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鰻魚

花鰻魚

花鰻鱺為典型江河洄游魚類之一。生長於河口、沼澤、河溪、湖塘、水庫等內。性情兇猛,體壯而有力。白晝隱伏於洞穴及石隙中,夜間外出活動,捕食魚、蝦、蟹、蛙及其它小動物,也食落入水中的大動物屍體。能到水外濕草地和雨後的竹林及灌木叢內覓食。其覓食區在菲律賓可達海拔1523.9米的山溪。在中國能達浙江天台山北雁盪山南雁盪山,福建韓江上游的長汀和海南島昌江姜園等山溪。它可以較長時間離開水中,所以有時還在夜晚登上河灘,在蘆葦叢中捕食青蛙、鼠類等較大的動物,故有蘆鰻之稱。每到冬季降雪時,也常見它在岸邊淺灘等處活動,因而又稱為雪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鰻魚
  • 別稱:“水中人參”
  • 又稱:“可吃的化妝品”
  • 分布範圍:我國長江下游及以南的錢塘江
  • 一般長:700-800毫米度
  • 重量:約5公斤
體形特徵,生長繁殖,分布範圍,種群現狀,食用功效,

體形特徵

花鰻鱺的頭較長,呈圓錐形。口較寬,吻較短,尖而呈平扁形,位於頭的前端,下頜突出較為明顯。舌長而尖,前端游離。口裂稍微傾斜,後延可以到達眼後緣的下方。上下頜及犁骨上均具細齒。唇較厚,上、下唇兩側有肉質的褶膜。眼睛較小,位於頭的側上方,為透明的被膜所覆蓋,距吻端較近。鼻孔有兩對,前、後分離,前鼻孔呈管狀,位於吻端的兩側;後鼻孔呈橢圓形,位於眼睛的前緣。鰓發達,鰓孔較小而平直,沿體側向後延伸至尾基的正中。體表極為光滑,有豐富的粘液背鰭臀鰭均低而延長,並與尾鰭相連。胸鰭較短,近圓形,緊貼於鰓孔之後。沒有腹鰭。肛門靠近臀鰭的起點。尾鰭的鰭條較短,末端較尖。鱗較為細小,各鱗互相垂直交叉,呈席紋狀,埋藏於皮膚的下面。身體背部為灰褐色,側面為灰黃色,腹面為灰白色。胸鰭的邊緣呈黃色,全身及各個鰭上均有不規則的灰黑色或藍綠色的塊狀斑點。體內的鰾有1個室,較厚。腸卻較短,僅為其體長的0.3—0.4倍。脊椎骨有112—119枚。

生長繁殖

花鰻魚花鰻魚
花鰻鱺是一種典型的降河性回遊魚類,性成熟後便由江河的上、中游移向下游,群集與河口處入海,到遠洋中去產卵繁殖。孵出的幼體呈透明的柳葉狀,俗稱為柳葉鰻,慢慢向大陸浮游,在進入河口前變成像火柴桿一樣的白色透明鰻苗,俗稱為鰻線或玻璃鰻。然後再逆流而上,返回大陸淡水江河溪流中發育成長。生長、肥育期間,它棲息於江河、水庫或山澗溪谷等環境中,尤以水庫中為多。白天通常隱居在洞穴之中,夜晚才出來活動、捕食。它的性情較為兇猛,主要以魚、蝦、貝類、蠕蟲等動物為食。能到水外濕草地和雨後的竹林及灌木叢內覓食。
在中國福建九龍江,每年3-7月在河溪中營穴居生活。當10-11月刮西北風時節,即開始往河口移動,入海繁殖。花鰻鱺的產卵場約位於菲律賓南、斯里蘭卡東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之間的深海溝中。生殖後親魚死亡,卵在海流中孵化,初孵出仔魚為白色薄軟的葉狀體,葉狀體被海流帶到陸地沿岸後發生變態,變成短的圓線條狀的幼鰻,亦稱線鰻,進入淡水河湖內索食生長。在台灣省台東的大武河口,中秋節前可見到長約70毫米的花鰻苗。福建省九龍江在3-4月間鰻苗進入河口。花鰻鱺在其一生的生命活動中有一種周期性、定向性和群體性的遷徙運動,稱為洄游。洄游是一種適應現象。憑藉著這種活動,可以滿足它們在某一個生活時期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使個體的生存和種的繁榮得到可靠的保證。

分布範圍

花鰻鱺分布於我國長江下游及以南的錢塘江靈江甌江閩江九龍江、台灣到廣東、海南島及廣西等江河;國外北達朝鮮南部及日本紀州,西達東非,東達南太平洋的馬貴斯群島,南達澳大利亞南部。

種群現狀

由於工業有毒污水對河流的嚴重污染和捕撈過度,以及毒、電漁法對魚資源的毀滅性破壞,攔河建壩修水庫及水電站等阻斷了花鰻鱺的正常洄游通道等原因,致使花鰻鱺的資源量急劇下降,已難見其蹤跡,所以花鰻鱺是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

食用功效

花鰻鱺最大個體達2.3米以上,重40-50公斤,廣東稱作鱔王、花錦鱔。在福建九龍江4-5月及9-10月為盛漁期,一般長700-800毫米,重約5公斤。花鰻鱺肉味鮮美,肉和肝的維生素A含量特別高,營養豐富,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營養價值與日本鰻鱺相似,但價格更為昂貴,歷來被視為上等滋補食品,稱之為“水中人參”。
花鰻鱺的皮、肉都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具有養顏、美容、延緩衰老的功效,又被稱之為“可吃的化妝品”。花鰻鱺的肉、骨、血、鰾等均可入藥。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補強壯、祛風殺蟲之功效。浙江、福建民間用花鰻頭同川芎一起燉製,連湯一同食用可以治療頭暈頭痛。入藥治療由肺結核經久不渝而造成的身體虛弱,結核發熱,赤白帶下,風濕,骨痛,體虛等症。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鰻,去勞損、甚補益。”,“鰻所主諸病,其功專在殺蟲去風耳。”。用花鰻鱺煮湯,作為滋補食品,對產婦、體虛者有良效,用花鰻鱺煮湯作為滋補品,對產婦、體虛者有良效。《本草綱目》認為鰻魚與蛇主治相近也,確有祛風、美膚之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