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鰍

花鰍

Cobitinae;loaches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魚類的通稱 。世界有15約25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花鰍
  • 拉丁學名:Cobitis taenia Linnaeus,1758
  • 別稱中華花鰍,花泥鰍 
  • 二名法:Cobitis si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 亞綱輻鰭亞綱 Actinopterygii
  •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 亞目鯉亞目 Cyprinidei
  • 鰍科 Cobitidae 
  • 鰍屬 Cobitis
  • 花鰍
  • 分布區域:生活在江河、湖泊、小溪、池塘和稻田裡
  • 分布類別:淡水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地理分布,生活習性,花鰍亞科,保護級別,保護區,

形態特徵

背鰭Ⅱ—Ⅲ-6—7;臀鰭Ⅱ-5;胸鰭Ⅰ-8;腹鰭Ⅰ-5—6。鰓耙2+10—13。
體長38—87.4毫米。體長為體高6.9—8.6倍,為頭長4.6—5.9倍。
體長形,側扁,體高為體寬1.3—2.2倍。
頭側扁。頭長為吻長2.5—2.8倍,為眼徑5.2—8.6倍。
吻略突出前鼻孔位吻側正中,有一短管狀皮突。
眼小,側上位。眼間隔窄於眼徑。眶前骨在眼前緣下方向後有一叉狀骨刺。
口小,下位,不伸過後鼻孔。吻須2對;上頜須1對,較長,約達眼前緣下方。
鰓孔側位,下端略低於胸鰭基上緣。鰓耙鈍短。
花鰍
肛門鄰臀鰭始點。鱗微小,頭無鱗。
側線側中位。背鰭始於體正中央或略後,第一分枝鰭條最長。
臀鰭似背鰭而窄小,距尾鰭基較距腹鰭基近。胸鰭側下位。
腹鰭始於背鰭第二至三分枝鰭條基下方,伸不到肛門。
尾鰭圓形或截形。
頭體背側灰褐色,沿背中線有一行黑褐色大斑;
兩側較淡,有一縱行約16—21黑斑;腹側白色。鰭淡黃色;背鰭尾鰭有小黑點,尾鰭基上側有一亮黑斑
成年雄魚第二胸鰭條很粗長,不短於頭長;雌魚胸鰭圓形,短於頭長。

棲息環境

淡水小型底棲魚類,生活在江河、湖泊、小溪、池塘和稻田裡。
環境適應力強,適宜生長水溫為10-30℃,最適水溫為25-28℃。
低氧,水中·溶氧降到0.15毫克/升時仍能生存,這是由於泥鰍除用鰓呼吸外,還具有特殊的腸呼吸功能。

地理分布

分布於歐亞大陸青藏高原中心除外)、大巽他群島、非洲的摩洛哥衣索比亞中國有6屬12種。
花鰍屬是本亞科中最繁盛的1屬,廣泛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以北各水系,遠至日本朝鮮歐洲北非
中國常見種類有中華花鰍泥鰍

生活習性

花鰍是一種小型的底層魚類,一般生活在水質較肥的江邊或湖岸的淺水處。以藻類和高等植物的碎屑為食。
花鰍

花鰍亞科

中國所屬花鰍亞科
中文名稱
拉丁文名稱
1.
Barbatula barbatula
2.
Cobitis arenae
3.
Cobitis macrostigma
4.
Cobitis sinensis
5.
馬頭小刺眼鰍
Acantopsis choirorhynchos
6.
條紋花鰍
Cobitis striata
7.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8.
Misgurnus bipartitus
9.
Niwaella laterimaculata
10.
Lepidocephalusmacrochir
11.
Acanthopsoides gracilis
12.
Paralepidocephalus yui

保護級別

IUCN紅色名錄等級:未予評估(NE)
中國特有:是

保護區

通化哈尼河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東北七鰓鰻、細鱗魚,其他保護物種包括東北鰁、黑龍江花鰍、江鱈、鱖等。
聖水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主要保護對象為黃顙魚、細鱗斜頜鯝和鱖,其他保護對象包括團頭魴、翹嘴鮊、南方大口鮎、烏鱧、中華花鰍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