲。群體被覆,單層,斑塊狀或皮殼狀,色澤多色:白,灰白,綠鮮紅或褐色。個蟲六角形或長方形。前壁有許多小孔,在室口始端常有一疣狀突起。室口圓形,始端有亞圓形小竇和兩個小齒突。口側鳥頭體成對或單一。口上卵胞球形,表面光滑或具一鈣質疣突,弧緣具一圈放射肋。分布於滄口、石老人、麥島、魯迅公園,小青島、棧橋、滄口、紅島、黃島、薛家島、靈山島、竹岔島、紅石崖海域;(二)雙型等襟苔蟲。群體被覆,直立,淡黃色或黃褐色,被覆部分單層皮殼狀。直立部分雙層牡丹花狀。個蟲長方形,前壁有許多小孔。口下鳥頭體大小多變,顎骨半圓形,半橢圓形或匙形。口上卵胞球形,表面有許多小孔。分布於靈山島和大麥島海域水深5-20米處。
緣孔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4屬5種,常見的有3種。(一)球形假緣孔苔蟲。群體被覆,單層或多層。個蟲橢圓形,前壁具邊緣,表面顆粒狀。室口始端具竇,有中央齒和齒突,有大小兩種鳥頭體;(三角形和匙形)。口上卵胞球形。有若干大小不一的飾孔,孔緣皆隆起。分布於靈山島近岸水域水深5-20米。(二)圓吻孔苔蟲,群體被覆,個蟲呈六形或卵圓形。前壁光滑,有一列邊緣孔。圓形鳥頭體位於巨大的口下疣突上,疣突基部有2-3個小孔。分布於靈山島海域;(三)多育擬緣孔苔蟲。群體被覆,單層,圓班塊狀,白色,玫瑰紅色或棕色。個蟲長方形,前壁光滑,具大形邊緣孔,孔間具肋。室口圓形,始端具竇。中央齒大小多變,齒突明顯。口下鳥頭體小,顎骨半圓形,批向始端。
擬小孔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2屬4種。(一)馬氏斑孔苔蟲。群體被覆,單層,不規則斑塊狀。個蟲卵圓形或長橢圓形。室口D形,底邊直。前壁光滑半透明或不透明中央有一新月形調整囊孔,至口兩側邊緣有許多小孔,調整囊孔始端的前壁無孔。無鳥頭體。口上卵胞球形,弧緣一列小孔。分布於石老人、靈山島、黃海海域及膠州灣10-40米海底;(二)纖毛擬小孔苔蟲。群體被覆,白色,斑塊狀或皮殼狀。個蟲六角形或橢圓形。室口D形,其底邊直。口刺4-6根,前壁有許多小孔和半圓調整囊孔。鳥頭體成對或單一,位於調整囊一側或兩側,顎骨狹長但兩側無齒狀突出。口上卵胞球形,弧緣有放射肋,前面有若干小孔。分布於靈山島水域和膠州灣10-40米海底。
分胞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1屬2種。其中,柯氏分胞苔蟲,群體被覆,瘤狀或豆狀,常雙分叉形。個蟲直立,前壁光滑,有若干邊緣孔。有一對直立的口圍鳥頭體。室口圓形,始端具圓形小竇。代位鳥頭體顎骨匙形。口上卵胞弧緣有放射肋和放射溝。分布於石老人,靈山島海域和膠州灣5-40米海底。
儉孔苔蟲科 青島海區僅發現太平儉孔苔蟲1屬1種。群體直立,網狀。個蟲六角形。前壁光滑無孔。室口亞圓形,始端具圓形小竇。前鳥頭體大,吻凸,幾乎與個蟲平面垂直,顎骨長三角形,斜向始端。網下鳥頭體位於群體基面,網孔始端吻和顎骨末端。網下鳥頭體位於群體基面,網孔始端吻和顎骨末端均呈鉤狀。分布於石老人、靈山島、匯泉灣、棧橋海域2-20米處。
錐胞苔蟲科 群體錐形或扇形,借附根插於泥沙底或與其他枝狀苔蘚蟲叢生在一起。青島海區已確定種名的僅2屬3種。其中,低平錐胞苔蟲,群體圓錐形,個蟲橢圓形,均位於群體體表,圓形小竇位於室口末端而非始端,一列室口與一列鳥頭體自錐頂向錐底作交替放射排列。分布於膠州灣10-45米沙泥質海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